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好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诱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鼓励猜想,培养创新思维;合作探究,激发创新精神。
  [关键词]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一、培养意识,营造创新环境
  
  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
  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即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第二,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
  例如:学生不爱做课后的思考题,都等下节课老师说了答案然后抄上,这位教师便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谁讲得好,就让全班鼓掌祝贺,并奖励小红花,结果全班都提高了做思考题的兴趣,做题百花齐放,一题多解,这正如那位老师所说的“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二、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4”一课,巩固练习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穿越障碍”的游戏,首先,我创设情境:秋天来了,地里长满了又大又红的萝卜,小白兔灰灰正准备去地里收萝卜呢!我演示课件,同学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我接着说:“在通往萝卜地的路上有许多障碍,小朋友,你们愿意和灰灰一起解决这些障碍吗?你们想做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的孩子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随后,我带着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当同学们看到“障碍”解决后,小白兔灰灰在地里高兴地吃着萝卜时,兴奋地鼓起掌来,游戏结束后,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障碍”,即出几道20以内的加减计算题,再用个人抢答的形式解决“障碍”,在教学中,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诱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权威,改变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式,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的教学质疑、敢于对课本和答案质疑、敢于对同学的研究结果质疑,随时列举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展开探讨性的批判,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疑中求是的习惯,面对质疑,老师不必急于解答,应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使学生形成由疑而问、由问寻思、由思求索的习惯。
  如教“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一课,我出示例题:20 30,引导学生思考:20里面有几个十730里面有几个十?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即50,所以20 30=50,讲授新课后,我布置了几道练习题,发现有一两名同学并没有按照我教的方法进行计算,采用的是另一种计算方法,我立刻表扬了这些同学,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新的计算方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得数个位都是0,计算时只要看十位,十位和十位相加,得数是几,计算结果就是几十,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口头进行质疑,但他们已经知道用心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找寻方法,可见,多思考,多质疑,不仅调动了智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其思维能力。
  
  四、鼓励猜想,培养创新思维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计算8 98 998 9998 99998=?若采用逐项累加法,结果非常繁琐。若引导学生猜想将8分解成2 2 2 2,然后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原式:2 2 2 2 98 998 9998 9999s=(2 98) (2 998) (2 9998) (2 99998)=100 1000 10000 100000=111100,很快就得出了式题的计算结果,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通过充分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合作探究,激发创新精神
  
  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同伴的认可,而合作教学则充分地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生理需要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赛。实行小组合作,在相互激发中互相促进,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百以内进位加法”,我出示例题:15 8,创设情境:一支钢笔15元,一盒水彩笔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多种计算方法,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讨论研究,找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说:“老师,我们先用5元加8元等于13元,再用13元加10元等于23元,”有的小组说:“15元可以分成13元和2元,我们用2元加8元等于10元,10元再加13元等于23元,”……通过人民币的计算,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百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图形将题意表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很多试题如果考生能联系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答,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应用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一堂数学课上得如何,除了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案预设程度、教学方法以及应变能力外,导入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导致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
情境是促进学生个体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的依托体,是外化的直观现象和内化的心理情绪的结合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创设有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优美,品味数学的乐趣,才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下面就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1、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力的源泉.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 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不仅在数学本身的发展上,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自然科学之中. 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医学、计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所有的课堂环节上都十分注重情境教学,以此改进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情境教学的基础依据,情境唯一论、情境至上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创设情境要有助于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并理解数学. 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数学课上如果能够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就会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常常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
一、教学准备策略    1、注重实效地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课,有的侧重在知识,有的侧重在能力,有的侧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实践活动,有的侧重在方案设计,有的侧重在熟练技能,有的侧重在结果处理;同样是获取信息,有的侧重在信息的收集,有的侧重在信息的处理和加工
我国数学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效数学活动的组织却不大充分,使得数学脱离现实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数学体验与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实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旧的观念与模式,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进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打破常规,灵活多变;注重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钻研、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鼓励独立思考,树立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气,培养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求异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