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转化学困生是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也是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地方。只要本着责任和爱心,即便是冻僵的硬土也能让它吐出新苗。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爱心;责任
特级教师丁有宽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切身体会到: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以爱为重。
一、 维护自尊 尊重人格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所谓“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才”,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这些学困生同一般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他们受到某种伤害后,往往会形成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萌发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故意作对;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懈怠;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逃学,影响他人等。对这些学生,一味的说教、批评,是不能奏效的。
如,我班的小杰同学,语、数成绩均差,上课屁股坐不住凳子,身子左转一转,右扭一扭,让写作业,他不是摸橡皮就是找铅笔,要是我往他那边一走,他就出溜钻桌子下边不出来,惹得四邻也不得安宁。家长也因为孩子成绩差,觉得没有面子,开家长会常以有事情太忙来推诿。但我发现孩子平时很仗义,在同学中间还有点儿小威信,我便安排他当卫生委员,中午他早早到校,和值日生一起拖地、摆桌子等,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连几周,我班都夺得卫生流动红旗,我在班会课上把他好好表扬一番。平时课堂上有意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微笑,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消除他思想上对老师、对学习的压力感,并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话语,“老师期待你,你会更棒的!”他逐渐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表现也更积极了,主动和我聊班里发生的事,言语间流露的都是对班集体的关心,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人也变得阳光起来。
二、 善于鼓励 激发进取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潜在的闪光点,他们犹如展叶含苞的花草,只要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便会生机勃勃。即使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心灵深处也在渴望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特殊地给予学困生“特殊的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班级里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他们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不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遗忘”的对象。多和家长沟通;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之后,爱就成了转化工作的催化剂。
班里的小成,在孩子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最缺的就是母爱。父亲又常年在外,偶尔就靠着一根电话线管教孩子,对于年迈的爷爷奶奶来说只能起到照顾他一日三餐,由于缺乏正确的管教,成天穿着脏乎乎的衣服,还养成了说谎和厌学的坏习惯。通常只要放学铃声一响,他就独自溜了,但他动手能力强,平时桌子凳子有问题,他带上工具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针对这个情况,我及时肯定他的优点。平时经常送他学习用品,买课外阅读书籍,天冷了,买好新棉衣亲手给他穿上。让他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于家长,我利用微信积极沟通,然后把和他爸爸交流的内容给孩子看,让他感受爸爸在外工作的辛苦和对他的牵挂。一次看了爸爸发的上班视频后,他低着头流泪了。我有意安排他当小组长,每天检查收发他们组写作业慢的同学,这也促使他积极完成作业,否则怎么收别的同学作业呢?他在老师和父母细枝末节的爱的传递中改掉不良行为,期末被评为班里的“劳动之星”,步入进步的行列。
三、 循循善诱 培养责任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把爱的雨露洒向他们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感、班级主人感,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对学困生的转化目标期望,要切合个人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和目标,逐步前进。
我班的小翔同学,平时比较散漫,常常打着参加课外“篮球队”的名义逃课,不守纪律,成绩滞后,而且还和他的玩伴同学说“期中考试我就给语文老师考不及格,看她能奈我何?”果不其然,考试时他的试卷只答了一面,宁可趴在桌子上玩,剩余的一面也让空着,而且作文页面上竟然写了“我不会写”四个字。经过观察,发现他好动、心思活,善于张扬的特点,和他“约法三章”。首先把他调到最前的位置,并搭配习惯、自控能力强的优秀生做同桌,起到监督提醒督促的作用。课堂上只要遵守纪律,留心听课,我就表扬他的进步。让他当“活动组”小组长,前提条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带着同学去参加课外活动,否则组里的同学都不能作陪。这样“恩威并施”,期末考试他终于及格,还获得了进步奖,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利用家里开花店的优势,还给班里贡献了两盆鲜花呢!学习、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变化。
四、 集体帮助 树立信心
俗话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万紫千红春才满园。”学困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中,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班集体才能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为师一时,而为人一世。我们的责任是教书,更是用爱育人。通过各种活动来凝聚班级力量,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学困生同桌,及时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实现共同进步。利用学校进行的运动会“班级接力赛”的有利时机,我充分发挥那些学习虽然吃力,但思想活跃的同学的作用,赛前同他们约定,只要人人努力,競赛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全班一份奖励——“不布置家庭作业。”大家欢呼雀跃,赛场上“啦啦队”的声音震耳欲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困生感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真诚的责任与爱心,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和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拨动他们的心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 陈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爱心;责任
