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仓储业;物流;供座链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仓储业迅速发展,调查表明:2006年我国仓储企业几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超过17%。同时,在经营效益、信息化建设等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它们制约着我国现代仓储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企业自身和国家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管理,只有这样,我国现代仓储业才能平稳、可持续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7)02-0122-05
一、引言
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仓储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现代仓储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独特地位。现代仓储业的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仓储是指仓储企业主动为客户进行库存管理和库存控制,并提供流通领域内的加工、包装、商品配送、信息分析等增值服务。其储存的物品在仓储企业端是动态的,与整个物流链紧密连接,此时,仓储执行的任务是库存管理以及其提供的增值服务。而传统仓储是指仅仅按照客户的指令进行被动操作,其储存的物品是静态的,与整个物流链的连接是松散的,只有在客户的账目中才是动态的,此时,仓储企业的角色就是仓库保管员。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两大支柱,其中仓储起节点作用,运输解决路线的问题。在整个物流链中,节点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市场对生产的时间要求更加严格,生产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JIT及时送货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由于供应链的再造和缩短,许多原来由生产企业完成的环节开始转向仓库;另外,不同的货主、不同的货物及其不同的流向,需要运输工具问的转换、交接。这些因素促成了仓库存储逐渐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更多的仓库开始提供加工、配送等服务,并逐渐成为货物的流转中心。一些大型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纷纷选择租用或自建区域配送中心作为自己货物的集散地;大型运输企业投资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以支撑零担货运企业的业务发展;众多国际企业在保税区自建和租用大型仓储设施,作为货物分拨的物流平台。现代仓储业在满足运输配送、JIT采购、集散分拔、保税、降低流通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现代仓储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勃勃生机。仓储做好了,物流业发展水平才能够提升。
二、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
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三号数据公告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
2006年年终,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56家大型仓储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仓储业务增长12.3%,运输配送收入增长17.2%,商品销售收入增长18%,质押业务收入增长183%,现货市场业务增长14.2%。样本企业中只有两家亏损,而盈利最高的达2800万元以上。
2006年的仓储业稳定发展,几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7%,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主要特点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样本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7%。
(2)基于仓储业的物流增加值增长较快。配送、包装、组装、现货市场、信息服务、质押监管业务等仓储增值服务都取得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大部分仓储企业的业务形态都实现了综合化,实现了物流增加值的增长。
(3)货物吞吐量增长,货物周转速度进一步放慢。
(4)能源及重要生产资源仓储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5)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趋于理性,盲目发展物流园区的势头有所遏制。
(6)国外基金机构投资中国物流地产,从事物流地产的企业增加,物流地产供给量增加。以普洛斯为代表的物流地产企业发展显著。到目前已有100万平方米库房建成并被客户租用。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丰树集团也在上海、沈阳、天津等地购置了大量物流地产。仲量联行进入中国后,不仅深入研究中国仓储业情况,还协助物流地产商大量收购物流地产。
(7)物流金融业务仍然是2006年的焦点,物流金融产品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的热点。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质押业务增长高达180%以上,与2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监管业务,监管点多达400多个,质押贷款额超过150亿元。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该项业务发展速度也很快,三家国有物流公司成为该项业务的第一方阵。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仓储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内部问题
(1)效益普遍偏低。国家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77%,仓储业为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水运企业的18.17%,管道运输的15.6%,甚至低于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企业的8%;从资产利润率看,物流主体企业平均为2.86%,仓储企业仅为0.92%,低于道路运输的3.37%,水运企业的7.86%,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的6.4%。仓储企业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负债率高(物流主体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7.7%,而仓储业高达69.5%);税负重;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方式陈旧;人员结构及素质不适应仓储业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总体力度不够。