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统计课堂活起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课标》中统计与概率部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教学目标,一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存在诸多困难,以至于体现不出统计与概率本身的内涵. 笔者在听取了数十节统计课后,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获取资料,对资料整理后,设计了一节生动的统计复习课,不仅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统计的意义.
  【关键词】 统计;数据分析观念;教学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大动作之一就是大幅度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进入新课标后,教育工作者将教学目光聚焦于此,一线教师努力打造统计与概率的精品课程,但由于《课标》中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的要求为“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这样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不同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者以具体的课程内容为载体,而前者只能通过理念渗透的形式反映在课程目标中,就好比数学思想的教学,由于难以掌控,也难以用统计数字加以评估和测评,因此经常被一线教师忽视和省略,以至于其教育价值难以实现,统计课程也黯然失色.
  那么如何使统计课程“活”起来?笔者下面以一节统计复习课为例说明.
  教学情境设置:
  探究一:如下是某射击队里一小组射手在某次射击比赛中的成绩,请问甲射手的成绩在该组处于什么水平?
  甲8 乙8 丙8 丁7 戊9 己9 庚6 辛5 子10 丑9 寅10 卯9 壬10 癸8 辰6 午5 未8 申7 亥6 酉7
  探究二:2014年巴西世界杯将于2014年 6 月 13日~7月14日在巴西举行,如果要预测荷兰对阿根廷的比赛中谁会取胜,你会怎么做?请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详细步骤. 探究三:甲、乙两个射手在相同条件下打靶,射中的环数分别为:
  甲:7,8,7,8,8,9,7,8,8,9,7,8,8,7,10,7,8,10,8,8;
  乙:8,9,7,5,8,10,10,7,10,9,5,10,6,8,8,9,9,8,8,8.
  如果要从甲、乙两名射手中选一名去参加射击比赛,选谁?简述理由.
  设计意图:统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统计过程中包含大量的活动,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身于这些活动中. 在完成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感悟统计思想观念.
  提出问题:
  问题一:三道题目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三道题目均属于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题目,但一、三题具有明显的数字特征,第二题数字特征不明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发现是否给出数据这一微不足道的举动,让学生明白数据是统计的核心,有了数据统计活动才能进行,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空谈.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重要性和简洁性,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亲近”数据,学生才会建立数据意识.
  思考1:一、三题中数据有什么区别?
  思考2:能否根据第一题中给出的数据直接作出推论?
  思考3:如何收集有用的且真实的数据?
  采用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经验的交流中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收集哪些数据和如何收集数据,收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学生才会对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较为丰富的体验,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取数据. 教学过程中只有舍得在如何收集数据上花时间,学生才能从多角度获取真实而原始的数据.
  问题二:收集到需要的数据后,描述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能够有效地使用它们?
  由于学生头脑中有关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较为零散,因此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一环节以教师的教为主.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将“数据的整理与描述”这一节的教学重心放在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值,这样就没有体现出统计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它们,它们各自的含义以及适用的场合,才能让学生逐步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
  问题三:如何从整理好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 ?作出的决策是否可靠?
  思考1: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思考2: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在具体的问题中应如何选取?是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还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思考3:对于运用多种方法处理的结果如何作出最后的决策?
  本环节要从随机现象中寻找规律,是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一环节,没有具体的公式作为参照,也没有循规蹈矩的步骤,要从整理好的数据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再根据具体的情境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 有的学生会对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同样的数据得到的结果不同而感到困惑,这是因为学生不太理解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没有对与不对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因此在根据数据作出决策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对根据数据作出决策的知识比较含糊,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一是给出学生思考的方向,二是通过这样的问题串让学生头脑中零散的分析数据的方法系统化.
  本节课以一系列问题串贯穿整节数学课堂,问题驱动学生思维积极思考. 由于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课堂适用于学生,且整节数学课堂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学生不仅收获了“玩儿”的乐趣,还收获了知识.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動中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
【摘要】本课探究的是一道与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看似简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妙处.  【关键词】数形结合;图形面积;代数式的值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事实上,很多重要的数学内容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
[摘要]对通性通法的教学进行反思,在指出某些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常规解题模式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反思其本质,以便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通性通法;裂项相消;求和;高效课堂  通性通法,是指具有某些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常规解题模式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解题方法,是数学方法的主流,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点。而想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也必须从通性通法抓起。作为
【摘要】 针对财经类独立院校学生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尝试将文科教学模式的优点融入高校数学教学.采用纯文字表达法构建文理思维模式之间的翻译系统;利用故事性叙述方式增加场景代入感,提高教学对象对数学实用性的体会;引入知识结构的文章化解读以加深教学对象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  【关键词】 高校数学;数学教改;财经类数学教学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语言.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严密的知识
自助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普遍,而大锅饭则已经成了历史.饮食习惯上的形式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了当前社会的变化方向与人们的心理需求,即个性的表达.这种对于个性的强调,同样也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每名学生都希望能够在自己喜欢的状态之下进行学习,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每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推动数学教学走向高效.当前的数学教学呼唤个性化的创新,个性化教学的
【摘要】 数学的解题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数学的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的继续与深化,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别在理解概念、获取技能、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等诸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怎样开展解题教学、如何上好解题示范课,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共同的话题.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习题课为例,阐述了解题策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 策略
【摘要】在高三数学复习中,解析几何题被认为是“一根很难啃的硬骨头”,如何使得这根“硬骨头”变得容易“啃”,而且要使学生“啃”得津津有味,甚至变成一道“美味佳肴”,这当然是我们高三复习要努力追求的.本文以2013年浙江高考理科數学卷21题为题源,通过对它的分析、设疑、求解、变式、拓展等教学环节进一步体现高考题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解析几何;课堂教学;问题本质;思想方法 
【摘要】 家庭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和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要求一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可以布置口头家庭作业. 设计怎样的口头作业既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培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而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成了一年级数学课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  此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摘要】 以问题链构造一节课的基本框架,理清教与学的基本脉络和思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能较好地起到启学引思、导学导教的作用. 设计问题链框架一般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形式,横向是主链,由几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紧扣目标、层层深入的核心问题构成. 纵向是子链,是对核心问题的分解. 问题链框架形成后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及教学化设计.  【关键词】 问题链;设计;策略  【课题编号】 本文是广州
内容评析:  1. 执教老师:山东省济南经七路第一小学 魏会  2. 本节课的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