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策略,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不同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生物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听课质量的策略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显然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做好听课前的知识准备,基本过程是“阅读——摘记——质疑——求解”。在课前浏览时,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划出来,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在真正上课的时候,通过与老师的教学互动,有的放矢的展开学习过程。例如,预习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的水分代谢时,就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知识,搞一些小实验,如把萝卜条放在盐水和清水中,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加深对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理解。再比如,预习基因分离规律时,就可以进行调查自己的家庭成员中,耳垂、卷舌、双眼皮等显性性状,然后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表现的规律,为听讲提供一些实际的素材。
记好听课笔记学会“听”,让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把握住老师的思维程序和方法,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根据多数人的经验,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
二、处理信息的策略
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处理信息、形成知识网络、并用来处理问题的内化过程。生物学知识不仅包括知识的结论,也包含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以及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知识结论的掌握。如“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一开始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植物(动物)有丝分裂过程Flash”后,学生从动画中已提取到了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口,接下来通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分裂时期图片,概括出各时期特点,体会到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是细胞分裂的内在规律。学生虽然在观看后能正确回答一些问题,但只是起到训练观察能力和及时思维能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的知识记忆是短时的,其主观能动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知识也并没有真正内化。生物学知识比较庞杂,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太多,有些重点难点知识不妨采取趣味记忆的方式,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例如:将各个时期归纳记忆: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析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再如,对于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记忆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信息只有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被长期记忆。
三、建立知识体系的策略
生物学知识体系主要由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法则组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从一个知识点发散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织、加工,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系化的知识直观性、条理性、概括性强,因而有利于记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利于对知识的回忆、检索。这样做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点活化起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在总结时,不同章节中有关“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减数分裂”、“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片断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按照“配子、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这样一条主线来组织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具体联系:①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形态;②染色质和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③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是DNA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④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⑤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除了有DNA外,还有蛋白质;⑥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⑦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带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共用一个着丝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就能够学得轻松。
四、总结归纳的策略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广而分散,往往一个知识点没有记忆到就会在考试中出现丢分的现象,所以一些同学认为学习生物的方法似乎就是死记硬背,学习中因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合理运用一些有关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是必修一学习的重点,对于这两个内容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式表示过程,简化繁琐的文字记忆。如光反应用①H20→[H]+O2;②ADP+Pi+光能→ATP两个反应式表示;暗反应则用①CO2+C5→2C3;②C3+[H]→(CH2O)+C5;③ATP→ADP+Pi+能量三个反应式表示。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则可以表示为:①葡萄糖→2丙酮酸+[H];②丙酮酸+H20→CO2+[H];③[H]+O2→H20,只要牢牢掌握这三个反应式,有氧呼吸的大部分题目都可以应对自如。再如: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从上而下可依次概括为胡叶ab(胡即胡萝卜素,叶代表叶黄素,a指叶绿素a,b为叶绿素b的关键字),学生只需记住四个字就能够记住四种色素带的顺序。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创造性地采用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质量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轻松、高效地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一、提高听课质量的策略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显然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做好听课前的知识准备,基本过程是“阅读——摘记——质疑——求解”。在课前浏览时,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划出来,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在真正上课的时候,通过与老师的教学互动,有的放矢的展开学习过程。例如,预习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的水分代谢时,就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知识,搞一些小实验,如把萝卜条放在盐水和清水中,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加深对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理解。再比如,预习基因分离规律时,就可以进行调查自己的家庭成员中,耳垂、卷舌、双眼皮等显性性状,然后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表现的规律,为听讲提供一些实际的素材。
记好听课笔记学会“听”,让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把握住老师的思维程序和方法,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根据多数人的经验,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
二、处理信息的策略
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处理信息、形成知识网络、并用来处理问题的内化过程。生物学知识不仅包括知识的结论,也包含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以及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知识结论的掌握。如“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一开始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植物(动物)有丝分裂过程Flash”后,学生从动画中已提取到了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口,接下来通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分裂时期图片,概括出各时期特点,体会到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是细胞分裂的内在规律。学生虽然在观看后能正确回答一些问题,但只是起到训练观察能力和及时思维能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的知识记忆是短时的,其主观能动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知识也并没有真正内化。生物学知识比较庞杂,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太多,有些重点难点知识不妨采取趣味记忆的方式,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例如:将各个时期归纳记忆: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析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再如,对于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记忆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信息只有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被长期记忆。
三、建立知识体系的策略
生物学知识体系主要由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法则组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从一个知识点发散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织、加工,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系化的知识直观性、条理性、概括性强,因而有利于记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利于对知识的回忆、检索。这样做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点活化起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在总结时,不同章节中有关“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减数分裂”、“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片断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按照“配子、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这样一条主线来组织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具体联系:①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形态;②染色质和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③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是DNA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④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⑤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除了有DNA外,还有蛋白质;⑥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⑦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带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共用一个着丝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就能够学得轻松。
四、总结归纳的策略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广而分散,往往一个知识点没有记忆到就会在考试中出现丢分的现象,所以一些同学认为学习生物的方法似乎就是死记硬背,学习中因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合理运用一些有关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是必修一学习的重点,对于这两个内容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式表示过程,简化繁琐的文字记忆。如光反应用①H20→[H]+O2;②ADP+Pi+光能→ATP两个反应式表示;暗反应则用①CO2+C5→2C3;②C3+[H]→(CH2O)+C5;③ATP→ADP+Pi+能量三个反应式表示。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则可以表示为:①葡萄糖→2丙酮酸+[H];②丙酮酸+H20→CO2+[H];③[H]+O2→H20,只要牢牢掌握这三个反应式,有氧呼吸的大部分题目都可以应对自如。再如: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从上而下可依次概括为胡叶ab(胡即胡萝卜素,叶代表叶黄素,a指叶绿素a,b为叶绿素b的关键字),学生只需记住四个字就能够记住四种色素带的顺序。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创造性地采用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质量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轻松、高效地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