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一如季羡林先生的文风,语言朴实而情感强烈,读完后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上课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对学生这样导入,我们都有妈妈,能说说妈妈对你的爱的表现吗?学生很高兴,说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好衣服,生病了母亲陪伴我……在学生兴奋地汇报时,我话锋一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妈妈离开我们,会怎么样?孩子们一下子沉寂了下来,慢慢才说,没有好吃的了,没有母爱了,马芯说:“没有妈妈,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了。”我说,是啊。季羡林先生就是怀着失去母亲的痛苦,写下了这篇文章。
接着我深情地范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很用心地在听。读完后我说,我们都有一个母亲,季羡林却写到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一个是祖国母亲。为什么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感受不深,而季羡林说怀着同样真挚的敬爱之情?学生略作思考后说,因为他离开祖国出国留学了。对,能说说你记得的一些诗句吗?学生马上积极踊跃地回答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说,只有离开故乡,离开祖国,你才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课文中也有解释,你能找到吗?两位同学回答,得出两种答案,一是第三段:“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二是最后一段:“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我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再仔细思考看看,到底是什么?之后他们得出了一致答案最后一段。那第三段呢?他们考虑之后,告诉我是承上启下段。我鼓励他们说我为你们骄傲,真会学习。
在理清文章结构与思想之后,我们开始研读第二段。请学生默读第二段,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在汇报中,重点解读了下列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并在学生逐句汇报时指导了朗诵。之后我读了两段文字。一是季羡林写的与母亲小时亲昵的事情。二是母亲去世后他的悔恨之情。读完后学生的情感还没有达到高潮,我没有着急,我说现在我们明白了他的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是因为……学生马上说,是因为他再也不能回报母亲了;是因为他不能再为母亲尽孝了;是因为他成为孤儿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学生说,再也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了;再也无人给缝补衣服了;再也无人疼无人爱了;当学生这样说完了,一个个都泪流满面。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之后我们师生配合朗读了第二段,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从他们的读书声里,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理解了,他们在用心地读。
课上到这里我心潮起伏,我想这就是补白的作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可见妈妈对我们生命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那我们现在又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课堂上不断地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层次思考,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一如季羡林先生的文风,语言朴实而情感强烈,读完后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上课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对学生这样导入,我们都有妈妈,能说说妈妈对你的爱的表现吗?学生很高兴,说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好衣服,生病了母亲陪伴我……在学生兴奋地汇报时,我话锋一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妈妈离开我们,会怎么样?孩子们一下子沉寂了下来,慢慢才说,没有好吃的了,没有母爱了,马芯说:“没有妈妈,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了。”我说,是啊。季羡林先生就是怀着失去母亲的痛苦,写下了这篇文章。
接着我深情地范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很用心地在听。读完后我说,我们都有一个母亲,季羡林却写到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一个是祖国母亲。为什么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感受不深,而季羡林说怀着同样真挚的敬爱之情?学生略作思考后说,因为他离开祖国出国留学了。对,能说说你记得的一些诗句吗?学生马上积极踊跃地回答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说,只有离开故乡,离开祖国,你才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课文中也有解释,你能找到吗?两位同学回答,得出两种答案,一是第三段:“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二是最后一段:“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我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再仔细思考看看,到底是什么?之后他们得出了一致答案最后一段。那第三段呢?他们考虑之后,告诉我是承上启下段。我鼓励他们说我为你们骄傲,真会学习。
在理清文章结构与思想之后,我们开始研读第二段。请学生默读第二段,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在汇报中,重点解读了下列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并在学生逐句汇报时指导了朗诵。之后我读了两段文字。一是季羡林写的与母亲小时亲昵的事情。二是母亲去世后他的悔恨之情。读完后学生的情感还没有达到高潮,我没有着急,我说现在我们明白了他的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是因为……学生马上说,是因为他再也不能回报母亲了;是因为他不能再为母亲尽孝了;是因为他成为孤儿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学生说,再也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了;再也无人给缝补衣服了;再也无人疼无人爱了;当学生这样说完了,一个个都泪流满面。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之后我们师生配合朗读了第二段,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从他们的读书声里,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理解了,他们在用心地读。
课上到这里我心潮起伏,我想这就是补白的作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可见妈妈对我们生命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那我们现在又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课堂上不断地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层次思考,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