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评价”中发现,外来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社会认知、同伴关系、无侵犯性、同情助人维度上外来幼儿发展较差。为此,幼儿教师应着重开展行为观察,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有效地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化作用,帮助外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提高社会性协作能力。
关键词:行为观察;角色游戏;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观察记录,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关注孩子游戏行为、游戏过程的意识,我们设计了《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在幼儿游戏的過程中,引导教师关注外来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分析原因、持续跟进提供依据与参照。
在观察记录表中,我们记录了外来幼儿游戏行为的片段,旨在改变外来幼儿的游戏表现中出现社会性弱项,通过记录和分析后介入干预,出现社会能力好转现象。
《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之一)
2015年10月22日 观察对象:鹏鹏(外来幼儿) 观察者:吴老师
游戏开始,鹏鹏和瑞瑞两人来到了“小医院”中,我在瑞瑞的要求下帮助其穿好护士服,她高兴地进入“小医院”。不一会儿,鹏鹏提高声音喊道,“我是护士,你不是!”而瑞瑞接着回答他:“我是护士,我衣服都穿好了!”见我到来,鹏鹏马上对着我说:“老师,我是护士,你看我有护士帽,是我先拿到的。”瑞瑞用眼睛望着我,分明在说:“我的衣服是你穿的,老师,我才是先到的”。
《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之二)
2013年11月7日 观察对象:鹏鹏(外来幼儿) 观察者:吴老师
鹏鹏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小医院,这次鹏鹏拿到了医生的衣服和帽子,正在让朋友帮他穿衣服,这时小米走到他的跟前:“鹏鹏,你昨天也做了医生,前天也做了医生,今天让我做做医生吧!”鹏鹏看看小米,继续穿衣服。小米继续说:“老师说游戏中要大家都玩玩的,你已经玩了很多次了,可我一次都没有玩过!”“可是医院里不需要再招聘医生呀!”“那你做一会我做一会可以吗?”面对小米的“软磨硬泡”,鹏鹏停下了穿衣的动作。想了想说:“好吧,我们是好朋友,我当完了让你当!”“好的。等会儿我再来,你让我当医生。”“嗯!”今天的争角色现象以轮流游戏结束。
二、分析讨论,发现外来幼儿社会性不足
根据观察记录准确分析时,我们采取了课题组小组研讨的方式,分析认为:
记录表一中孩子争抢游戏角色的行为基于对此角色感兴趣、渴望模仿的心理需要,而鹏鹏和瑞瑞都是外来幼儿,在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方面缺乏经验,体现在社会性方面的“同伴关系”指标较弱。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其建立起与同伴协商、共同游戏的意识。
从记录二中分析得出:鹏鹏能照顾到同伴的感受,在同伴有需求的情况下能放弃自己的部分游戏权力,满足同伴需求,这正是鹏鹏同伴关系转好的一个体现。
三、对策跟进,促进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1.交流分享,“谁的游戏谁做主”
游戏讲评中,教师以“孩子的游戏让孩子来做主”的观念引导孩子交流想法、分享方法。参考别人的意见本身就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个好策略。如,案例一中,几天之后的讲评中,吴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以“医院该不该招聘员工”为题的讨论,孩子们达成了“病人多能招聘,病人不多不用招聘”的一致意见。案例二,游戏后的讲评中,吴老师又表扬了鹏鹏的这种行为,帮助鹏鹏巩固良好的与同伴相处的方法与意识。
2.谨慎干预,“谁的问题谁解决”
游戏中教师“不干预、不护短”反而让孩子有了自己解决纷争的机会和尝试过程,孩子在游戏问题解决方案中积累了与同伴交往的社会认知技能。如,案例一中,教师允许孩子的争抢现象存在,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当天的游戏以2个护士的角色设置进行着小医院的游戏,可大多数时候一个“护士”没事干,幼儿发现问题后自然会想怎么办?教师这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3.保证时间,“谁想快乐谁就玩”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高手。”只要给幼儿游戏机会,保证角色游戏的时间给外来幼儿足够多的锻炼学习交往的机会,帮助孩子积累习得社会认知、同伴交往、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为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机会。在我园的角色游戏中,外来幼儿社会性得到明显发展。教师在游戏的进程中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分析原因,采用适合的游戏指导方法,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使幼儿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其社会性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9-92.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9.
