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农村乡镇小学,关于语文素养评价现状不容乐观。许多语文教师一直感觉比较迷茫,有时提及此事感觉束手无策,左思右想就把语文考试当做断定学生的语文素养,甚至认为搞不搞没什么意思,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大碍,导致现在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难以实施。应该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语文素养评价,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情况,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评价的定位,加强老师们对语文素养评价的认识,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基础。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以此观照语文课程评价,在全部基础课程评价的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因此科学构建语文课程中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体系,对于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核心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和谐共进为目的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目标的一致性。语文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和依据,语文素养评价目标必须根植于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从而扭转传统上培养目标与评价目标相悖的倾向。二是目的的提高性。当代语文课程的学生素养发展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实现目标,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语文素养的观察、了解,分析长处短处,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语文素养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三是经历的过程性。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全过程给予不断关注,通过掌握学生各环节的发展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并通过收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过程中的状况资料,为学生提供改进语文学习的依据。
二、引入有效竞争的评价策略,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催化剂。
1.自我竞赛,让孩子们相信评价的魅力。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创造学习竞赛的环境。孩子每天从五角星、小红花、教师的面部表情、动作中表现的褒贬情感,都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激发。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而又信心不足的学生,因为在竞赛中屡遭失败,在一切具有竞争的领域和活动中,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对这类儿童我采取了另一些策略,例如提倡“自我竞赛”,及时发现并肯定自己的进步。
2.平等竞赛,让孩子们相信评价的魅力。我将一些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并指出造成成绩差异的某些个性品质上的原因,如勤奋程度、方式方法、学习毅力和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情况等等。对于这些方面,做重点评价,实时点拨。结果发现:班级中出现了极其有利的情景,成绩不够好的同学有了奋斗目标,再也不随便了。这样的比较不但没有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且给他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课堂里再也没有过分的表扬和过分的贬低,他们的信心与日俱增,学习有了不小的起色。
三、淡化考试的甄别能力,使书面检测的内容向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评价方面靠拢,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有效保障。
1.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
(1)设计运用知识的试题着重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设计可以在不同语境中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记忆并运用的形式对已有知识进行考查。
(2)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开放型试题。试题的设置除了检查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避免题型的模式化。平时我适当编制了一些开放型的题目来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2.设计开放性的口头测试题目。
(1)朗读。学生抽签选取一篇已学课文或指定一篇课外文章,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让学生背诵已学课文或自己课外所学古诗、诗歌(课外背出三首以上加5分)。
(3)看图说画。抽取一幅图,说出看到的、想到的,要求语句通顺、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4)讲故事。选择自己拿手的故事讲述,要求说得有头有尾(声情并茂者可酌情加分)。
口试部分可申请二至三次,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并多纬度、多层级地评价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准。
四、坚持全面性的语文素养评价原则,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关键。
根据语文素养评价的特征,在实施全面性评价中,宏观上主要掌握三项评价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针对语文课程的分段实施、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实际、学校开展评价的条件实际,确立切合实际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体系,以增强语文素养评价的针对性。二是统整性原则。将语文素养评价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价系统,全面设计语文素养的各个评价要素。三是保障性原则。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是比之其他课程素养评价更复杂、更广泛、更具可变性的评价工程。因此,要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有效可为的评价组织保障机制、评价激励保障机制、评价监控保障机制、评价财力投入保障机制,以确保全面评价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已经知道:只有实施语文素养评价,让评价更有价值、更有人情味、更贴近孩子的实际,才是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大事,才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同行与专家的指点。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评价的定位,加强老师们对语文素养评价的认识,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基础。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以此观照语文课程评价,在全部基础课程评价的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因此科学构建语文课程中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体系,对于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核心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和谐共进为目的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目标的一致性。语文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和依据,语文素养评价目标必须根植于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从而扭转传统上培养目标与评价目标相悖的倾向。二是目的的提高性。当代语文课程的学生素养发展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实现目标,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语文素养的观察、了解,分析长处短处,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语文素养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三是经历的过程性。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全过程给予不断关注,通过掌握学生各环节的发展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并通过收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过程中的状况资料,为学生提供改进语文学习的依据。
二、引入有效竞争的评价策略,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催化剂。
1.自我竞赛,让孩子们相信评价的魅力。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创造学习竞赛的环境。孩子每天从五角星、小红花、教师的面部表情、动作中表现的褒贬情感,都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激发。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而又信心不足的学生,因为在竞赛中屡遭失败,在一切具有竞争的领域和活动中,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对这类儿童我采取了另一些策略,例如提倡“自我竞赛”,及时发现并肯定自己的进步。
2.平等竞赛,让孩子们相信评价的魅力。我将一些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并指出造成成绩差异的某些个性品质上的原因,如勤奋程度、方式方法、学习毅力和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情况等等。对于这些方面,做重点评价,实时点拨。结果发现:班级中出现了极其有利的情景,成绩不够好的同学有了奋斗目标,再也不随便了。这样的比较不但没有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且给他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课堂里再也没有过分的表扬和过分的贬低,他们的信心与日俱增,学习有了不小的起色。
三、淡化考试的甄别能力,使书面检测的内容向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评价方面靠拢,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有效保障。
1.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
(1)设计运用知识的试题着重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设计可以在不同语境中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记忆并运用的形式对已有知识进行考查。
(2)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开放型试题。试题的设置除了检查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避免题型的模式化。平时我适当编制了一些开放型的题目来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2.设计开放性的口头测试题目。
(1)朗读。学生抽签选取一篇已学课文或指定一篇课外文章,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让学生背诵已学课文或自己课外所学古诗、诗歌(课外背出三首以上加5分)。
(3)看图说画。抽取一幅图,说出看到的、想到的,要求语句通顺、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4)讲故事。选择自己拿手的故事讲述,要求说得有头有尾(声情并茂者可酌情加分)。
口试部分可申请二至三次,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并多纬度、多层级地评价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准。
四、坚持全面性的语文素养评价原则,是实施语文素养评价的关键。
根据语文素养评价的特征,在实施全面性评价中,宏观上主要掌握三项评价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针对语文课程的分段实施、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实际、学校开展评价的条件实际,确立切合实际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体系,以增强语文素养评价的针对性。二是统整性原则。将语文素养评价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价系统,全面设计语文素养的各个评价要素。三是保障性原则。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是比之其他课程素养评价更复杂、更广泛、更具可变性的评价工程。因此,要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有效可为的评价组织保障机制、评价激励保障机制、评价监控保障机制、评价财力投入保障机制,以确保全面评价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已经知道:只有实施语文素养评价,让评价更有价值、更有人情味、更贴近孩子的实际,才是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大事,才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同行与专家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