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白华是中国建筑美学的第一个拓荒者。通过对歌德美学思想的吸收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宗白华形成了新的建筑美的本质观,即建筑美是情感的表现和理想的象征。此文欲从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观点为触媒点,探析隐藏在苏州园林建筑景观之下的生命之美。
【关键词】:宗白华;意境;飞动;生命美学
在《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宗白华从汉代的绘画、雕刻呈现的“飞舞”之状表现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而得出“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且这种“飞动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内部装饰上,还跃动在整个建筑的形象之中,中国建筑中特有的“飞檐”即是体现了建筑物跃动的生命的美感。他将美的终极形态归为一种生命活力、律动,活力表现在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中,也表现在作为客体对象的自然中。伟大的建筑家能因山就水,变其形式,创造适合的建筑物,以人为的建筑显示出山水的灵魂。” 这样的建筑的线条构制与山水性灵相呼应的说法又与瑞士的思想家阿米尔的说法一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
境界。”
一、“飞动之美”:屋顶、线条构造
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园林建筑中的精致典例,其小巧玲珑之致以及书香墨气的文人之气都足以令我们的眼睛接受美的洗礼。从宗白华“飞动之美”的美学观点来看,苏州园林屋顶的飞檐状以及连绵起伏、层次不齐的建筑布局与构造连接出来的线条则是产生了盈动、绵延、飞跃之美感。
1.屋顶
它的屋顶呈古典式,是从汉代开始逐步演变定型,但形式极为丰富,如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攒尖式等 ,而屋顶转角处的起翘(向上翘)和出翘(水平方向凸出),就是我们俗称的飞檐,更是西方屋顶所没有。从建筑的使用功能上来讲,它有利于雨季的排水,而从美学角度来看,则是“视觉矫正”的作用通过提升、飞翘的线条拉升观者的视线,而建筑物沉重的体积感似乎消失殆尽了,房屋看上去稳定、轻快,曲线跷曲,流畅轻盈。在配上园林建筑素雅明净的色彩,极易与自然的山、水、树木等相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
感觉。
2.线条构造
园林建筑个体与群落之间所连接起来的线条在审美视觉上也产生了律动之感。当建筑物的线条在自然环境中互相映衬时,飞跃的线条在山湖之间连绵,如同观看一幅实物般的风景山水画,物质美感与自然之景交相叠映,此种美感顿时难以言说。我国的建筑样式讲究对称,布局明快。然而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讲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二、“空间的情绪”
宗白华对建筑空间认识,是植根于生命美学观的。他认为:建筑为制造空间之艺术,最初之目的为应用,由此表现其理想。且为建筑下定义:“建筑为自由空间中隔出若干小空间而又联络若干小间而成的一大空间之艺术。”而空间最深的价值,是深深地表达生命的情调与意味。不同的空间会产生不同的节奏从而奏响内心不同的情绪,这便是宗白华的空间观念。
1.疏密有致,黑白分明
园林艺术在建筑和景物的空间布局中,考虑到了空间的节奏感,通过不同的空间阐发出不同的“空间情绪”。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我们将网师园拿来做例子,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柳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便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景。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2.以围为主,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不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先围合,然后在此块内进行一番精心的营造,园林建筑布局紧密地配合着这种封闭的造园方式。而在环境幽寂的地段或者小型的庭园,则用建筑物虚实高低错落的连续展开,辅以山石花木,环绕着一泓清池,一泓清池而围合成内聚的园林空间。环状的回游路线诱导人们往近处看,往身边的细致处看,另具一番亲切宁静的气氛。苏州留园以水面为中心,园林建筑沿周边整整地布局了一圈,或上或下,或轻或重,或曲或折,不断改变视角和视线方向,步移景异,诗意的节奏或缓或急,散播出流转千回的情绪,牵动着主人或是客人的内心。
三、“空间意境”
在《空间的美感之二》的小节里,宗白华谈到了园林艺术中通过“借景”、“隔景”、“分景”来组织和构造空间,造成园中之景“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建筑美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宗白华认识到了“空”的艺术空间的在建筑实体中的营造与映衬,从而产生化实为虚的“空间意境”。体会苏州园林的生命意境美,不得不了解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的由来。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数是贬谪、退隐的官吏,他们经历了宦海沉浮,心中已经消退掉建功立业的意志,取而代之的是清净淡泊、自然适意的生活情趣。由于他们都是集“三绝诗书画”于一身的名流雅士,自然要将自己的内心结构外化到这一方方小园之中。欲想着重谈谈隔景和借景的意境空间构造:“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愈浅”。墙、廊是遮蔽系统中具有一定长度和明显遮隔作用的建筑物,它们和屋宇巧妙地相连,在园内起着分隔空间,构成院落,增加层次,丰富景观的作用。借自然之景造园中景观,在苏州园林中亦有许多精彩的创意和构思。园林山水、植物景观随着晨夕阴晴的变化,另有一番景象和风情。
层层叠叠,起起伏伏,千回百转,曲径通幽。身在苏州园林,欲以放眼将整座园林的“飞动”的生命之美和虚实相生的“意境”之感尽收眼底,实数不易。究其原因,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 宗白华文集(第二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 洪丹琳《古典园林构造与布局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载于《现代园艺》,2012,16.
