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语言;问题;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A)—0049—0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语言生活化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分层教学,同时还要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两个数字两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通过富有童趣的顺口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了有效的区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力求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学习完0—10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他所在的小组共有几个同学?题目一出示,一部分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评价,让学生走出座位,让他们体验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他们的思路豁然开朗,很快就理解了教学内容。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了生活,还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提倡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捕捉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数学问题,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估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人数;估算每天上早操所需用的时间;估算自己所在年级的学生人数等。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
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对题目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数学题目生活化。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与同学的身高并做比较;认识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所需要的文具;学习了数学图形的对称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物体,并写出调查结果。
五、数学试题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还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上。在平时的小测验中,教师要刻意地将数学题融在生活情境中,使单纯的数学题变成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可以出这样的题目:水车是古代兰州人民发明创造的灌溉工具,现在却成了黄河岸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兰州水车圆形,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辐直径大的20米,小的12米,可提水高达15-18米。大水车可灌溉农田650亩,小水车可灌溉农田150亩。大水车的周长是多少米?小水车的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灌溉1750亩农田,需要建造几座大水车,几座小水车?这样的数学测试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很感兴趣。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情境,在数学与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既形成能力,又获得乐趣。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A)—0049—0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语言生活化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分层教学,同时还要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两个数字两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通过富有童趣的顺口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了有效的区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力求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学习完0—10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他所在的小组共有几个同学?题目一出示,一部分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评价,让学生走出座位,让他们体验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他们的思路豁然开朗,很快就理解了教学内容。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了生活,还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提倡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捕捉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数学问题,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估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人数;估算每天上早操所需用的时间;估算自己所在年级的学生人数等。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
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对题目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数学题目生活化。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与同学的身高并做比较;认识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所需要的文具;学习了数学图形的对称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物体,并写出调查结果。
五、数学试题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还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上。在平时的小测验中,教师要刻意地将数学题融在生活情境中,使单纯的数学题变成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可以出这样的题目:水车是古代兰州人民发明创造的灌溉工具,现在却成了黄河岸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兰州水车圆形,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辐直径大的20米,小的12米,可提水高达15-18米。大水车可灌溉农田650亩,小水车可灌溉农田150亩。大水车的周长是多少米?小水车的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灌溉1750亩农田,需要建造几座大水车,几座小水车?这样的数学测试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很感兴趣。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情境,在数学与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既形成能力,又获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