特级教师丁有宽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切身体会到: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以爱为重。
一、 维护自尊 尊重人格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所谓“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才”,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这些学困生同一般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他们受到某种伤害后,往往会形成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萌发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故意作对;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懈怠;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逃学,影响他人等。对这些学生,一味的说教、批评,是不能奏效的。
如,我班的小杰同学,语、数成绩均差,上课屁股坐不住凳子,身子左转一转,右扭一扭,让写作业,他不是摸橡皮就是找铅笔,要是我往他那边一走,他就出溜钻桌子下边不出来,惹得四邻也不得安宁。家长也因为孩子成绩差,觉得没有面子,开家长会常以有事情太忙来推诿。但我发现孩子平时很仗义,在同学中间还有点儿小威信,我便安排他当卫生委员,中午他早早到校,和值日生一起拖地、摆桌子等,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连几周,我班都夺得卫生流动红旗,我在班会课上把他好好表扬一番。平时课堂上有意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微笑,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消除他思想上对老师、对学习的压力感,并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话语,“老师期待你,你会更棒的!”他逐渐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表现也更积极了,主动和我聊班里发生的事,言语间流露的都是对班集体的关心,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人也变得阳光起来。
二、 善于鼓励 激发进取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潜在的闪光点,他们犹如展叶含苞的花草,只要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便会生机勃勃。即使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心灵深处也在渴望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特殊地给予学困生“特殊的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班级里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他们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不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遗忘”的对象。多和家长沟通;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之后,爱就成了转化工作的催化剂。
班里的小成,在孩子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最缺的就是母爱。父亲又常年在外,偶尔就靠着一根电话线管教孩子,对于年迈的爷爷奶奶来说只能起到照顾他一日三餐,由于缺乏正确的管教,成天穿着脏乎乎的衣服,还养成了说谎和厌学的坏习惯。通常只要放学铃声一响,他就独自溜了,但他动手能力强,平时桌子凳子有问题,他带上工具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针对这个情况,我及时肯定他的优点。平时经常送他学习用品,买课外阅读书籍,天冷了,买好新棉衣亲手给他穿上。让他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于家长,我利用微信积极沟通,然后把和他爸爸交流的内容给孩子看,让他感受爸爸在外工作的辛苦和对他的牵挂。一次看了爸爸发的上班视频后,他低着头流泪了。我有意安排他当小组长,每天检查收发他们组写作业慢的同学,这也促使他积极完成作业,否则怎么收别的同学作业呢?他在老师和父母细枝末节的爱的传递中改掉不良行为,期末被评为班里的“劳动之星”,步入进步的行列。
三、 循循善诱 培养责任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把爱的雨露洒向他们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感、班级主人感,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对学困生的转化目标期望,要切合个人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和目标,逐步前进。
我班的小翔同学,平时比较散漫,常常打着参加课外“篮球队”的名义逃课,不守纪律,成绩滞后,而且还和他的玩伴同学说“期中考试我就给语文老师考不及格,看她能奈我何?”果不其然,考试时他的试卷只答了一面,宁可趴在桌子上玩,剩余的一面也让空着,而且作文页面上竟然写了“我不会写”四个字。经过观察,发现他好动、心思活,善于张扬的特点,和他“约法三章”。首先把他调到最前的位置,并搭配习惯、自控能力强的优秀生做同桌,起到监督提醒督促的作用。课堂上只要遵守纪律,留心听课,我就表扬他的进步。让他当“活动组”小组长,前提条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带着同学去参加课外活动,否则组里的同学都不能作陪。这样“恩威并施”,期末考试他终于及格,还获得了进步奖,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利用家里开花店的优势,还给班里贡献了两盆鲜花呢!学习、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变化。
四、 集体帮助 树立信心
俗话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万紫千红春才满园。”学困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中,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班集体才能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为师一时,而为人一世。我们的责任是教书,更是用爱育人。通过各种活动来凝聚班级力量,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学困生同桌,及时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实现共同进步。利用学校进行的运动会“班级接力赛”的有利时机,我充分发挥那些学习虽然吃力,但思想活跃的同学的作用,赛前同他们约定,只要人人努力,競赛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全班一份奖励——“不布置家庭作业。”大家欢呼雀跃,赛场上“啦啦队”的声音震耳欲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困生感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真诚的责任与爱心,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和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拨动他们的心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 陈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