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各仓储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仓库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我国现有的3万家左右仓库中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还不到5%大多数仓库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作业效率相对低下,出错率较高,在承接高端及国外业务时无法提供相应的信息接口;而且我国仓储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就目前来看,在软硬件较好的沿海地区仓库信息化水平较高,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却较低,中央级、省级的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县级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由于业务流程、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及相关名词、数据基础和应用系统功能质量方面的不同,即使实施了信息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存在着很大困难,直接制约了企业业务的开展。目前,一些具备人力、财力以及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网络方面有所突破。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下属的50余家仓库全部推行了统一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在这一系统平台上,以统一的、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仓储 服务。
(3)工商企业内部的仓储问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达20%左右,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31%,保管费用的46%是利息费用。可以说,企业仓储的根本问题是库存控制问题,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同时,企业物流外包后,企业的原有仓储设施及人力资源如何整合也是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制约仓储与物流业的社会化。
2.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问题
(1)仓储用地的政策问题。一是将仓储用地归并为工业用地,这种定性误差派生出许多问题,因为仓储与工业,无论是产业性质还是盈利水平都不可比;二是原国家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较高;三是仓储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太高,且要求一次性支付,加大了仓储企业和新的投资人的初始成本;四是仓储用地置换过程中,仓储企业同时缴纳土地增值税与土地出让金,制约了仓储企业的技术改造;五是“租地建库”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市场不公平。
(2)仓储市场的秩序与诚信问题。除了“租地建库”等不公平现象之外,仓储企业的门槛太低也是个问题。近年来一些货运市场货物“蒸发”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仓储管理性公司发生货物损失或丢失后没有能力赔偿、甚至卷货逃跑。这极大地扰乱了仓储市场秩序,损害了整个仓储行业的信誉。
(3)仓库出租与仓储服务的税负问题。按目前的税收政策,仓库租赁除了交5%的营业税外,还要交12%的房产税,这不利于仓储房地产业的发展,制约了仓储业的技术进步;仓储服务的营业税是5%,高于运输服务的3%,直接加重了仓储企业的负担;由于物流各环节的税率不同,也不利于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实施统一经营、统一结算。
(4)仓储网点的注册问题。由于我国实行分税制,劳务发生地即是营业税的纳税地。按工商企业登记的现行规定,全国性的仓储、物流企业只要有业务运作点(仓库),就要注册分公司甚至子公司,这直接加大了仓储、物流公司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仓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制约了大型仓储物流企业的产生与成长。
(5)技术改造的标准与资金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有仓库中50%以上是计划经济时代建造的平房仓与楼房仓,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化,很不适应现代仓储的作业需要,应该逐步得到改造。但许多企业反映,目前仓储设施的国家标准很不齐全,仓储设备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无法统一,而且对于老的仓储企业来讲改造资金也是一个难题。
(6)仓库的规划设计问题。按目前规划部门的规定,新征仓储用地的30%用于绿化,如此高的绿化比例对仓储企业来说是个高额成本,加重了仓储企业的负担;还有,按消防部门的规定,仓库每3000平米要加隔断,这不仅加大了建设成本,也不适应现代仓储的作业需要。
(7)仓储设施的闲置问题。近年来在政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由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出现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特点。2003年上半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GDP总值超过全国总量的30%,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4.4%,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5%。据统计,这两个地区的传统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商贸和邮政等与物流相关的产业,增长速度普遍超过了GDP的增长。地区的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步伐更快,各地的物流园区有些已经初见成效。
然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区域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在国内外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报道中,中央统筹区域发展一事被认为是“六大内容”之一。之所以要统筹,就是要确保区域经济以及物流园区的发展步入健康轨道。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已达60%左右,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继续把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举措,全国有300多家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因此近段时间,清理整顿物流园区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我国现代仓储业发展对策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仓储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解决以上问题。发展仓储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两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建议制定与实施有利于现代仓储业发展的企业注册、土地征用、税收、交通管理等政策,制订仓库等级、仓储相关设备、仓储安全、仓储作业、仓储服务质量、仓储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为现代仓储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与依据。对仓储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制定诚信管理办法;依据仓储安全、作业与服务等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全国大中型生产、流通等货主企业评选优秀仓储服务企业。
