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校本教研是最为有效的手段。“竖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温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常规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出发点,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为宗旨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它主要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以教师比较关注、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来开展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语文备课组;校本教研;竖式教研
一、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现状
“校本教研”以小学语文备课组(以下简称为备课组)为基础的“校本教研”是“草根研究”,是“扎根研究”,是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的研究。目前,同组际老师的校本教研已经无法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以往的校本教研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要么过于繁琐。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不到保证,教研活动缺乏实效,教师缺乏同伴交流、互助,学校课程改革步伐缓慢,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迟缓,观念、教法陈旧。基于以上认识,校本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服务。所以,我们备课组以“参与、互动、实践、高效”为理念构建了理论价值较高、实践性较强、效率较高的“竖式”校本教研模式。
二、对“竖式”校本教研模式的认识
竖式——同学科组际交流
“竖式”是指跨年级的学习研讨活动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对本学科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作为学科教师,不仅要研究本年级的学科特点,还应站在学科的高度,了解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知识联系,学生特点,教学方式方法等,如果高屋建筑,统观全局,那么,对本年级的教学就会更有效,也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习顾志跃教授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纵向为联系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中受启发,对于“竖式”培训研究,我们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又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说语文教学存在着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构想。
其流程为:
1、寻找结合点
集体备课前,教师认真解读各学段目标、熟悉要研究的那几册课文的单元整体目标、理出教学结合点。
2、确立研究主题
集体备课时,组员们交流自己整理的教学结合点,集体比对、讨论,定出一个教学结合点,主讲人员写好教学结合点。
3、探讨教学方法
备课组成员围绕确立的教学结合点,结合自己本次教研活动前的思考,确定整体以及各阶段的训练重点以及具体教学目标,一定使各目标之间形成纵向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再定好上课内容,主讲人员写好讨论结果。
4、课堂教学研讨
主讲人员是研讨课的执教者,课前先给组员们说课,讲讲环节设计意图。听课后,教师们针对课前预设的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讨论,哪些环节是帮助落实目标,哪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等,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改进教学设计,然后在班级进行教学实践。
三、“竖式”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
我们小学语文备课组以“寻找结合点——确立研究主题——探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研讨”为基本流程,在三、四、五、六年级备课组内进行竖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不同年级的老师一起研讨,从而体现竖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的核心理念,回归“生本课堂”。
1、寻找结合点。我们发现三、四、五、六年级单元习作教学中,均有描写人物的习作课。但,各阶段写人的习作目标太过笼统,各年级之间缺乏连贯和梯度。因而习作教学难题多、效益低;年段习作目标不清晰、训练重点不突出。
2、确立研究主题、探讨学习方法
人物的形象从外来说可以是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引导学生学习写人,我们要确立能级意识,这样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绘制写人物习作路线图,努力使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螺旋上升,体现习作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为此,我们备课组特地整理出了部编版教材中对各年段写人的習作目标: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对人物展开描写;能通过典型事例的叙述和细节刻画来反映人物的习惯、性格和精神风貌等。
(1)三上写人的训练重点是外貌,训练目标是:从长相、身材、衣着、神情等方面展开描写外貌;仔细地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
(2)三下写人的训练重点是外貌、个性,训练目标是: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抓其特征来写;初步写出人物的爱好、个性等。
(3)四上写人训练重点是动作、神态,训练目标是:学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叙述事件时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
(4)四下写人训练重点是动作、语言,训练目标是:继续学习通过一件具体地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会通过动作、神态刻画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5)五上写人训练重点是心理描写,目标是:学会选取一件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内心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
(6)五下写人训练重点是典型事例,目标是:懂得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通过一两件事集中表现人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以典型事例说话,通过细实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7)六上写人训练重点是细节描写,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通过一两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8)六下写人训练重点是议论抒情,目标是:继续学习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章中尝试用议论抒情的方法表达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想、希望、祝福、感叹、赞美、启示等等),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3、课堂教学研讨。由三、四年级的两名教师上示范课。评课前,先两位执教老师说课,谈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然后大家把课前设计及实际效果进行对照,重点在落实以上表格中写人习作的训练目标上做探讨。此后,组员们点评、调整。
四、“竖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
1.提高备课组教师校本教研的参与度。
备课组的竖式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提高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参与度。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寻找结合点、确立研究主题、探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研讨的环节,他们真正地参与进去了,他们“有话可说”。
2.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竖式研究的主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基于学生身心成长,细化年段目标,明确年段训练重点,再循序渐进,形成各学段知识点的联系纽带,不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螺旋提升,也使得教学的效果也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教师们在这整个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3.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竖式活动能使教师们人人参与,全程性参与,使得公开教学常态化,常态教学精品化,使校本研修真正渗透在备课组活动中,成为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王永和 《教研组建设简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版
