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形式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业的安排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高效完成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协调好目、耳、手、口、脑各器官的合作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作业的有效完成是由知识到智能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化学作业要精心挑选和编排设计,要能使学生通过作业进行分析思考、推理研讨,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化学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原则性的,作业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设计原则
  化学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也就是说设计这个作业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要针对常见的考点,结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有目的地去设计该部分作业的重点、难点,切忌没有目的,全面撒网.目的一旦明确,就有了方向,向着既定的作业目的去设计,就可少走弯路.
  例如,为了解决NH3的还原性这一知识要点,可以设计NH3的催化氧化相关习题,或者设计近几年高考考试频率上升的NH3还原CuO这一实验,可以通过观察NH3还原CuO中实验现象,装置中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可以判断出CuO被还原,则NH3会充当还原剂,表现出NH3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2.思维性设计原则
  化学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的思维性的,不动脑筋,死记硬背,是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在学习中,观察、记忆与实践操作都是有一定思维性的,设计的作业如果没有思维性,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到位.
  3.变化性设计原则
  化学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变化性的,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注意运用相似的题目来巩固刚刚所学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要点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当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这一知识要点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练习的变化,即针对同样的知识要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思考、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疑难点的能力.编制相似题与变式题时要注意两者的平衡,过分的偏向于哪一方都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相似不是一成不变,变化不能脱离学习要点,要在大部分学生可掌握之内.
  例如,在讲“物质的量”时,公式较多,教师要注意相似题与变式题的练习.
  3.主客观题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化学作业的设计是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在高考中,客观题的分值占三分之一左右,这部分题目相对来说,考的知识面较广,题目的难度不是太大,在考试中是相对容易拿分的题目,平时作业应对这样的题目加强练习,尤其要注意不定项选择题的练习.主观题又被认为是大分值题目,每一道题目在考试中都是10多分,但细分一下,都是分成多个小题,有时甚至各小题之间关系不大,应在平常作业中加强主观题练习,不要因为前一问或两问不会就停止对题目的思考.
  二、高中化学作业的形式
  1.课前预习检测作业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编制简单的课前预习检测题,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为主,主要围绕下节课要讲的几个重点内容,学生在完成预习后做好课前预习检测题,并且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可以根据预习题批阅情况,调整好课堂讲的重难点,对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2.课堂互动检测作业
  课堂互动检测作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讲解知识要点时对应的例题以及变式题,这部分题目要紧扣知识要点,设计的目的要明确,就是为了解决知识要点,使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并且要注意到题目的相似性和变化性,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要多样化,可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结合.
  3.课后评价检测作业
  课后评价检测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练习好课堂所学内容.这部分题目的难度与课堂互动检测作业相比,可以在难度上有所加大,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思维空间,题目以10~12题为宜,其中选择题7~8题,主观题3~4题.学生要对这部分题目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做到每题必改,增加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了解.
  4.模块单元检测作业
  模块单元检测作业适用于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或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的检测.该检测作业设计应与考试要求一样,包括考试分值、时间,题型的种类以及数目,让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达到考试化要求,以免考试时由于紧张题目不能按时完成,做到平时的作业考试化,考试时才能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
  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形式是多样性的,作业设计的好差,不但能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作业中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设计,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来巩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可以说,物理的研究是在引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界各个物体的变化以及运动规律,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随着人们对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物理不仅能够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还能推动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重视物理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绘本阅读,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实际,这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将针对如
一、问题提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情感的交流基本缺失,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致使课堂气氛尤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最终结果必然是高耗低效,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制约.  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素质教育,倡导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倡导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数学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特例来猜想数学结论,然后积极从多角度来验证所得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让活动贯穿数学课堂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实践探究,得出规律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全新学科,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案例进行分析.
针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误差统计传统分析方法,以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为数学模型设计模块化分析系统.运用Visual Basic.NET(VB.NET)开发了数值化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系统.经实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改变教学观念的呼声越来越大,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科学学习,为他们学会反思创造时机和条件,重视渗透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潜能.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改革教学方法,引导科学学习  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所以老师也应该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能够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提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测评这种能力,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办法,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考试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在进行考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振现象.为了进一步掌握初中化学的学习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在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