(2)实施国有仓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使老的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成为现代仓储业的发展主体;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外资与民营资本有序进入仓储业,从而使各类投资主体良性发展与竞争。
(3)引导传统仓储企业与“物流园区”转轨变型,推动仓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现有仓储企业向现代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分拨中心发展,使各种仓储业态和谐发展。
(4)倡导贵重或批量仓储设备的租赁与分期付款,组织仓储设备的联合采购与招投标,组织仓储、物流与货主企业评选全国知名货架、叉车、托盘品牌。
(5)支持全国中小型仓储企业建立全国仓储与物流联盟,在市场开发与仓储、中转运输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仓储物流企业整合社会及货主企业内部的仓储资源。
2.转变观念,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壮大现代仓储企业
(1)加强顾客主导化的经营理念,与顾客发展新型伙伴关系。在与顾客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紧密度就加强了,使得企业能更好更多地了解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使价值链得到最大的增值。
同时,加强收益管理的应用。收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将管理的重点集中于收益最大化,并运用预测和优化技术将市场的不确定性转为可能性,再将可能性转化为公司的收益。其目标在于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卖给适当的顾客,并实现收益最大化。目前,起源于航空业的收益管理不仅广泛应用于客运业、货运业,也已经扩展到了包括酒店、车辆租赁、零售、广播电视、网络服务等众多服务行业,甚至在制造业(如高科技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2)创新服务理念。针对现行仓储公司运作功能单一的情况,公司可以借鉴现行国内外比较好的仓储运营商的运作经验,全方位开发物流增值服务,如:北京商业储运公司的“园中园”模式、天津商业储运公司的资产置换模式、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的细分市场、投资新的现代物流公司模式都是比较有 特色的,也是比较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的仓单质押也是值得借鉴的,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运作模式。可以这样说,仓储业与银行的业务很类似,银行存放的是现金,而仓储设施存放的是现货,并且可随时转变为现金,因此仓储业是天然适合于开展质押融资业务的行业,目前这种业务模式已被银行普遍接受,预计今后会有较大发展。
(3)加大对仓库的硬件投入,实现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当然,只有在仓库业务量到了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实施机械化才是经济的,而如果要实施自动化,对业务量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现期和预期的业务量选择适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并随着业务量的发展适时调整。
(4)加大对仓库的软件投入,加强仓储信息管理。仓储管理其实是对仓库及其保管的货物进行合理处理的一项大规模数据库管理,没有很好的信息化手段,工作往往会事倍功半。通过采用RF和条形码等信息技术,能大大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如果仓库要与其他企业实现联盟,就必须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建立动态互联的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加强物流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仓库的唯一选择。
(5)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毫无疑问,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由于仓储管理是相对操作性较强的行业,只有对实际现场操作都了如指掌,才可能有能力设计、管理整个流程,实现服务的综合化和专业化。因此,培养和吸纳技术、机械和管理类相集合的复合型管理人员是重中之重。
四、我国现代仓储业的发展趋势
1.仓储企业本身素质的提升 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程度的提高,迫使仓储企业纷纷提高自身的素质,资产置换与国企改制将会同步、交融地推进,从而推动仓储业经营主体的转换与仓储设施的更新换代。其中包括:在技术方面,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如叉车、自动仓库、输送设备等;在管理方面,采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的时效性,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企业对相应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改进;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仓储服务业的业态细分将会更加清晰,仓储企业将会根据市场需要与自身优势进一步细化与确定本企业的主业定位。仓储企业的增值服务将会得到提升与发展,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以仓单质押为主的金融服务等将会成为一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大型仓储企业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创建国内品牌仓储企业,品牌仓储企业将成为客户首选对象。
2.仓储企业间的整合、合作与联盟
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竞争的加剧,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趋势明显。对于仓储行业,资源整合更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资源整合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及与其他仓储企业的整合、与社会仓储资源的整合等。其中的关键在于整合的方式与结盟的方式。
3.仓储设施投资商与仓储、物流经营商分离
目前,物流地产投资与经营相结合的趋势十分明显。其基本方式是投资商根据客户的要求选址开发仓储设施,将其租赁给物流经营商使用,如著名的物流地产商普洛斯已在上海、苏州、成都等地投资兴建了仓储设施。普洛斯建设的仓储设施并未单纯追求规模、追求集中,而是毗邻生产企业,客户在哪里就在哪里建设,所以受到生产企业的欢迎。从世界各国的物流业实践来看,日本、韩国的经验与模式更值得研究与借鉴。
4.仓储业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成熟
由中国仓储协会组织制定的《仓储安全管理规范》、《仓储作业规范》、《仓储服务质量要求》、《通用仓库等级》、《仓储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国家标准将会陆续发布实施,仓储行业的市场秩序将逐年改善,全国将涌现出一批“诚信仓储企业”、“仓储服务优秀企业”。