[2]张 丰 《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校本教研及其开展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郭华
[4]《以行动研究促进校本学科教研 》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室
关键词:语文备课组;校本教研;竖式教研
一、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现状
“校本教研”以小学语文备课组(以下简称为备课组)为基础的“校本教研”是“草根研究”,是“扎根研究”,是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的研究。目前,同组际老师的校本教研已经无法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以往的校本教研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要么过于繁琐。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不到保证,教研活动缺乏实效,教师缺乏同伴交流、互助,学校课程改革步伐缓慢,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迟缓,观念、教法陈旧。基于以上认识,校本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服务。所以,我们备课组以“参与、互动、实践、高效”为理念构建了理论价值较高、实践性较强、效率较高的“竖式”校本教研模式。
二、对“竖式”校本教研模式的认识
竖式——同学科组际交流
“竖式”是指跨年级的学习研讨活动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对本学科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作为学科教师,不仅要研究本年级的学科特点,还应站在学科的高度,了解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知识联系,学生特点,教学方式方法等,如果高屋建筑,统观全局,那么,对本年级的教学就会更有效,也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习顾志跃教授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纵向为联系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中受启发,对于“竖式”培训研究,我们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又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说语文教学存在着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构想。
其流程为:
1、寻找结合点
集体备课前,教师认真解读各学段目标、熟悉要研究的那几册课文的单元整体目标、理出教学结合点。
2、确立研究主题
集体备课时,组员们交流自己整理的教学结合点,集体比对、讨论,定出一个教学结合点,主讲人员写好教学结合点。
3、探讨教学方法
备课组成员围绕确立的教学结合点,结合自己本次教研活动前的思考,确定整体以及各阶段的训练重点以及具体教学目标,一定使各目标之间形成纵向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再定好上课内容,主讲人员写好讨论结果。
4、课堂教学研讨
主讲人员是研讨课的执教者,课前先给组员们说课,讲讲环节设计意图。听课后,教师们针对课前预设的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讨论,哪些环节是帮助落实目标,哪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等,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改进教学设计,然后在班级进行教学实践。
三、“竖式”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
我们小学语文备课组以“寻找结合点——确立研究主题——探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研讨”为基本流程,在三、四、五、六年级备课组内进行竖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不同年级的老师一起研讨,从而体现竖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的核心理念,回归“生本课堂”。
1、寻找结合点。我们发现三、四、五、六年级单元习作教学中,均有描写人物的习作课。但,各阶段写人的习作目标太过笼统,各年级之间缺乏连贯和梯度。因而习作教学难题多、效益低;年段习作目标不清晰、训练重点不突出。
2、确立研究主题、探讨学习方法
人物的形象从外来说可以是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引导学生学习写人,我们要确立能级意识,这样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绘制写人物习作路线图,努力使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螺旋上升,体现习作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为此,我们备课组特地整理出了部编版教材中对各年段写人的習作目标: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对人物展开描写;能通过典型事例的叙述和细节刻画来反映人物的习惯、性格和精神风貌等。
(1)三上写人的训练重点是外貌,训练目标是:从长相、身材、衣着、神情等方面展开描写外貌;仔细地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
(2)三下写人的训练重点是外貌、个性,训练目标是: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抓其特征来写;初步写出人物的爱好、个性等。
(3)四上写人训练重点是动作、神态,训练目标是:学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叙述事件时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
(4)四下写人训练重点是动作、语言,训练目标是:继续学习通过一件具体地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会通过动作、神态刻画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5)五上写人训练重点是心理描写,目标是:学会选取一件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内心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
(6)五下写人训练重点是典型事例,目标是:懂得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通过一两件事集中表现人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以典型事例说话,通过细实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7)六上写人训练重点是细节描写,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通过一两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8)六下写人训练重点是议论抒情,目标是:继续学习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章中尝试用议论抒情的方法表达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想、希望、祝福、感叹、赞美、启示等等),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3、课堂教学研讨。由三、四年级的两名教师上示范课。评课前,先两位执教老师说课,谈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然后大家把课前设计及实际效果进行对照,重点在落实以上表格中写人习作的训练目标上做探讨。此后,组员们点评、调整。
四、“竖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
1.提高备课组教师校本教研的参与度。
备课组的竖式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提高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参与度。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寻找结合点、确立研究主题、探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研讨的环节,他们真正地参与进去了,他们“有话可说”。
2.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竖式研究的主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基于学生身心成长,细化年段目标,明确年段训练重点,再循序渐进,形成各学段知识点的联系纽带,不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螺旋提升,也使得教学的效果也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教师们在这整个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3.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竖式活动能使教师们人人参与,全程性参与,使得公开教学常态化,常态教学精品化,使校本研修真正渗透在备课组活动中,成为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王永和 《教研组建设简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版
[2]张 丰 《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校本教研及其开展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郭华
[4]《以行动研究促进校本学科教研 》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