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儿点反思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教学。进入21世纪。多媒体教学更已成为教育的主流。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
  
  首先是转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至整个过程都发生重大变化。构建起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此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获得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指导性学习在逐渐发展,从而最终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其次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做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改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教师应该学会精诚合作
  
  首先可以与其他历史教师共同开发,发挥群体的作用。一个好的软件中有大量的声音、画面、文字甚至动画。教师平时工作较忙,精力有限,可以考虑与同组的教师共同开发,分工协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研组集体合作、共同创作能够大大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从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来看,很难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因为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制作,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既保证课件的科学性,又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在深入钻研教材与阅读大量参考书的基础上,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像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一定要其在充分理解教学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出好的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笔者尝试编制的《甲午中日战争》与《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均如此,组成了研制群体,体现了协作的优势,这也是符合现代科研集体攻关的特点。
  
  三、教师应该形成正确认识
  
  首先多媒体应该注重适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像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其次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也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的这一举措能大大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我们在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冷静对待,切忌盲目从事,不能忽略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焕发出青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拟就2010年全国大纲卷Ⅰ第19题为引子,从分子动理论的原理上,运用微积分思维,解析分子作用力曲线与分子间势能曲线的图象。  【关键词】分子作用力曲线;分子间势能曲线
期刊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丰富”作了这样的说明: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是从两个角度提出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要讲究材料的丰富;一是从塑造上,要讲究形象、意境的丰满深远。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如何做到形象、意境的丰满深远。进而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而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呢?这里不得不谈谈细节描写的作用了。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以及
期刊
【摘要】从理念层面探讨校园文化,有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取向。综合考察每种取向的发展需要,从文化角度对理念进行反思与重构,学生的求知与自主理念,教师的治学与育人理念以及学校的质量与特色理念等成为构成校园文化必然因素。
期刊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小学,学生们的整体语文能力令人忧心,基本限于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字词及相关训练,作文表达更是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若想提高语文能力必须在课外有丰富的阅读。  结合本校学生经济条件、社区环境和家长素质的特点,这似乎又陷入了矛盾的境地。农村家庭普遍不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家长学历普遍处于初中或小学等较低文化水平,他们大多务农或所从事技术要求较低的操作工之
期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想也许生本教育能够接近这样的理想。以前师本教育理念下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教,而生本理念下教师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教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使“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从而做到教师少教,学生
期刊
【摘要】积累对学好语文十分重要,在素质教育日益注重语文积累的今天,我们学生还一写起作文来就头脑空空,字词句等素材贫乏,凭空想象,无中生有,缺乏真情,缺乏个性,与人口语交际时就结结巴巴,不能畅所欲言,不能将想要表达的诉说清楚。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让他们产生主动积累的意识,掌握主动积累的方法,增进主动积累的能力,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
期刊
小学阶段的作文一向被教师视为重要的训练项目,但也是一个一直让教师头疼、学生畏难的学习任务。其实,如果我们在中年级阶段让学生扎实地做好片段训练,在高年级阶段让学生掌握篇章结构、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段,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中年级是进行片段训练的重要阶段,是作文基础扎实提高的关键年段,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年级的片段训练。  
期刊
有人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必须具有,能够具有,但目前尚未具有的一种追求,一种整体美,一种境界。”我们都希望语文课上得有“文”味,然而究竟什么是语文味,怎样在一堂课间体现语文味,确实仁见仁,智者见智,我比较倾向于这样的表述:“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生的阅读课堂,讲求“精益求精”、“深入浸润”的阅读方式。较为重视考察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深挖能力。而在追求阅读深度的同时,似乎阅读广度被老师们有所忽视。本文就“阅读广度”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期刊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因而常出现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过错行为,可以说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把工作做实、做细,从全方位考虑,从点滴小事抓起。    一、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 强基国本,注重实施德育课程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德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