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仓储业迅速发展,调查表明:2006年我国仓储企业几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超过17%。同时,在经营效益、信息化建设等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它们制约着我国现代仓储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企业自身和国家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管理,只有这样,我国现代仓储业才能平稳、可持续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7)02-0122-05
一、引言
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仓储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现代仓储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独特地位。现代仓储业的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仓储是指仓储企业主动为客户进行库存管理和库存控制,并提供流通领域内的加工、包装、商品配送、信息分析等增值服务。其储存的物品在仓储企业端是动态的,与整个物流链紧密连接,此时,仓储执行的任务是库存管理以及其提供的增值服务。而传统仓储是指仅仅按照客户的指令进行被动操作,其储存的物品是静态的,与整个物流链的连接是松散的,只有在客户的账目中才是动态的,此时,仓储企业的角色就是仓库保管员。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两大支柱,其中仓储起节点作用,运输解决路线的问题。在整个物流链中,节点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市场对生产的时间要求更加严格,生产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JIT及时送货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由于供应链的再造和缩短,许多原来由生产企业完成的环节开始转向仓库;另外,不同的货主、不同的货物及其不同的流向,需要运输工具问的转换、交接。这些因素促成了仓库存储逐渐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更多的仓库开始提供加工、配送等服务,并逐渐成为货物的流转中心。一些大型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纷纷选择租用或自建区域配送中心作为自己货物的集散地;大型运输企业投资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以支撑零担货运企业的业务发展;众多国际企业在保税区自建和租用大型仓储设施,作为货物分拨的物流平台。现代仓储业在满足运输配送、JIT采购、集散分拔、保税、降低流通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现代仓储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勃勃生机。仓储做好了,物流业发展水平才能够提升。
二、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
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三号数据公告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
2006年年终,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56家大型仓储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仓储业务增长12.3%,运输配送收入增长17.2%,商品销售收入增长18%,质押业务收入增长183%,现货市场业务增长14.2%。样本企业中只有两家亏损,而盈利最高的达2800万元以上。
2006年的仓储业稳定发展,几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7%,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主要特点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样本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7%。
(2)基于仓储业的物流增加值增长较快。配送、包装、组装、现货市场、信息服务、质押监管业务等仓储增值服务都取得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大部分仓储企业的业务形态都实现了综合化,实现了物流增加值的增长。
(3)货物吞吐量增长,货物周转速度进一步放慢。
(4)能源及重要生产资源仓储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5)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趋于理性,盲目发展物流园区的势头有所遏制。
(6)国外基金机构投资中国物流地产,从事物流地产的企业增加,物流地产供给量增加。以普洛斯为代表的物流地产企业发展显著。到目前已有100万平方米库房建成并被客户租用。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丰树集团也在上海、沈阳、天津等地购置了大量物流地产。仲量联行进入中国后,不仅深入研究中国仓储业情况,还协助物流地产商大量收购物流地产。
(7)物流金融业务仍然是2006年的焦点,物流金融产品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的热点。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质押业务增长高达180%以上,与2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监管业务,监管点多达400多个,质押贷款额超过150亿元。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该项业务发展速度也很快,三家国有物流公司成为该项业务的第一方阵。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仓储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内部问题
(1)效益普遍偏低。国家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77%,仓储业为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水运企业的18.17%,管道运输的15.6%,甚至低于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企业的8%;从资产利润率看,物流主体企业平均为2.86%,仓储企业仅为0.92%,低于道路运输的3.37%,水运企业的7.86%,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的6.4%。仓储企业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负债率高(物流主体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7.7%,而仓储业高达69.5%);税负重;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方式陈旧;人员结构及素质不适应仓储业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总体力度不够。