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提问是保证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课堂提问现状并不乐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观念,奠基课堂有效提问;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74-01
1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 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灌输式”教学无异。
1.2 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也不能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1.3 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
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如:我在教《一个苹果》时的提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最想吃这只苹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生1:我认为伤病员小蓝最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小蓝受了重伤。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生2:我来说说这句中描写脸色的词。“黑黄黑黄”是“ABAB”形的重叠词,说明脸色很难看,小蓝缺乏营养,很需要吃这只苹果。
生3:“干得发紫”表明干渴到了极点。
师:小蓝是伤病员,嘴唇应该没有血色,怎么会“发紫”呢?
生4:这是因为他缺少水份,嘴唇里仅有的一点血也仿佛凝固了。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题,想说什么就是什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应怀着宽容与鼓励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正是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从而使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接一浪,对话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
2.2 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个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正视“尊重”。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樣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的是一群阅历、学识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在阅读面前还没有学会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
因此,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当学生个性阅读偏离真确的价值观时,教师要根据动态生成的即时情景组织学生辩论或直接否定,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从而促成文本新的意义生成,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2.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74-01
1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 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灌输式”教学无异。
1.2 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也不能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1.3 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
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如:我在教《一个苹果》时的提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最想吃这只苹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生1:我认为伤病员小蓝最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小蓝受了重伤。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生2:我来说说这句中描写脸色的词。“黑黄黑黄”是“ABAB”形的重叠词,说明脸色很难看,小蓝缺乏营养,很需要吃这只苹果。
生3:“干得发紫”表明干渴到了极点。
师:小蓝是伤病员,嘴唇应该没有血色,怎么会“发紫”呢?
生4:这是因为他缺少水份,嘴唇里仅有的一点血也仿佛凝固了。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题,想说什么就是什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应怀着宽容与鼓励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正是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从而使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接一浪,对话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
2.2 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个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正视“尊重”。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樣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的是一群阅历、学识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在阅读面前还没有学会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
因此,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当学生个性阅读偏离真确的价值观时,教师要根据动态生成的即时情景组织学生辩论或直接否定,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从而促成文本新的意义生成,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2.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