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利用文言文的写作教学资源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在“读懂”上,很少从“写”的角度去挖掘利用。笔者认为,也不妨适当挖掘利用文言文的写作教学资源。
  一、挖掘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的意义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处理教材。
  尽管教材编写者在文言文阅读的处理上,更多是从“读”的角度去设计,但有的单元提示和练习题本来就含有指导写作的因子,它有待语文教师去挖掘利用。
  2.以读促写,一以贯之
  学生的“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纯粹是为读而读,重在读懂,重在吸收;一类是为学习写作而读,读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写”,重在表达。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师生是忽略了第二种“读”。殊不知第二种“读”,目标明确,更易发现那些可以为我所用的写作资源,从而对写作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和“写”之间搭起桥梁,让他们从读中获得写的观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所学有所用;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亲切的,平易的,不是高不可攀的。
  3.养成学生积累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写作,就更容易让学生沉潜进教材,品味涵咏,化为我用,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阅读中去,养成受用终生的习惯。
  二、如何挖掘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
  1.提炼观点
  一篇文言文,可以看作一则材料作文,据此可以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除了正面提炼观点,还可逆向思维,质疑文中观点。还可以本着古为今用的出发点,用现在的观点审视古人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正反、历史与现实等多角度立意,对学生思维会有极强的刺激和训练,多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必将明显提高。
  2.积累材料
  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练习,让他们将材料和观点加以联系,加以梳理归类,加以比较联系,学生积累的材料就会组织有序,在作文时就更容易提取,用得也会更好。
  对同一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不同性质的素材。比如《触龙说赵太后》,可以积累的素材有:触龙的进谏艺术,赵太后的利弊权衡,触龙和赵太后对子女的爱。引导学生做出这样的区分,甚至可以区分得更加详细,有利于学生加工材料,让材料在头脑中组织得更加清晰有序,使用起来也更加便捷。
  同一则材料,可以启发学生用以证明不同观点。这与前面所述“提炼观点”雷同。积累素材要防止空泛,要让学生记住人物、过程和一些必不可少的细节。
  素材除了大量事实材料以外,还有许多名言警句,也值得记忆。
  3.学习写法
  从写作的角度去学习文言文,不完全等同于从阅读的角度学习艺术手法,这个“不同”在于我们不是机械地复古,而是“拿来”,是为我所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写法,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文一得。
  议论类文体,可以学习结构方法、论证方法等。《劝学》可以主要学习比喻论证,《师说》可以学习下定义作结论和对比论证,《六国论》可以学习总分和并列式结构。
  散文类,可以学习抒情的方法、行云流水的结构等。《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可以学习写景、叙事、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阿房宫赋》可以学习描写、铺排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可以学习因事说理的方法等。
  除了全文的写法以外,局部的表现手法,各种句式,各种有效仿价值的修辞格,也不妨偶尔拈出一二,像做语言表达题一样,小小地训练一下。
  三、如何利用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
  挖掘了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就要运用它去指导学生写作,这是关键。如果没有实践操作,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1.充分利用习题中的写作教学资源
  有的课后练习题没有这类写作题,或者老师认为这类题还未充分体现出原文最有价值的写作教学训练点,就可以设置一个写作训练题。这种题的设置要紧密结合原文,充分体现原文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点”,提法要明确,要具有可操作性。
  2.放手让学生挖掘写作教学资源
  面对一篇对学生来说有写作仿效价值的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从中找出最值得仿效的“点”,将目标明确化、细化,仿效原文写一段或一篇文章。也可以相互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确定训练重点。
  四、应注意的问题
  1.古为今用
  学习任何文化,都要批判继承,立意应从现代而来,从我而来;材料虽有古人,却是为我所用的,并且要吸收更多当下新鲜的现实材料;写法也不纯粹是古人翻版,而是继承之后的创新。
  2.杜绝机械运用
  我们学的是方法,不是模式,至于具体到一篇作文中,学那一篇文章或那几篇文章,一种写法或几种写法,要看我们自己写作的实际需要,它受制于作文的主旨、文体、材料等。至于机械学习文言,更是复古与倒退,偶尔为之则可,经常运用则与本文观点背道而驰了。
  3.一课一练,适可而止
  挖掘利用文言文的写作教学资源,必须注意时间和量的控制。时间不能太多,只是完全阅读目标之后的画龙点睛。量也不能太大,一课一练甚至两课一练足矣,练也并非每次都是大作文,可以大小穿插,方式也可以口头与书面结合,个人与小组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具体写作可能更多是课后的事。
  总之,提出挖掘利用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并非是要标新立异,而是旨在开拓一种思路,追求课程资源的最大化,教学目标的立体化,语文能力的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怎样进行,它始终是语文教育。既然是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积淀:积淀人格魅力、积淀各类知识、积淀教学理论和技能,在稳中求变,有所适应。  一、积淀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优秀的文章、优秀的人物对他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政治课本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是一种顺应时代
期刊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学生的眼中语文学习总是枯燥无味,谈不上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和积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所以要改变这个状态,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阵地。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
期刊
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经典文本,调动学生的吟诵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读、敢读、肯读、乐读、会读,读而思、思而疑、疑而悟。要达到这些目的,并非靠神来之功,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  一、立足课堂,加强古诗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要掌握古诗积累的方法,课堂学习和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语文教师中开展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通
期刊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该文在语音、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以及修辞格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单就文中的例子看看老舍先生在词语锤炼和句子选用方面所下的功夫。  一、词语的锤炼  (一)动词的锤炼  本文使用的动词既富于变化,又准确传神。比如:同样是雪,落在树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
期刊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方法:分析表达技巧,就是
期刊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就近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向各位考生介绍一些快速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是以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审题立意。  1.重心法  即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偏正式题目
期刊
2011年高校招生录取各个批次如何安排,每个批次包含哪些学校?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科提前批A包括院校进行专业校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不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本科专业),本科一批院校使用我省艺术联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本科一批院校的普通体育专业,其他提前批院校(含军队、公安、司法等类)中使用本科一批线录取的本科专业、本硕博连读专业以及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
期刊
从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优秀学生不再享有加分优惠。  河北省将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即2014年参加高考考生)开始,对部分高考优惠加分项目进行调整和清理。  对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专项测试认定合格的应届高中学校毕业考生,由原来的在考生统考成绩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语文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又有何特点和意义呢?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语文活动课。首先它具有探究性。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这一点,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利用阅报、收看电视新闻等方式,每人每天记录一条当天的国内外大事,
期刊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名为“我有一个梦想”,其中包括了恩格斯撰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极富思想魅力和人文精神的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想不仅要根据其本身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和语言风格,还要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及其伟大精神,进一步激发他们奋发有为,创立事业。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从书本上能够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