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各仓储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仓库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我国现有的3万家左右仓库中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还不到5%大多数仓库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作业效率相对低下,出错率较高,在承接高端及国外业务时无法提供相应的信息接口;而且我国仓储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就目前来看,在软硬件较好的沿海地区仓库信息化水平较高,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却较低,中央级、省级的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县级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由于业务流程、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及相关名词、数据基础和应用系统功能质量方面的不同,即使实施了信息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存在着很大困难,直接制约了企业业务的开展。目前,一些具备人力、财力以及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网络方面有所突破。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下属的50余家仓库全部推行了统一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在这一系统平台上,以统一的、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仓储 服务。
(3)工商企业内部的仓储问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达20%左右,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31%,保管费用的46%是利息费用。可以说,企业仓储的根本问题是库存控制问题,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同时,企业物流外包后,企业的原有仓储设施及人力资源如何整合也是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制约仓储与物流业的社会化。
2.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问题
(1)仓储用地的政策问题。一是将仓储用地归并为工业用地,这种定性误差派生出许多问题,因为仓储与工业,无论是产业性质还是盈利水平都不可比;二是原国家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较高;三是仓储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太高,且要求一次性支付,加大了仓储企业和新的投资人的初始成本;四是仓储用地置换过程中,仓储企业同时缴纳土地增值税与土地出让金,制约了仓储企业的技术改造;五是“租地建库”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市场不公平。
(2)仓储市场的秩序与诚信问题。除了“租地建库”等不公平现象之外,仓储企业的门槛太低也是个问题。近年来一些货运市场货物“蒸发”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仓储管理性公司发生货物损失或丢失后没有能力赔偿、甚至卷货逃跑。这极大地扰乱了仓储市场秩序,损害了整个仓储行业的信誉。
(3)仓库出租与仓储服务的税负问题。按目前的税收政策,仓库租赁除了交5%的营业税外,还要交12%的房产税,这不利于仓储房地产业的发展,制约了仓储业的技术进步;仓储服务的营业税是5%,高于运输服务的3%,直接加重了仓储企业的负担;由于物流各环节的税率不同,也不利于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实施统一经营、统一结算。
(4)仓储网点的注册问题。由于我国实行分税制,劳务发生地即是营业税的纳税地。按工商企业登记的现行规定,全国性的仓储、物流企业只要有业务运作点(仓库),就要注册分公司甚至子公司,这直接加大了仓储、物流公司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仓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制约了大型仓储物流企业的产生与成长。
(5)技术改造的标准与资金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有仓库中50%以上是计划经济时代建造的平房仓与楼房仓,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化,很不适应现代仓储的作业需要,应该逐步得到改造。但许多企业反映,目前仓储设施的国家标准很不齐全,仓储设备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无法统一,而且对于老的仓储企业来讲改造资金也是一个难题。
(6)仓库的规划设计问题。按目前规划部门的规定,新征仓储用地的30%用于绿化,如此高的绿化比例对仓储企业来说是个高额成本,加重了仓储企业的负担;还有,按消防部门的规定,仓库每3000平米要加隔断,这不仅加大了建设成本,也不适应现代仓储的作业需要。
(7)仓储设施的闲置问题。近年来在政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由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出现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特点。2003年上半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GDP总值超过全国总量的30%,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4.4%,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5%。据统计,这两个地区的传统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商贸和邮政等与物流相关的产业,增长速度普遍超过了GDP的增长。地区的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步伐更快,各地的物流园区有些已经初见成效。
然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区域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在国内外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报道中,中央统筹区域发展一事被认为是“六大内容”之一。之所以要统筹,就是要确保区域经济以及物流园区的发展步入健康轨道。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已达60%左右,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继续把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举措,全国有300多家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因此近段时间,清理整顿物流园区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我国现代仓储业发展对策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仓储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解决以上问题。发展仓储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两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建议制定与实施有利于现代仓储业发展的企业注册、土地征用、税收、交通管理等政策,制订仓库等级、仓储相关设备、仓储安全、仓储作业、仓储服务质量、仓储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为现代仓储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与依据。对仓储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制定诚信管理办法;依据仓储安全、作业与服务等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全国大中型生产、流通等货主企业评选优秀仓储服务企业。
