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是美的永久发源地。”艺术教育,正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原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做人的品位,更能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气质。固然,只有极少数人能最终成为艺术家,但在小学时期获得艺术体验和熏陶对学生未来成为情趣高雅的人,作用不可低估,因为艺术能够改变生活。笔者在学校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多年,对于构建艺术校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全校上下齐心合力,全方位打造艺术校园,使学校艺术校园这朵“映日荷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一、视听结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不仅体现学校精神文明风貌,而且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起着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心灵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从点滴入手,创造丰富、健康的听、视觉环境,为学生品味、鉴赏和创造美提供了环境的保障。
(一)听觉为先,让优秀音乐作品深入人心
音乐是以音响为传播媒体,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因此打造艺术校园要借助健康、丰富的听觉环境来进行。我们利用校园广播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在校园积极推广传唱优秀歌曲,把歌声留在校园。
1. 发布推荐演唱歌曲清单。学校向各班发布推荐演唱的经典歌曲清单。选取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以及内容健康且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优秀歌曲。通过发布清单,各班演唱歌曲有了选择的余地和依据,为优秀歌曲的传唱提供了保障。
2. 开办《世界名曲赏析》栏目。利用广播站,开办世界名曲欣赏栏目。选择经典的世界名曲在固定的时间播放,并配以作曲家介绍、乐曲赏析等,使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走近学生。
3. 学唱“每周一歌”。利用广播站,开办《每周一歌》栏目。歌单每周在学校橱窗张贴并共享到工作QQ群,歌曲在广播站导入,设定在下课时间自动播放,第二周升旗仪式时全校或学生代表演唱,旨在促使优秀歌曲深入人心。
4. 落实课前三分钟歌曲演唱。要求各班在每节课预备铃响之后课前准备时,落实课前三分钟歌曲演唱,要求演唱时声情并茂,加歌表演、声势律动、指挥、乐器伴奏等,丰富演唱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唱歌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预备铃响后,在教室外面逗留和进教室后疯打喧闹的现象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動听的歌声和有序的上课准备。
5. 利用主题音乐规范行为习惯。利用音乐启发智慧、陶冶性情的作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规范。主题音乐选择后导入到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第一主题:到校音乐——在学生到校时课前播放,用轻柔明快的世界名曲欢迎学生到校,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尽快投入学习中;第二主题——歌唱主题,在每节课下课时播放,选取轻快、容易上口的优秀歌曲,使学生在课间能伴随歌曲活泼地演唱,快乐地游戏,尽情地放松,以积蓄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第三主题:路队音乐——在放学站路队时播放,选取进行曲及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能伴随音乐迅速站好路队,踏着节奏步伐整齐地行进。
(二)视觉辅助,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美术是以视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为了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魅力,学校选择优秀作品,利用墙面、橱窗,采用多种方式,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1. 布置班级艺术角。在各班教室布置一个艺术角,根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要求确定内容,主要有学生艺术作品展览,演出活动掠影,艺术学习中的经历、体会和成果,艺术家介绍,学生对艺术家作品的鉴赏心得等。精彩纷呈的艺术角,使学生增长见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 毕业班艺术作品展。每年春季,学校橱窗设置毕业班艺术作品展,每个班由学生商量展览主题、挑选作品、动手布置。各班师生齐心协力,珍惜这个展示的机会,积极准备,认真设计,作品形式丰富,版面设计富有创意,既展示了各班学生艺术特长,又展示了各班的班级风貌,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 学生艺术专题作品展。每年秋季,学校橱窗设置艺术专题作品展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艺术作品的形式,安排有简笔画、卡通画、摄影、素描、剪纸、书法、世界名画名曲观(听)后感专栏等。通过专题展览,学生可以了解各种美术作品形式,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也让学生有了展示的平台。
4. 世界名家名作欣赏。不定时地,学校橱窗设置世界名家名作欣赏栏目。通过世界名家名作欣赏,学生认识了徐悲鸿、齐白石、毕加索、梵·高等著名的艺术家,欣赏了其代表作品,并从生平介绍中感受艺术家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既培养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也为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5. 文化墙建设。近年来,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让墙壁会说话”的设想,文化墙内容将主要包括艺术成果展示、艺术知识教育、学生作品展示、互动涂鸦区域等。通过文化墙的建设,让学生被包围在浓浓的艺术氛围里,情操得到陶冶,艺术鉴赏力得到培养,艺术能力得到提高。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艺术学科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美术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学科,打造艺术校园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艺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常规的落实,对于发挥艺术学科审美教育功能提供了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确保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是学生艺术学习的主渠道,首先要确保艺术学科教学时间。学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坚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严令禁止挤占艺术学科教学课时。
(二) 加强课堂常规的落实
学校组织艺术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引导教师联系工作实际,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研究改进措施,把常规的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同时,加强了对艺术教师课堂常规的检查,分管教学和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对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集体备课、备课组研讨等方式对艺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鼓励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向专家名师、书籍杂志、网络资源学习,学习现代教学法,学习新课程教材教法,使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方法得到改进。
三、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点,课外活动则是艺术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是将课堂与社会相连接的纽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特长。
(一)开展“第二课堂”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发挥特长。学校组建了音乐类、美术类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技能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陶冶,特长得到了展示,极大地促进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涌现出一大批艺术骨干和优秀的艺术人才。学校的艺术队参加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展演、比赛活动,精彩的表演、精美的作品赢得了社会高度赞扬。
