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有效开展古代诗歌教学的前提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lei8214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开展古代诗歌教学的前提是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展古代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古典诗歌 有效教学 文本解读
  古典诗歌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材也在不断增加古诗文的比例。理解古诗词就是理解古诗词所传递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开阔文学欣赏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学生在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但是,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在于,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没有深入地解读作品,而文本的深入解读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古代诗歌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整体把握
  入选教材的古代诗词都是传颂千古的经典作品,很多诗里常常有一两句妇孺皆知的句子。然而,在教学古代诗歌时,教师不能只抓住这些名句反复强调,却忽略了对整篇内容的解读。这样一来,学生只见章句不见篇,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从而对作品的理解流于表面。
  如提起岑参,学生都会想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而这首诗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虽然描绘的是朔北苦寒之地,作者却流露出春花绽放的欣喜之情。这时,教师若与学生说,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虽处极寒之地,却有战天斗地的乐观豪迈。这一解释可以说是不对的,因为这与全诗所表达的内容不符,所以有人说这句表达的并不是欣喜之情,但是,是悲凉之意。而这种理解又是值得商榷的。因此,要想正确的理解这句诗,教师就要和整篇诗歌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首诗开始写出塞北的苦寒,继而表达初见边塞奇异风光时的惊喜,然后转入严寒难耐的愁绪,而“中军置酒饮归客”起至“风掣红旗冻不翻”又变为热烈喜庆的氛围。由此可见,全诗始终由愁与喜两种情感交织而成,两种情感相互交织,最终在末尾两联“合”为一体。武判官归京心切,虽然天色已晚且“雪满天山路”,仍然匆匆而去,诗人则久久伫立,直到其身影消失,依然凝视着马蹄印不愿归去,其内心既有悲怆又充满了期待。将“风掣红旗冻不翻”与“忽如一夜春风来”进行对照,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心是火热的,寒风也无法将之吹动,所以我们从这一联中可以读到诗人内心的炽热。可见,唯有将“忽如一夜春风来”一联放入全诗中品读,才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这一联的真正作用。
  想要整体把握古代诗歌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情感线索是什么;第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情感是怎么推进的。
  如《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是羁旅之苦与悲秋之恨,苍凉是其感情基调,且情感的抒发很有特点。而今,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诗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全诗共用了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意象分为三组,第一组由下及上排列,第二组是由近及远的排列,第三组是从远到近的排列,中间的“西风”略有变化。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诗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达到了感情的总爆发。又比如《钱塘湖春行》一诗,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前三联是写景,后一联是抒情;写景是由远至近,由大到小。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前三联和最后一联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作用?
  二、细节分析
  整体把握是对作品的一个整体印象和感知,学生除了要深入了解作品外,还要分析和领会作品的细节。
  在教学古代诗歌时,教师不能总是向学生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怀?”然后就结束了对作品情感的分析。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解读“诗中是怎么表达情感的?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这些画面为什么能够传达出这样的情感?”等问题。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词是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除了理解句义之外,教师还需要解读在这两句词中,作者写了什么景物?借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为什么要借助這些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怀? 又如本词最后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解读:“销魂”与“西风”有何内在联系?“西风”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又有什么意义?作者把思妇与菊花相比有何用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的解读作品。
  又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除了要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整体情感之外,还要对每个意象、每个画面进行分析。“枯藤老树昏鸦”烘托出怎样的意境?能从“昏”字读出什么意味?“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能带来怎样的感受?“古道西风瘦马”何为瘦马?马为何而瘦?“夕阳西下”和前三幅画面是什么关系?有什么深意?“断肠人在天涯”在画面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师只有解读了细节,对作品的情感理解才有了依托。
  三、读出“言外之意”
  “留白”,雅称“余玉”,就是在整幅画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借以表达一种空灵之美,给欣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的余地。这种技巧同样也可以运用到诗歌中,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重表现和比较含蓄的基调,以及擅长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局部表现整体、以虚表现实,追求“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蕴藉,所以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征。因此,解读作品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
  《寻隐者不遇》全诗共有二十个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有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闻言语之声,而不见回答之人,这首诗留下来大片的空白,为读者的想象留下了空间。教师要以此挖掘诗歌的内涵,深入诗境,启发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首先,这首诗没有提及隐者是谁?来访者又是谁?为什么来拜访隐者。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隐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你认为他是这样的人?这里就有一个写人的手法问题:环境烘托。隐者居住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高石巍峨、气势磅礴、森林葱郁、松柏挺拔,象征了隐者的高风亮节、气度不凡的神韵,就像是一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卷。古典诗词语言含蓄,讲究留白,所以教师要匠心独运,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以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
  参考文献:
  [1]韩宝江.送别诗的“留白”艺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句子的语气可以通过语调来展现,也可以通过句末语气词来反映。不仅如此,普通话中还有句中语气词,它们的作用都大同小异。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南昌话中常用的句末语气词,并论述了它们的作用,以期让人们更加关注句末语气词的作用。  关键词:南昌话 句末语气词 新建区  一、句末语气词的作用  首先,句末语气词在句子中起到了一定的语气作用。如:①你在这儿。②你在这儿呀!这两个句子的语气完全不同。①句表示
摘要: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典故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典故教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健全,有利于美育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彰显出的典故文化入手,探寻典故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典故教学 重要意义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高度凝聚了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态,可以说,每一种表现形态都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学生学习典故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結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特点,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教学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大量的修辞手法、好词、好句等。而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情感。由此可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能力的展现,两者不可分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研究实践案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  一、先讲再读,引导学生对比和模仿  刚进入初中校园的学生,对写
自1999年高考中英语考试第一次考听力,人们开始重视英语听力。但是,许多学生听力仍然较差,这一个现象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和专家的关注。笔者总结了一些原因:一方面,一些学生缺乏听力技巧,在听力文本的分析上表现差,如他们在语言、语速、词汇、母语干扰、文化背景、听力习惯和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存在障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听力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方法落后,听力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互动,只是单一的播放录音机。  本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为重点,巧妙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超越文本,创造性解读文本,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有效落点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閱读,而是立足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创造解读,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和主旨意蕴,提高阅读能力,变阅读为“悦”读。  一、深入阅读文本,挖掘文本
随着项目教学法在各专业与学科中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已成为专业教学工作者持续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求,分析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对项目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化学 渗透  一、结合化学史,渗透挫折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在挫折的打击下变得萎靡不振,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结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逐渐进入网络时代。在网络环境下,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网络工具辅助教学,从而激活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现状出发,探讨教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
一、设计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社会公民诚信意识滑坡,社会领域、个人不守承诺、失信严重,不良现象也在侵蚀校园,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如部分学生抄作业、考试作弊、言行不一,学习中的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  笔者设计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把诚信当作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身边小事做起,远离不诚信行为,争做诚实守信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