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交融下舞蹈创编创新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是舞者结合现实生活用肢体和动作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舞蹈创编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得到总结,本文将深入讨论,在当下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舞蹈创编该如何进行。
  关键词:社会生活;文化交融;舞蹈创编;源于生活
  舞蹈是舞者以身体和动作为语言,表达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舞蹈在艺术领域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舞者用自己的身体造型和动作就可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使人直观的感受到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舞者用流利优美的动作和柔美的身体线条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迸发出自己对舞蹈的热情,让观众走进舞者的内心世界,亲身体会舞者的感受与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这正是舞蹈所拥有的独特魅力。每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与实践,他们都做到了与文化相结合,深入了解研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由此创造出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舞蹈作品。舞蹈创编基于文化,我国文化具有多样性的鲜明特点,当多种文化碰撞、交融,舞蹈的创编也该做出创新和调整,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舞蹈创编应从舞蹈动作、舞蹈创作和舞蹈构图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与调整,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一、文化背景与创新意义
  1.1文化背景
  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专业性和群众性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并引起群众广大反响,群众文化朝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人们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的文化形式而言,有单一化发展为多样化,随着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舞蹈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也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让舞蹈走向大众,使舞蹈不再只是属于小众艺术,应该突破舞蹈群体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舞蹈这一领域,无论是退休人员还是普通学生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舞蹈所能带给人的快乐,融入当下时代特征,将多元文化融为一体。
  除群众性这一特征,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存在较多差异,各地都有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底蕴,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也决定着舞蹈的创编,必须深入研究了解各地文化,并把不同的文化完美结合在舞蹈作品中,创作出极具表现力、地域文化鲜明、符合时代特征的舞蹈作品。是舞蹈作品真正做到时代特征以当地特色相结合,把千差万别的习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
  1.2创新的意义
  舞蹈创编是一个舞蹈作品的核心,它决定这个舞蹈作品能否独具特色,能否受到群众的喜爱。只有在舞蹈创编上不断创新,突破原有的形式,尝试更多的可能,才能打造出完美的舞蹈作品。具有新意的舞蹈作品,更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因此,要求舞蹈创编不断创新,提高挑战不同的形式与内容,要求舞蹈作品新颖,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样的作品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舞蹈创编的创新除了要求舞蹈作品贴合生活之外,还要求舞蹈作品在內容形式和题材方面突破原有的限制,大胆创新、不断挑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在不断跟进,因此,舞蹈创编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大,对舞蹈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结合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文化事业,从中吸取精华要融入到舞蹈作品中,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突出时代特色,悄悄舞蹈创编者,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培养创造性思维,抓住时代特征,创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舞蹈作品,创造出的舞蹈作品必须要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既要突出当下的时代特征又要突出舞蹈作品本身的个性特征,使舞蹈作品更能地感染到大众,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舞蹈创编者本身要做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更细致的去体察生活,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真正做到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只有创新不止、探索不止、不安于现状,才能真正推动舞蹈事业的进步,为舞蹈事业的迅速发展贡献出强大力量。
  二、舞蹈的创编
  2.1动作是舞蹈创编的基础
  舞蹈由人的肢体动作贯穿,是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动作是舞蹈的核心要素,这也决定了舞蹈创编者,必须通过动作来表达生活感悟与人生观念。需要舞蹈创编者深入体会每一个舞蹈动作的意味,并熟练掌握如何通过这些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技巧,舞蹈通过动作直观的向观众表达思想感情,所以舞蹈动作的编排至关重要,必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并挖掘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给观众带来舞蹈的艺术审美的感觉。除此之外,每一个舞蹈作品里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动作,主题动作贯穿这个舞蹈作品的始终,推动情节发展并突出这个舞蹈作品的个性特征,主题动作可以说是舞蹈作品的核心。主题舞蹈动作是突出人物特征和舞蹈特征的关键,舞蹈作品的主题动作,一般会在该作品中重复出现多次,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并通过这个主题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让观众体会到在不同的阶段人物内心不同的感受,在整个舞蹈作品中至关重要,主题动作也突出了舞蹈作品的主题和舞蹈作品的个性,舞蹈主题动作的确立也需要创编者把自身代入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经历,更深层次的挖掘角色内心的感受,把角色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结合角色所处的背景确立合适、贴合角色本身的主题动作,更直观的把角色的思想感情表达给观众,带动观众感情,引起观众共鸣,让这个舞蹈作品有了不同于其他舞蹈作品的独一无二的风格,如果一个舞蹈作品没有主题动作,只是将普通的舞蹈动作堆砌、拼凑组成一个舞蹈作品,这样的舞蹈作品必然是索然无味、没有灵魂的,更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舞蹈作品,只有添加了主题动作的舞蹈作品才能使舞蹈得到真正的升华,因为这个舞蹈注入灵魂,这样的舞蹈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而不是只有舞蹈动作的拼凑出来的“半成品”,主题动作为舞蹈增添了色彩,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与锦上添花的作用。