【关键词】:宗白华;意境;飞动;生命美学
在《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宗白华从汉代的绘画、雕刻呈现的“飞舞”之状表现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而得出“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且这种“飞动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内部装饰上,还跃动在整个建筑的形象之中,中国建筑中特有的“飞檐”即是体现了建筑物跃动的生命的美感。他将美的终极形态归为一种生命活力、律动,活力表现在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中,也表现在作为客体对象的自然中。伟大的建筑家能因山就水,变其形式,创造适合的建筑物,以人为的建筑显示出山水的灵魂。” 这样的建筑的线条构制与山水性灵相呼应的说法又与瑞士的思想家阿米尔的说法一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
境界。”
一、“飞动之美”:屋顶、线条构造
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园林建筑中的精致典例,其小巧玲珑之致以及书香墨气的文人之气都足以令我们的眼睛接受美的洗礼。从宗白华“飞动之美”的美学观点来看,苏州园林屋顶的飞檐状以及连绵起伏、层次不齐的建筑布局与构造连接出来的线条则是产生了盈动、绵延、飞跃之美感。
1.屋顶
它的屋顶呈古典式,是从汉代开始逐步演变定型,但形式极为丰富,如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攒尖式等 ,而屋顶转角处的起翘(向上翘)和出翘(水平方向凸出),就是我们俗称的飞檐,更是西方屋顶所没有。从建筑的使用功能上来讲,它有利于雨季的排水,而从美学角度来看,则是“视觉矫正”的作用通过提升、飞翘的线条拉升观者的视线,而建筑物沉重的体积感似乎消失殆尽了,房屋看上去稳定、轻快,曲线跷曲,流畅轻盈。在配上园林建筑素雅明净的色彩,极易与自然的山、水、树木等相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
感觉。
2.线条构造
园林建筑个体与群落之间所连接起来的线条在审美视觉上也产生了律动之感。当建筑物的线条在自然环境中互相映衬时,飞跃的线条在山湖之间连绵,如同观看一幅实物般的风景山水画,物质美感与自然之景交相叠映,此种美感顿时难以言说。我国的建筑样式讲究对称,布局明快。然而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讲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二、“空间的情绪”
宗白华对建筑空间认识,是植根于生命美学观的。他认为:建筑为制造空间之艺术,最初之目的为应用,由此表现其理想。且为建筑下定义:“建筑为自由空间中隔出若干小空间而又联络若干小间而成的一大空间之艺术。”而空间最深的价值,是深深地表达生命的情调与意味。不同的空间会产生不同的节奏从而奏响内心不同的情绪,这便是宗白华的空间观念。
1.疏密有致,黑白分明
园林艺术在建筑和景物的空间布局中,考虑到了空间的节奏感,通过不同的空间阐发出不同的“空间情绪”。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我们将网师园拿来做例子,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柳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便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景。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2.以围为主,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不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先围合,然后在此块内进行一番精心的营造,园林建筑布局紧密地配合着这种封闭的造园方式。而在环境幽寂的地段或者小型的庭园,则用建筑物虚实高低错落的连续展开,辅以山石花木,环绕着一泓清池,一泓清池而围合成内聚的园林空间。环状的回游路线诱导人们往近处看,往身边的细致处看,另具一番亲切宁静的气氛。苏州留园以水面为中心,园林建筑沿周边整整地布局了一圈,或上或下,或轻或重,或曲或折,不断改变视角和视线方向,步移景异,诗意的节奏或缓或急,散播出流转千回的情绪,牵动着主人或是客人的内心。
三、“空间意境”
在《空间的美感之二》的小节里,宗白华谈到了园林艺术中通过“借景”、“隔景”、“分景”来组织和构造空间,造成园中之景“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建筑美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宗白华认识到了“空”的艺术空间的在建筑实体中的营造与映衬,从而产生化实为虚的“空间意境”。体会苏州园林的生命意境美,不得不了解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的由来。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数是贬谪、退隐的官吏,他们经历了宦海沉浮,心中已经消退掉建功立业的意志,取而代之的是清净淡泊、自然适意的生活情趣。由于他们都是集“三绝诗书画”于一身的名流雅士,自然要将自己的内心结构外化到这一方方小园之中。欲想着重谈谈隔景和借景的意境空间构造:“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愈浅”。墙、廊是遮蔽系统中具有一定长度和明显遮隔作用的建筑物,它们和屋宇巧妙地相连,在园内起着分隔空间,构成院落,增加层次,丰富景观的作用。借自然之景造园中景观,在苏州园林中亦有许多精彩的创意和构思。园林山水、植物景观随着晨夕阴晴的变化,另有一番景象和风情。
层层叠叠,起起伏伏,千回百转,曲径通幽。身在苏州园林,欲以放眼将整座园林的“飞动”的生命之美和虚实相生的“意境”之感尽收眼底,实数不易。究其原因,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 宗白华文集(第二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 洪丹琳《古典园林构造与布局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载于《现代园艺》,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