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行为观察;角色游戏;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观察记录,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关注孩子游戏行为、游戏过程的意识,我们设计了《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在幼儿游戏的過程中,引导教师关注外来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分析原因、持续跟进提供依据与参照。
在观察记录表中,我们记录了外来幼儿游戏行为的片段,旨在改变外来幼儿的游戏表现中出现社会性弱项,通过记录和分析后介入干预,出现社会能力好转现象。
《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之一)
2015年10月22日 观察对象:鹏鹏(外来幼儿) 观察者:吴老师
游戏开始,鹏鹏和瑞瑞两人来到了“小医院”中,我在瑞瑞的要求下帮助其穿好护士服,她高兴地进入“小医院”。不一会儿,鹏鹏提高声音喊道,“我是护士,你不是!”而瑞瑞接着回答他:“我是护士,我衣服都穿好了!”见我到来,鹏鹏马上对着我说:“老师,我是护士,你看我有护士帽,是我先拿到的。”瑞瑞用眼睛望着我,分明在说:“我的衣服是你穿的,老师,我才是先到的”。
《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之二)
2013年11月7日 观察对象:鹏鹏(外来幼儿) 观察者:吴老师
鹏鹏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小医院,这次鹏鹏拿到了医生的衣服和帽子,正在让朋友帮他穿衣服,这时小米走到他的跟前:“鹏鹏,你昨天也做了医生,前天也做了医生,今天让我做做医生吧!”鹏鹏看看小米,继续穿衣服。小米继续说:“老师说游戏中要大家都玩玩的,你已经玩了很多次了,可我一次都没有玩过!”“可是医院里不需要再招聘医生呀!”“那你做一会我做一会可以吗?”面对小米的“软磨硬泡”,鹏鹏停下了穿衣的动作。想了想说:“好吧,我们是好朋友,我当完了让你当!”“好的。等会儿我再来,你让我当医生。”“嗯!”今天的争角色现象以轮流游戏结束。
二、分析讨论,发现外来幼儿社会性不足
根据观察记录准确分析时,我们采取了课题组小组研讨的方式,分析认为:
记录表一中孩子争抢游戏角色的行为基于对此角色感兴趣、渴望模仿的心理需要,而鹏鹏和瑞瑞都是外来幼儿,在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方面缺乏经验,体现在社会性方面的“同伴关系”指标较弱。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其建立起与同伴协商、共同游戏的意识。
从记录二中分析得出:鹏鹏能照顾到同伴的感受,在同伴有需求的情况下能放弃自己的部分游戏权力,满足同伴需求,这正是鹏鹏同伴关系转好的一个体现。
三、对策跟进,促进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1.交流分享,“谁的游戏谁做主”
游戏讲评中,教师以“孩子的游戏让孩子来做主”的观念引导孩子交流想法、分享方法。参考别人的意见本身就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个好策略。如,案例一中,几天之后的讲评中,吴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以“医院该不该招聘员工”为题的讨论,孩子们达成了“病人多能招聘,病人不多不用招聘”的一致意见。案例二,游戏后的讲评中,吴老师又表扬了鹏鹏的这种行为,帮助鹏鹏巩固良好的与同伴相处的方法与意识。
2.谨慎干预,“谁的问题谁解决”
游戏中教师“不干预、不护短”反而让孩子有了自己解决纷争的机会和尝试过程,孩子在游戏问题解决方案中积累了与同伴交往的社会认知技能。如,案例一中,教师允许孩子的争抢现象存在,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当天的游戏以2个护士的角色设置进行着小医院的游戏,可大多数时候一个“护士”没事干,幼儿发现问题后自然会想怎么办?教师这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3.保证时间,“谁想快乐谁就玩”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高手。”只要给幼儿游戏机会,保证角色游戏的时间给外来幼儿足够多的锻炼学习交往的机会,帮助孩子积累习得社会认知、同伴交往、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为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机会。在我园的角色游戏中,外来幼儿社会性得到明显发展。教师在游戏的进程中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分析原因,采用适合的游戏指导方法,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使幼儿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其社会性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9-92.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9.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