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文本、分享文本,并回归语文本质,才能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教师可通过“灵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注重单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自主训练,提高阅读真本领”等途径,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最终要独立学习,学生必将离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文本、分享文本,并回归语文本质,才能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教师的职责。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指导阅读方法。
一、灵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教材文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猜谜、竞赛、巧设问题、课件展示等创设情境。如笔者在教授《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告诉学生蝴蝶的趣闻特征,收集了一些精美的蝴蝶图片向学生展示,把学生想了解蝴蝶的欲望充分调动出来。随后,让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查找有关蝴蝶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看一看自己找到的有关蝴蝶的资料和课文描写的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哪些是自己觉得最美的、哪些是最有特色的。学生的兴致极高,反复认真阅读课文、深入分享文本,学习时从课外到课内,互相交流、细致查找、共同欣赏,学得不亦乐乎,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由于年龄小,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需要教师在指导阅读中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教略读课文《奴隶英雄》时,通过三个阅读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分享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第一次阅读,学生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好,把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最清楚:剧本的情节怎样?哪些是主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他们的关系怎样?第二次阅读,同桌互读文本描写人物片段,看谁读后找得准:主要人物的特点是怎样的?第三次阅读,学生共同品读精彩语段,看谁精读后演得像:要有台词、要有动作、要有神态。每一步既是自主学习,又是竞赛;既有交流,又有表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深入了解文本、感悟文本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读得认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有点疲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激发兴趣;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地点拨,使学生有追根问底的欲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讲个幽默小故事,轻松一下,激发学生继续探讨的乐趣。
二、注重单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时要注重过程与方法,这其实就是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能积累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积少成多,可以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精读感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质疑问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查阅资料的习惯等。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习惯的培养在于经常的训练和长期的积累。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还要根据单元教材文本的特点,发挥教材文本的优势,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笔者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文的时候,紧紧抓住这组课文赞颂人间真爱、抒发人间真情的共同特点,由导到放、由点拨到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去感悟。教授精读课文《永远的歌声》一课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边读文本边想文中的老师为学生做了什么事以及学生为老师做了什么事,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事例去体会人物的感情。教授《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笔者则让学生通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反复感情朗读文本,感悟伟大无私的母爱。这样的指导训练,为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略读课文《花边饺子的爱》和《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教授《花边饺子的爱》时,就指导学生用学习《永远的歌声》一课的方法去自学课文,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很容易就找到了课文中“小时候母亲包肉馅的花边饺子给我们吃,长大后,我们包糖馅的花边饺子给母亲吃”这两个主要内容,从而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子女对母亲的孝顺、敬爱。
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感情。教师要在单元教学中利用精读课文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找出不明白的字词句段进行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教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怎样解疑?教师不能逢问必答、逢疑必解,要引导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根据课文内容去思考,利用工具书去查找,通过交流去拓展理解,养成自己有疑问自己努力解决的好习惯,为学习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自主训练,提高阅读真本领
新课标对各年级的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自主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从课堂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同时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笔者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时,注意因材施教、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做到阅读目标适度、灵活。对于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不苛求学生面面俱到;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读名著,特别是教育部推荐的课外读物。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有积累,又有思考;既有交流分享,又有总结提高,并写出较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第一,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略读课文,自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训练独立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略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反复朗读文本、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学习收获,且共同探究疑问,解决疑难。如笔者教略读课文《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时,让学生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要求他们自读自悟:自己抓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人物感情、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收获,以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甘当配角,不做过多的发言,更多地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倾听学生讨论、探究以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也正是在自读自悟、互问互学、交流探究的共同活动中,较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二,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外优秀读物。课堂阅读教学是一座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作用,發挥教材编排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向课外阅读拓展,鼓励他们自觉走进优秀文学的殿堂,吸收知识的琼浆。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与单元课文类型相同的文学名著,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文学领域,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名著选段的原著,让他们由阅读选段中激发的好奇与兴趣向原著迁移,把阅读原著作为学习课文的阅读拓展,更全面地感悟原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如笔者在教授课文《武松打虎》时,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教授《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指导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如果学生读不完原著,可以读与课文有关的章节。名著精彩的插写、曲折动人的情节让学生爱不释手。阅读后笔者及时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鉴赏会,让学生畅谈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收获,撰写读书笔记;组织学生朗读原著精彩片段、讲原著精彩故事,谈原著人物,升华学生对原著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一座宝藏。教师在课堂中既要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真本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鼓励、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最终要独立学习,学生必将离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文本、分享文本,并回归语文本质,才能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教师的职责。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指导阅读方法。