(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每年春季,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是学校的盛会,是对学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检阅,对于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校园将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节体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特点,本着热烈、隆重、新颖的指导思想,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每年艺术节根据主题的不同,举行合唱、器乐、舞蹈、卡拉OK、歌曲创作、校训征集、书法、绘画、摄影、会标设计比赛、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等,力图让每一个学生和艺术教师都找到施展自己獨特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提升每个学生和艺术教师的人生价值。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教育顺利开展
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业务精良、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创建艺术校园的关键。
(一)开展“五课”活动
“五课”活动,一是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写课”,通过活动的开展,探索新教法;二是指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入门课、达标课、研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讲课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按需进行培训
注重艺术教师的培训,按需进行,学以致用,讲究质量,注重实效,构建知识学养、艺术修养、人文涵养相结合的框架。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名师帮扶、对口支教等办法,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并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鼓励校本研究
现代学校必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每位艺术教师都面临着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要解决矛盾,走出困惑,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倡导“科研兴师”,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引导艺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提出课题,探索实践,通过反思调整,改进方式,提高效益。
(四) 完善教学评价
学校为了强化对艺术教师的管理,对艺术学科教师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展示等形式,内容涉及师德师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校对艺术学科教师的评价趋于全面、科学、合理,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
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是开展艺术教育、打造艺术校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学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硬件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完善的硬软件设施,提供艺术在校园的发展空间。学校专门配备了音乐室、美术室、形体舞蹈室,按音乐、美术教材要求配置了挂图、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学生演出用竖笛、口琴、排箫、打击乐器、演出服装和石膏像、画架,另有能容纳二百人演出的阶梯教室和整套音响设备,同时建立了较为现代化的文献信息中心,内设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料室、图书阅览室,购置丰富的艺术藏书和电子音像资料。做到了艺术教育设施齐全,使用合理,管理规范、有序、高效。完备的硬件设施为打造艺术校园、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发展学生艺术特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可靠的保障。
作者简介:张向东(1970— ),女,湖北襄阳人,本科学历,副高职称,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一、视听结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不仅体现学校精神文明风貌,而且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起着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心灵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从点滴入手,创造丰富、健康的听、视觉环境,为学生品味、鉴赏和创造美提供了环境的保障。
(一)听觉为先,让优秀音乐作品深入人心
音乐是以音响为传播媒体,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因此打造艺术校园要借助健康、丰富的听觉环境来进行。我们利用校园广播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在校园积极推广传唱优秀歌曲,把歌声留在校园。
1. 发布推荐演唱歌曲清单。学校向各班发布推荐演唱的经典歌曲清单。选取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以及内容健康且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优秀歌曲。通过发布清单,各班演唱歌曲有了选择的余地和依据,为优秀歌曲的传唱提供了保障。
2. 开办《世界名曲赏析》栏目。利用广播站,开办世界名曲欣赏栏目。选择经典的世界名曲在固定的时间播放,并配以作曲家介绍、乐曲赏析等,使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走近学生。
3. 学唱“每周一歌”。利用广播站,开办《每周一歌》栏目。歌单每周在学校橱窗张贴并共享到工作QQ群,歌曲在广播站导入,设定在下课时间自动播放,第二周升旗仪式时全校或学生代表演唱,旨在促使优秀歌曲深入人心。
4. 落实课前三分钟歌曲演唱。要求各班在每节课预备铃响之后课前准备时,落实课前三分钟歌曲演唱,要求演唱时声情并茂,加歌表演、声势律动、指挥、乐器伴奏等,丰富演唱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唱歌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预备铃响后,在教室外面逗留和进教室后疯打喧闹的现象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動听的歌声和有序的上课准备。
5. 利用主题音乐规范行为习惯。利用音乐启发智慧、陶冶性情的作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规范。主题音乐选择后导入到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第一主题:到校音乐——在学生到校时课前播放,用轻柔明快的世界名曲欢迎学生到校,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尽快投入学习中;第二主题——歌唱主题,在每节课下课时播放,选取轻快、容易上口的优秀歌曲,使学生在课间能伴随歌曲活泼地演唱,快乐地游戏,尽情地放松,以积蓄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第三主题:路队音乐——在放学站路队时播放,选取进行曲及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能伴随音乐迅速站好路队,踏着节奏步伐整齐地行进。
(二)视觉辅助,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美术是以视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为了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魅力,学校选择优秀作品,利用墙面、橱窗,采用多种方式,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1. 布置班级艺术角。在各班教室布置一个艺术角,根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要求确定内容,主要有学生艺术作品展览,演出活动掠影,艺术学习中的经历、体会和成果,艺术家介绍,学生对艺术家作品的鉴赏心得等。精彩纷呈的艺术角,使学生增长见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 毕业班艺术作品展。每年春季,学校橱窗设置毕业班艺术作品展,每个班由学生商量展览主题、挑选作品、动手布置。各班师生齐心协力,珍惜这个展示的机会,积极准备,认真设计,作品形式丰富,版面设计富有创意,既展示了各班学生艺术特长,又展示了各班的班级风貌,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 学生艺术专题作品展。每年秋季,学校橱窗设置艺术专题作品展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艺术作品的形式,安排有简笔画、卡通画、摄影、素描、剪纸、书法、世界名画名曲观(听)后感专栏等。通过专题展览,学生可以了解各种美术作品形式,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也让学生有了展示的平台。
