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野蛮”回归理性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判断能力很低,往往会把恶劣的打斗行为认为是一种游戏,而也模仿了起来。如果失去正确的引导,幼儿的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很难改变。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他们所产生的一些“攻击性”行为,都有其一定的原因,需要靠教师自己发现和总结。
  【关键词】幼儿教育“攻击性”行为
  
  环境是由人们共同创造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社会环境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看到最多的就是路边的殴打现象。年龄小的孩子所用的是动作记忆,一副静态的画面很难令他们留下印象,而正在动作着的场景却能对他们产生深刻的记忆。幼儿的判断能力很低,往往会把恶劣的打斗行为认为是一种游戏,而也模仿了起来。如果失去正确的引导,幼儿的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很难改变。
  大家都看过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它之所以引起很大的轰动,我想不仅是因为引起了很多男士的共鸣,更重要的是电影里那些“拳打脚踢”的镜头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称之为“野蛮”。人们通常习惯评论一些成人的行为,其实,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才最有资格称为“野蛮”。
  别的孩子先不说,光看我班小孩的“野蛮”行为就足已分门别类。如“挤压”行为,通常是有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在地,另一名幼儿立即压住其背部,接着就变成一群幼儿的“混战”;还有“奥特曼”行为,这是一些喜欢模仿,具有一定模仿能力的男生喜欢做的事,他们只要有机会就比试“武力”,一不小心就伤害到了对方;另有最厉害的“咬人”行为,他们是极少数的一两个,通常是碰到不顺心的事,或毫无理由的就往对方身上咬一口,脸和手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还有一类就是“对骂”行为,这在女孩身上发生的较多,当她们无力反抗时,就利用自己的嘴皮子进行斗争。在幼儿身上发生的这些“野蛮”行为,通常称之为“攻击性”行为,它在幼儿园发生的频率最高,产生的危害也很大,不仅造成幼儿身心上的伤害,还妨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要找到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学会正确的阻止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他们所产生的一些“攻击性”行为,都有其一定的原因,需要靠教师自己发现和总结。
  1.家庭教育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像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班有个男孩特别爱打人,有事没事就往同伴身上一拳。有次男孩的父亲送他上幼儿园,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一声严厉的训斥:“还不快自己走进去,今天再不乖,小心我揍你,快进去!”这时,男孩只好乖乖的走了进来。原来,孩子在爸爸面前是那样的弱小,而当他走进教室的一刹那,立即表现得十分威武。这不是孩子的本性,这样的“威武”完全是由孩子的爸爸所给予的。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真的是一点也不听话,我真的是拿他没办法,用武力解决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孩子在家长的“棍棒”之下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打”。久而久之,家长成了习惯,孩子也学会了这一种“习惯”。
  另有一些被受欺负的幼儿家长忿忿不平,他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你怎么这么胆小,他打你哪,你就打他哪。”还有一些家长更聪明,对孩子说到:“别怕,打不过,爸爸会帮你去打。”这样,孩子自然有了依靠,再狠的“敌人”他也不怕,照打不误。
  2.大众传媒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重要影响
  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各类电视、电影、报刊和杂志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少儿电视,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动画人物,比如“奥特曼”、“圣斗士星矢”等,受到了很多孩子的亲赖。幼儿的年龄还小,他们所具有的只是最基本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动画片的真实内容,其中的道理跟本不知,也不感兴趣,而对于一些出现在画面上的“打斗”镜头却特别喜欢,经常模仿着一遍又一遍。电视是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知识,接触最多的也是最直接的工具。在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中,孩子只爱看动画片,有时为了取悦于他们,不管动画片的内容和质量,只要孩子爱看就行。这样就推动了动画片的市场,形成了恶性循环。
  3.不良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环境是由人们共同创造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社会环境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看到最多的就是路边的殴打现象。年龄小的孩子所用的是动作记忆,一副静态的画面很难令他们留下印象,而正在动作着的场景却能对他们产生深刻的记忆。幼儿的判断能力很低,往往会把恶劣的打斗行为认为是一种游戏,而也模仿了起来。如果失去正确的引导,幼儿的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很难改变。
  4.错误的观念延续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是天真的,其一言一行无不表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课间活动时,幼儿的告状频率最高。我就纳闷了,怎么现在的孩子如此会使用“武力”?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幼儿将对方的“触摸”也误认为是“打”,怪不得“老师,他打我”的告状语接连不断。有一些平时保持沉默的孩子,如果“打”起来就更厉害,常常在老师不注意他们的时候,来一场“革命”。其实,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幼儿天真的心理不会像成人那样考虑问题,只要达到自己目标,就算“灭亡”也值。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得不到正确的阻止和教育,就会愈演愈劣,对他们的性格以及各个方面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主要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家园共育尤为重要。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孩子的榜样,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多与孩子交流,说服教育胜过“棍棒”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野蛮孩子的办法。很多家长都说,现在工作比较忙,真正静下来教育孩子的时间很少,经常把孩子依托给爷爷、奶奶。老人宠惯了孩子,孩子也习惯了被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听不进大人的教导。父母心急之下,只好使用“拳头”、“扳子”,心疼归心疼,可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家长应该从小严格教育子女,严格不等于过分强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只要是正确、合理,能办得到的就尽量满足;而当孩子犯错误时,就应该及时给出批评,用严肃的口吻,缓慢的语气,深刻的道理说服孩子,这样既让他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家长也多了一次沟通的机会。要让孩子感到爸爸、妈妈说得对,而不是“打”得对。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渐渐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健康的人格,父母就可以放心的把孩子交给长辈了。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打人时,要问清原因,找出理由,同样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沟通的口吻说服孩子;如果您的孩子被打,那么就更应该问清原由,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冤枉对方,说什么“你也打他”之类的话。有些孩子喜欢咬人,有时并不是带有目的性的,医学上证明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缺钙而造成,家长不妨带孩子去医院询问一下。