一、灵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教材文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猜谜、竞赛、巧设问题、课件展示等创设情境。如笔者在教授《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告诉学生蝴蝶的趣闻特征,收集了一些精美的蝴蝶图片向学生展示,把学生想了解蝴蝶的欲望充分调动出来。随后,让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查找有关蝴蝶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看一看自己找到的有关蝴蝶的资料和课文描写的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哪些是自己觉得最美的、哪些是最有特色的。学生的兴致极高,反复认真阅读课文、深入分享文本,学习时从课外到课内,互相交流、细致查找、共同欣赏,学得不亦乐乎,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由于年龄小,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需要教师在指导阅读中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教略读课文《奴隶英雄》时,通过三个阅读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分享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第一次阅读,学生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好,把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最清楚:剧本的情节怎样?哪些是主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他们的关系怎样?第二次阅读,同桌互读文本描写人物片段,看谁读后找得准:主要人物的特点是怎样的?第三次阅读,学生共同品读精彩语段,看谁精读后演得像:要有台词、要有动作、要有神态。每一步既是自主学习,又是竞赛;既有交流,又有表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深入了解文本、感悟文本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读得认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有点疲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激发兴趣;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地点拨,使学生有追根问底的欲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讲个幽默小故事,轻松一下,激发学生继续探讨的乐趣。
二、注重单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时要注重过程与方法,这其实就是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能积累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积少成多,可以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精读感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质疑问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查阅资料的习惯等。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习惯的培养在于经常的训练和长期的积累。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还要根据单元教材文本的特点,发挥教材文本的优势,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笔者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文的时候,紧紧抓住这组课文赞颂人间真爱、抒发人间真情的共同特点,由导到放、由点拨到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去感悟。教授精读课文《永远的歌声》一课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边读文本边想文中的老师为学生做了什么事以及学生为老师做了什么事,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事例去体会人物的感情。教授《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笔者则让学生通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反复感情朗读文本,感悟伟大无私的母爱。这样的指导训练,为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略读课文《花边饺子的爱》和《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教授《花边饺子的爱》时,就指导学生用学习《永远的歌声》一课的方法去自学课文,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很容易就找到了课文中“小时候母亲包肉馅的花边饺子给我们吃,长大后,我们包糖馅的花边饺子给母亲吃”这两个主要内容,从而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子女对母亲的孝顺、敬爱。
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感情。教师要在单元教学中利用精读课文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找出不明白的字词句段进行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教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怎样解疑?教师不能逢问必答、逢疑必解,要引导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根据课文内容去思考,利用工具书去查找,通过交流去拓展理解,养成自己有疑问自己努力解决的好习惯,为学习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自主训练,提高阅读真本领
新课标对各年级的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自主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从课堂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同时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笔者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时,注意因材施教、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做到阅读目标适度、灵活。对于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不苛求学生面面俱到;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读名著,特别是教育部推荐的课外读物。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有积累,又有思考;既有交流分享,又有总结提高,并写出较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第一,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略读课文,自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训练独立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略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反复朗读文本、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学习收获,且共同探究疑问,解决疑难。如笔者教略读课文《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时,让学生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要求他们自读自悟:自己抓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人物感情、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收获,以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甘当配角,不做过多的发言,更多地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倾听学生讨论、探究以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也正是在自读自悟、互问互学、交流探究的共同活动中,较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二,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外优秀读物。课堂阅读教学是一座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作用,發挥教材编排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向课外阅读拓展,鼓励他们自觉走进优秀文学的殿堂,吸收知识的琼浆。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与单元课文类型相同的文学名著,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文学领域,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名著选段的原著,让他们由阅读选段中激发的好奇与兴趣向原著迁移,把阅读原著作为学习课文的阅读拓展,更全面地感悟原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如笔者在教授课文《武松打虎》时,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教授《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指导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如果学生读不完原著,可以读与课文有关的章节。名著精彩的插写、曲折动人的情节让学生爱不释手。阅读后笔者及时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鉴赏会,让学生畅谈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收获,撰写读书笔记;组织学生朗读原著精彩片段、讲原著精彩故事,谈原著人物,升华学生对原著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一座宝藏。教师在课堂中既要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真本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鼓励、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