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与教学是一个统一整体.教学环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掘新的问题等,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无论是普遍规律的发掘和诠释,还是自然法则的总结概括和应用,都包含了问题.
  一、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
  首先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境素材到具体内部实质意义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反科学常规;其次,设计的问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板型化、理想化;最后,设计的问题要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的表现,以及适应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2.基础性
  基础性涵盖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设计的问题要表现出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摸得到”,还要有发展的空间.
  3.针对性
  紧紧环绕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材的重点、不容易解决的地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要题意明白,头绪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完备认知结构,切不可用漫无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4.启示性
  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需深刻思考就能应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怠惰,长时期这么做还会对学生的思维质量产生损害.教师应捕获教学的外在矛盾,把握机会,在新旧知识的接合点上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可以的状态,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5.事实性
  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存实际,结合科学技术、出产实际,要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实践型,表达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中的效用,使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增长物理知识的使用经验.
  二、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1.通过实验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路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值处置、误差剖析、方案改进等都可变成物理问题设计的内部实质意义.
  例如,(1)测金属电阻率时,为何通电电流不适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可以太长?(实验原理)(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标定弹簧枪钢球射出时的速度.(方案设计)(3)用打气工具鼓气时,是打气工具上部发热厉害,还是打气工具下部发热厉害?上、下部发热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该现象解释了什么?(实验现象)(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体积”实验中,滴下油酸乙醇溶液时,滴管离水面应高一点还是应当低一点?(实验操作)
  这样,通过实验设计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通过知识应用设计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增长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接合科学技术、出产、生存实际,设计知识使用类问题,有助于教学目的的成功实现.
  例如,“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引发了学生的莫大关注.可以把“神舟7号”作为问题情境,设计以下问题:(1)宇航员在舱内“行驶”过程中,遇到飞船内的物体,有撞击力吗?(2)若飞船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受重力作用吗?宇航员为何会飘起来?(3)神舟7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有哪些不同?(开放性问题)
  3.设计问题应联系实际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师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
  因此,教师要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总之,在教学设计时,如何设计教学问题,以有力地设置问题情境,增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些都归属设计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关注,展开剖析商议,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全新学科,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案例进行分析.
针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误差统计传统分析方法,以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为数学模型设计模块化分析系统.运用Visual Basic.NET(VB.NET)开发了数值化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系统.经实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改变教学观念的呼声越来越大,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科学学习,为他们学会反思创造时机和条件,重视渗透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潜能.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改革教学方法,引导科学学习  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进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有这么一群孩子,不是留守儿童,却像留守儿童,他们物质生活丰富,内心缺乏关爱,心理上孤单,心灵脆弱,情感上处于“饥饿”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所以老师也应该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能够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提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测评这种能力,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办法,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考试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在进行考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振现象.为了进一步掌握初中化学的学习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在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
化学作业的安排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高效完成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协调好目、耳、手、口、脑各器官的合作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作业的有效完成是由知识到智能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化学作业要精心挑选和编排设计,要能使学生通过作业进行分析思考、推理研讨,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化学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原则性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化差异,允许学生们从新的角度和层面认识问题,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压力,传统教学往往侧重化学知识及其解题技巧的讲授,课堂变得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制约了学生化学学习与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切入,让学生从科学视角来理解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化学知识,同时又可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
一、问题提出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受中考考试模式的影响,教育的目光过多地聚集于解答习题的能力,包括中考试卷中的实验题也是以书面表述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明显偏弱,对于实验的处理,偏重于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和规律,实验的全过程和辅助教学的作用容易被教师忽略,致使实验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千言万语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