  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野蛮幼儿。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无论我们的孩子如何,作为教师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他们,对于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同样需要“爱”的教育,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和关注不够,他们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我们不能吝啬自己的言语和表情,经常给他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
  经常听同事们抱怨:“我班那个家伙今天又给我训了一顿,老是喜欢欺负其他小朋友!”很多时候,我们对待这些“家伙”的方式只有“训斥”和“惩罚”,凭借教师的威严镇压住他们,但只能取得一时的安静。其实,教育野蛮幼儿也需要技巧。教师每天都用同样的“台词”批评孩子,说的人都感到厌烦,听的人就更觉得反感。这些野蛮孩子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几次下来,他们早就把“批评”当成了耳边风。有次,我在表扬晓英坐得神气时,也顺便和经常喜欢打人的朝阳说道:“阳阳坐得真神气,老师相信悦悦也能像阳阳坐得一样神气。”结果在这次活动中,悦悦始终保持着神气的姿态,没有发生任何“斗争”。
  把本来批评的语言换成另一种说法,没想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有一群“奥特曼”的忠实观众,每天都要“较量”一下,有时还打得个“天翻地覆”,真拿他们没辙。有次听同事的一节课,课题是《生活模仿动作》,在延伸活动中,老师让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动作,有几个男生表演了很多关于奥特曼的经典动作。由此我想到了对付我班那群“奥特曼”的最佳方案,就是每天给他们制定演出时间,变“较量”为“表演”。但事先必须和他们说好条件,如果有哪个幼儿违反规定,又开始“较量”起来,就“踢”出我们的演出队伍,以后再也不能表演奥特曼。这个办法倒很管用,现在,他们不但能积极表演,和同伴努力合作,还能及时阻止他人的“争斗”。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打架高手”,有强烈的攻击性行为,但教育是不能心急的,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用恰当的、灵活的方式、方法教育他们,相信这些“野蛮”孩子定会转变成“可爱”孩子、“聪明”孩子。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院校现行体育教育体制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已不能适应青少年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厂矿企业对员工健康状况、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的要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探讨职业院校体育改革的措施和途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改革见解    职业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专门学校。职业院校体育是大多数学生就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的
期刊
【摘要】班主任承担着多个角色:既是沟通学生与家长的桥梁,又是维系学生相互关系的纽带,也是科任老师的好帮手,还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指导者。回想二十三年的班主任生涯,我不禁联想到:教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而班主任就是这条长河中驾驭着班级这一船只、帮助学生渡河的摆渡人。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摆渡人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有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
期刊
【摘要】学生由于作业多,压力大,想转学。老师由此引发思考:①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下工夫:首先要把握重点和难点,然后再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重点教学。②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求突破:一要在“精讲”上作文章;二要强化目标意识;三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③在优化练习中找出路:一要注意基础;二要选择“典型”;三要讲究形式;四要控制数量。  【关键词】作业多压力大想转学深思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
期刊
【摘要】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掌好自己的班级之舵呢?根据我从教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一位好的班主任除了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超的业务水平外,还应有“三心”:关心、耐心、自律之心。  【关键词】班主任关心耐心自律之心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管理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影响更超过其他教师。管理一个成绩优、学风浓、班风正的班集体,是每位班主任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
期刊
【摘要】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绘画教育活动,让他们喜欢参加美术活动,让他们想画、敢画。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激发幼儿绘画兴趣;②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③养成良好的绘画常规。  【关键词】小班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对于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越来越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手工课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对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利用身边材料    美术手工课是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团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使之完全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音乐之美、音乐之妙、音乐之醉。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陶醉音乐、爱上音乐。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教学应用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
期刊
【摘要】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前提是熟悉教材,并且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通过各种形式,结合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关键词】赏识激励挖掘动力积极    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育。但很多老师认为上美术课是很轻松的,只要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画就行了,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美术学好了,最起码能提高你的个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外出打工浪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分析了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就这些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总量的快速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总量大大增加。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般而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之而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学生性情孤僻、好吃懒惰、崇尚暴力等。针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带的不良影响,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就必须具备“五心”,即“爱心、责任心、宽容心、耐心和恒心”。  【关键词】“五心”适应教育教育力量    或许很多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现在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