4. 世界名家名作欣赏。不定时地,学校橱窗设置世界名家名作欣赏栏目。通过世界名家名作欣赏,学生认识了徐悲鸿、齐白石、毕加索、梵·高等著名的艺术家,欣赏了其代表作品,并从生平介绍中感受艺术家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既培养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也为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5. 文化墙建设。近年来,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让墙壁会说话”的设想,文化墙内容将主要包括艺术成果展示、艺术知识教育、学生作品展示、互动涂鸦区域等。通过文化墙的建设,让学生被包围在浓浓的艺术氛围里,情操得到陶冶,艺术鉴赏力得到培养,艺术能力得到提高。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艺术学科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美术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学科,打造艺术校园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艺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常规的落实,对于发挥艺术学科审美教育功能提供了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确保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是学生艺术学习的主渠道,首先要确保艺术学科教学时间。学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坚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严令禁止挤占艺术学科教学课时。
(二) 加强课堂常规的落实
学校组织艺术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引导教师联系工作实际,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研究改进措施,把常规的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同时,加强了对艺术教师课堂常规的检查,分管教学和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对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集体备课、备课组研讨等方式对艺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鼓励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向专家名师、书籍杂志、网络资源学习,学习现代教学法,学习新课程教材教法,使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方法得到改进。
三、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点,课外活动则是艺术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是将课堂与社会相连接的纽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特长。
(一)开展“第二课堂”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发挥特长。学校组建了音乐类、美术类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技能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陶冶,特长得到了展示,极大地促进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涌现出一大批艺术骨干和优秀的艺术人才。学校的艺术队参加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展演、比赛活动,精彩的表演、精美的作品赢得了社会高度赞扬。
(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每年春季,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是学校的盛会,是对学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检阅,对于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校园将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节体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特点,本着热烈、隆重、新颖的指导思想,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每年艺术节根据主题的不同,举行合唱、器乐、舞蹈、卡拉OK、歌曲创作、校训征集、书法、绘画、摄影、会标设计比赛、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等,力图让每一个学生和艺术教师都找到施展自己獨特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提升每个学生和艺术教师的人生价值。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教育顺利开展
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业务精良、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创建艺术校园的关键。
(一)开展“五课”活动
“五课”活动,一是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写课”,通过活动的开展,探索新教法;二是指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入门课、达标课、研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讲课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按需进行培训
注重艺术教师的培训,按需进行,学以致用,讲究质量,注重实效,构建知识学养、艺术修养、人文涵养相结合的框架。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名师帮扶、对口支教等办法,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并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鼓励校本研究
现代学校必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每位艺术教师都面临着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要解决矛盾,走出困惑,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倡导“科研兴师”,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引导艺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提出课题,探索实践,通过反思调整,改进方式,提高效益。
(四) 完善教学评价
学校为了强化对艺术教师的管理,对艺术学科教师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展示等形式,内容涉及师德师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校对艺术学科教师的评价趋于全面、科学、合理,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
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是开展艺术教育、打造艺术校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学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硬件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完善的硬软件设施,提供艺术在校园的发展空间。学校专门配备了音乐室、美术室、形体舞蹈室,按音乐、美术教材要求配置了挂图、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学生演出用竖笛、口琴、排箫、打击乐器、演出服装和石膏像、画架,另有能容纳二百人演出的阶梯教室和整套音响设备,同时建立了较为现代化的文献信息中心,内设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料室、图书阅览室,购置丰富的艺术藏书和电子音像资料。做到了艺术教育设施齐全,使用合理,管理规范、有序、高效。完备的硬件设施为打造艺术校园、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发展学生艺术特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可靠的保障。
作者简介:张向东(1970— ),女,湖北襄阳人,本科学历,副高职称,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