(2)实施国有仓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使老的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成为现代仓储业的发展主体;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外资与民营资本有序进入仓储业,从而使各类投资主体良性发展与竞争。
(3)引导传统仓储企业与“物流园区”转轨变型,推动仓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现有仓储企业向现代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分拨中心发展,使各种仓储业态和谐发展。
(4)倡导贵重或批量仓储设备的租赁与分期付款,组织仓储设备的联合采购与招投标,组织仓储、物流与货主企业评选全国知名货架、叉车、托盘品牌。
(5)支持全国中小型仓储企业建立全国仓储与物流联盟,在市场开发与仓储、中转运输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仓储物流企业整合社会及货主企业内部的仓储资源。
2.转变观念,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壮大现代仓储企业
(1)加强顾客主导化的经营理念,与顾客发展新型伙伴关系。在与顾客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紧密度就加强了,使得企业能更好更多地了解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使价值链得到最大的增值。
同时,加强收益管理的应用。收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将管理的重点集中于收益最大化,并运用预测和优化技术将市场的不确定性转为可能性,再将可能性转化为公司的收益。其目标在于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卖给适当的顾客,并实现收益最大化。目前,起源于航空业的收益管理不仅广泛应用于客运业、货运业,也已经扩展到了包括酒店、车辆租赁、零售、广播电视、网络服务等众多服务行业,甚至在制造业(如高科技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2)创新服务理念。针对现行仓储公司运作功能单一的情况,公司可以借鉴现行国内外比较好的仓储运营商的运作经验,全方位开发物流增值服务,如:北京商业储运公司的“园中园”模式、天津商业储运公司的资产置换模式、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的细分市场、投资新的现代物流公司模式都是比较有 特色的,也是比较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的仓单质押也是值得借鉴的,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运作模式。可以这样说,仓储业与银行的业务很类似,银行存放的是现金,而仓储设施存放的是现货,并且可随时转变为现金,因此仓储业是天然适合于开展质押融资业务的行业,目前这种业务模式已被银行普遍接受,预计今后会有较大发展。
(3)加大对仓库的硬件投入,实现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当然,只有在仓库业务量到了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实施机械化才是经济的,而如果要实施自动化,对业务量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现期和预期的业务量选择适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并随着业务量的发展适时调整。
(4)加大对仓库的软件投入,加强仓储信息管理。仓储管理其实是对仓库及其保管的货物进行合理处理的一项大规模数据库管理,没有很好的信息化手段,工作往往会事倍功半。通过采用RF和条形码等信息技术,能大大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如果仓库要与其他企业实现联盟,就必须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建立动态互联的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加强物流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仓库的唯一选择。
(5)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毫无疑问,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由于仓储管理是相对操作性较强的行业,只有对实际现场操作都了如指掌,才可能有能力设计、管理整个流程,实现服务的综合化和专业化。因此,培养和吸纳技术、机械和管理类相集合的复合型管理人员是重中之重。
四、我国现代仓储业的发展趋势
1.仓储企业本身素质的提升 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程度的提高,迫使仓储企业纷纷提高自身的素质,资产置换与国企改制将会同步、交融地推进,从而推动仓储业经营主体的转换与仓储设施的更新换代。其中包括:在技术方面,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如叉车、自动仓库、输送设备等;在管理方面,采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的时效性,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企业对相应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改进;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仓储服务业的业态细分将会更加清晰,仓储企业将会根据市场需要与自身优势进一步细化与确定本企业的主业定位。仓储企业的增值服务将会得到提升与发展,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以仓单质押为主的金融服务等将会成为一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大型仓储企业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创建国内品牌仓储企业,品牌仓储企业将成为客户首选对象。
2.仓储企业间的整合、合作与联盟
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竞争的加剧,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趋势明显。对于仓储行业,资源整合更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资源整合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及与其他仓储企业的整合、与社会仓储资源的整合等。其中的关键在于整合的方式与结盟的方式。
3.仓储设施投资商与仓储、物流经营商分离
目前,物流地产投资与经营相结合的趋势十分明显。其基本方式是投资商根据客户的要求选址开发仓储设施,将其租赁给物流经营商使用,如著名的物流地产商普洛斯已在上海、苏州、成都等地投资兴建了仓储设施。普洛斯建设的仓储设施并未单纯追求规模、追求集中,而是毗邻生产企业,客户在哪里就在哪里建设,所以受到生产企业的欢迎。从世界各国的物流业实践来看,日本、韩国的经验与模式更值得研究与借鉴。
4.仓储业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成熟
由中国仓储协会组织制定的《仓储安全管理规范》、《仓储作业规范》、《仓储服务质量要求》、《通用仓库等级》、《仓储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国家标准将会陆续发布实施,仓储行业的市场秩序将逐年改善,全国将涌现出一批“诚信仓储企业”、“仓储服务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