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郑敏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让每个词语鲜活起来,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感性化、形象化的教学过程中发掘词语的内涵,实现理性提升。
1.微课舞台,唤醒兴趣
认识汉字、理解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阅读和写作的根本所在,更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年龄的关系,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时候信息技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土”等简单汉字的时候,将它们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意象结合起来。如“火”这个字,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huǒ”,接着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进行识记。这时,多媒体展示一个火苗燃烧的画面,当这一情境出现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根据课件上展示的拼音主动地将汉字读出来,甚至有的同学还眉飞色舞,模仿着火燃烧时候“呼呼”的声音。
学生经历中,对于表示具体事物或者动作类词语容易理解,然而还有一类如“庄严、肃穆、灰溜溜”等抽象的词语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难以理解。例如,教学“创举”一词,课文中说“青藏铁路的建造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然而一年级儿童对于这些缺少体验,难以理解。教学中制作精简的微课,运用生动的图片呈现工作人员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四大难题,简单准确地讲解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景,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创举”。这样的识记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给他们创设了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也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
二、转换语境,恰当运用
语境转换,就是学生对于词语,不仅能在课文中运用,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性地将词语恰当运用。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后,学生积累了 “急忙、可是、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精疲力尽、喘气”等词语。在学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跑来撞死树桩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每天都是怎么做的?并要求用上一课积累的“急忙、焦急、转来转去”等词语来说一说。教师提供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词语说话,不仅理解了“待”的意思,而且在新的故事建构中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也丰富了。
三、模块组合,积累运用
低年级最常用的就是同类词拓展积累,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例如在《两只小狮子》 一课中有很多的ABB式的词语,我先出示“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让学生在句子中去掉这两个词语或者换成“懒惰和缓慢”,和原文对比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对比朗读中感觉到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懒狮子的懒惰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因此,低段的词语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给文章带来的生动,由此拓展到其他的同类型词语,学会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又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可以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接着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表演體验,真情演绎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演员。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语言,在表演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更显深刻、灵动、“无痕”,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丰富学生想象、创造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以《推敲》一文中“吟哦”一词的教学为例:
师: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把自己想象成贾岛,演得像才证明自己读懂了,谁来试一试?
(生表演,把推门、敲门的动作做了一遍;做了骑毛驴的动作,没做“吟哦”)
师:这位贾岛,你还忘了表演什么?各位观众,你们也没发现吗?
生对照课文表演: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
生1:他说得不对,既然是在思考用哪个字好,就应该读那两句诗,进行比较,而不是说“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这句话,那样永远也选不出更妥帖的字。
师:不错,贾岛吟哦的内容不对,再来试一试!
生表演,读了两句诗。
生2:我觉得还是不对,既然是投入思考,就应该是慢慢地吟诵,而且还要带着感情,不是像他那样快速地读一遍。应该是这样的——(该生自己表演)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摇了摇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摇了摇头)该用哪个好呢?”台下一阵掌声。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都融进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演中,老师引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劲,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吟哦”这个难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把抽象的词语还原成鲜明的动感画面,可以让词语有更强的吸引力,学生轻易就能触摸到这种学习带来的暖暖感受。
在低年级词语教学中,我们要唤醒儿童已有的经历,激发儿童词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经历词语产生发展的过程,在经历中不断丰富和纠正对词语的理解,最后,以不同语境的复述、表达、表演建构新的词语认知,迈好词语教学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2)
【2】语文教学通讯.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5)
【3】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
1.微课舞台,唤醒兴趣
认识汉字、理解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阅读和写作的根本所在,更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年龄的关系,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时候信息技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土”等简单汉字的时候,将它们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意象结合起来。如“火”这个字,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huǒ”,接着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进行识记。这时,多媒体展示一个火苗燃烧的画面,当这一情境出现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根据课件上展示的拼音主动地将汉字读出来,甚至有的同学还眉飞色舞,模仿着火燃烧时候“呼呼”的声音。
学生经历中,对于表示具体事物或者动作类词语容易理解,然而还有一类如“庄严、肃穆、灰溜溜”等抽象的词语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难以理解。例如,教学“创举”一词,课文中说“青藏铁路的建造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然而一年级儿童对于这些缺少体验,难以理解。教学中制作精简的微课,运用生动的图片呈现工作人员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四大难题,简单准确地讲解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景,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创举”。这样的识记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给他们创设了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也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
二、转换语境,恰当运用
语境转换,就是学生对于词语,不仅能在课文中运用,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性地将词语恰当运用。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后,学生积累了 “急忙、可是、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精疲力尽、喘气”等词语。在学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跑来撞死树桩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每天都是怎么做的?并要求用上一课积累的“急忙、焦急、转来转去”等词语来说一说。教师提供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词语说话,不仅理解了“待”的意思,而且在新的故事建构中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也丰富了。
三、模块组合,积累运用
低年级最常用的就是同类词拓展积累,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例如在《两只小狮子》 一课中有很多的ABB式的词语,我先出示“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让学生在句子中去掉这两个词语或者换成“懒惰和缓慢”,和原文对比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对比朗读中感觉到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懒狮子的懒惰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因此,低段的词语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给文章带来的生动,由此拓展到其他的同类型词语,学会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又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可以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接着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表演體验,真情演绎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演员。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语言,在表演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更显深刻、灵动、“无痕”,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丰富学生想象、创造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以《推敲》一文中“吟哦”一词的教学为例:
师: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把自己想象成贾岛,演得像才证明自己读懂了,谁来试一试?
(生表演,把推门、敲门的动作做了一遍;做了骑毛驴的动作,没做“吟哦”)
师:这位贾岛,你还忘了表演什么?各位观众,你们也没发现吗?
生对照课文表演: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
生1:他说得不对,既然是在思考用哪个字好,就应该读那两句诗,进行比较,而不是说“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这句话,那样永远也选不出更妥帖的字。
师:不错,贾岛吟哦的内容不对,再来试一试!
生表演,读了两句诗。
生2:我觉得还是不对,既然是投入思考,就应该是慢慢地吟诵,而且还要带着感情,不是像他那样快速地读一遍。应该是这样的——(该生自己表演)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摇了摇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摇了摇头)该用哪个好呢?”台下一阵掌声。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都融进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演中,老师引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劲,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吟哦”这个难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把抽象的词语还原成鲜明的动感画面,可以让词语有更强的吸引力,学生轻易就能触摸到这种学习带来的暖暖感受。
在低年级词语教学中,我们要唤醒儿童已有的经历,激发儿童词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经历词语产生发展的过程,在经历中不断丰富和纠正对词语的理解,最后,以不同语境的复述、表达、表演建构新的词语认知,迈好词语教学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2)
【2】语文教学通讯.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5)
【3】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