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充分互动和交流的,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改变以往落后单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局面,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课堂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等,都有助于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创设方法
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内在需求,将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通过活跃的情境创设进行传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一個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困惑,并以认知冲突和困惑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通过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实现课堂导入的效果[1]。例如在“直角的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角?观察一下自己的课桌上有直角吗?如何借助量角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直角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展开层层思考,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广阔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把数学教学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和事物。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生活中的资源或素材,模拟或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并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2]。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晴马上就要开始上学了,妈妈带领她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买了三本标价为3元的笔记本,一盒标价12元的水彩笔,还有一个20元的书包,那么这些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妈妈付给对方50元对方应该找回多少零钱?”这样的生活情境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他们也会更有兴趣去思考解答。
三、创设实用性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在以前数学教学中,老师的做法是设计很多习题来进行训练,这种方式属于题海战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整个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对于这种模式往往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形成好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需要尽快想办法突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来创设实用性的游戏,来大大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使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去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其真正为我所用,或者通过引导学生,使其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尤其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也能够促进老师顺利地教学。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付钱、找零中深化认识;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可以引入搭积木的游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创设操作情境,强化认知
所谓操作,就是手、眼和脑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操作实践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学习过程是更为重要的,不能以成绩来简单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操作情境,能够通过学生的手、眼、脑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几分之一”,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让学生将手中的纸片对折、再对折,平均折成若干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分子“1”,而折成的份数,就是分母。如此一来,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所折成的份数不同,那么分数则不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笔者介绍了几种课堂情境创设和导入的常用方法,当然有效的方法绝不限于这几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个核心,不断探索创新更为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真正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庄祥娥. 入境方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7,14(02):178.
[2]邰寄鸿,刘艳华.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型导入的有效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5.
[3]李强强.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中华少年,2017(06):54.
[4]陈锦治.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02):212―21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创设方法
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内在需求,将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通过活跃的情境创设进行传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一個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困惑,并以认知冲突和困惑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通过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实现课堂导入的效果[1]。例如在“直角的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角?观察一下自己的课桌上有直角吗?如何借助量角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直角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展开层层思考,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广阔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把数学教学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和事物。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生活中的资源或素材,模拟或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并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2]。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晴马上就要开始上学了,妈妈带领她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买了三本标价为3元的笔记本,一盒标价12元的水彩笔,还有一个20元的书包,那么这些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妈妈付给对方50元对方应该找回多少零钱?”这样的生活情境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他们也会更有兴趣去思考解答。
三、创设实用性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在以前数学教学中,老师的做法是设计很多习题来进行训练,这种方式属于题海战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整个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对于这种模式往往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形成好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需要尽快想办法突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来创设实用性的游戏,来大大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使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去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其真正为我所用,或者通过引导学生,使其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尤其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也能够促进老师顺利地教学。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付钱、找零中深化认识;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可以引入搭积木的游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创设操作情境,强化认知
所谓操作,就是手、眼和脑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操作实践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学习过程是更为重要的,不能以成绩来简单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操作情境,能够通过学生的手、眼、脑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几分之一”,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让学生将手中的纸片对折、再对折,平均折成若干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分子“1”,而折成的份数,就是分母。如此一来,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所折成的份数不同,那么分数则不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笔者介绍了几种课堂情境创设和导入的常用方法,当然有效的方法绝不限于这几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个核心,不断探索创新更为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真正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庄祥娥. 入境方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7,14(02):178.
[2]邰寄鸿,刘艳华.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型导入的有效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5.
[3]李强强.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中华少年,2017(06):54.
[4]陈锦治.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0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