  2.2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配乐是一个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舞蹈中的配乐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能带动观众情绪随情节发展,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配乐尤为重要,首先,他要符合舞蹈的主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观众带入到舞蹈中,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更加形象,立体,为舞蹈创造出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进步,不仅是舞蹈连同舞蹈的配乐也要创新,创作型音乐在当下更受欢迎,要选择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不同的舞蹈作品风格不同,要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傣族舞蹈《跳南嘎》这个舞蹈作品主要表达了傣族女人的勤劳善良和积极向上,所以他选用了欢快、轻松、朴素的配乐。要求舞者深入体会音乐、融入音乐,沉浸在音乐中,带着音乐中的感情去演绎舞蹈,加强舞蹈的感染力。舞者要结合舞蹈节奏和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当音乐旋律弱时,舞蹈动作就要有力度,当音乐旋律强时,就应画画舞蹈舞蹈动作应变得柔和。音乐与舞蹈动静结合,抓准节奏,塑造人物。为让歌曲更符合舞蹈的主题,应对对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进行再创式编排,以舞蹈为主,对歌曲进行改编,例如,舞蹈《再见吧!妈妈》改变了音乐原有的节奏和旋律,改编后的音乐更贴切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使舞蹈作品的层次更加分明,同时更直观表达了战士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之情,音乐赋予角色生命力,赋予舞蹈作品独特的魅力。   2.3使用个性化的道具
  除了对舞者本身的要求之外,还需要优质的道具,好的道具也可以为舞蹈表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通过道具塑造出人物形象,同时,道具还可以起到优化舞蹈造型的作用。在舞蹈创编中,道具起到了激发创编者灵感的作用,舞蹈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而舞蹈中所采用的道具也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舞蹈创编者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的时候,这些道具就成了很好的选择,舞蹈编创者经常接触的东西就是道具在不断的接触和使用中,可以对企业进行更深的了解并得到灵感。一般在民族舞蹈中会经常使用道具,他们通过道具抽象的要展示出民族风俗与特色,在戏剧性较强的舞蹈中,道具也经常起到暗示作用,为接下来的情节做出铺垫。借助舞蹈道具可以更加顺利地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加深观众对舞蹈的理解,并把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情绪中来。
  三、选择合适的题材
  每一个舞蹈作品的立意都离不开一个合适的题材,脱离题材的舞蹈作品千篇一律,造成观众审美疲劳。独具一格的舞蹈作品需要巧妙的構思与新颖的题材,选择好一个题材,相当于确定舞蹈作品的发展方向,选好题材后作品就应该按照既定方向去发展,一个作品的选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舞蹈作品是否成功,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创编者融入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才能选好题材与立意,如果脱离生活,舞蹈作品只会变得空洞和虚无,这样的舞蹈也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题材的选用不仅能够体现舞蹈创编者的品位和审美情趣,还体现了时代特征与舞蹈作品的艺术风格,选择合适的题材考验了创编者的专业能力与艺术能力,一个舞蹈作品的题材决定了这个舞蹈的风格和特点,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格,创编者需要做的是从中提取出一个合适的题材,并提炼出好的资源运用到舞蹈中,这对创编者的审美和眼光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别致新颖的题材,更能让人眼前一亮,而这种效果正是创编者所追求的。例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和张继刚的《千手观音》他们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新颖的题材,赋予作品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原有的舞蹈作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文化交融到现状下,要求舞蹈创编者在舞蹈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打破传统舞蹈的框架,推动舞蹈随时代发展而进步。
  参考文献
  [1]蔡霞.论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台.2014(02)
  [2]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1)
  [3]李娟.论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创造[J].音乐时空.2013(13)
其他文献
摘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在人类绵延的长河中,两种元素并行:一种是源于我们祖先的恶,另一种是我们从创造我们的上帝那里得来的善。[1]荀子在荣辱篇中说道:“好利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奥古斯丁和荀子都认为人生而有恶,这个恶是要靠后天剔除的。但是,二者去除恶方式不同。奥古斯丁通过向上帝忏悔去除恶,荀子通过化性起伪去除恶。  关键词:恶;忏悔;化性起伪  一、《上帝之城》中的
期刊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果不能具备绘图、读图能力,那么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和地理问题解决上也不能有效分析,所以说绘图、读图能力是高中生地理知识学习的核心重点也是基础能力。同時在素质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课堂实践重要教学手段和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针对于绘图、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
期刊
摘要:《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作,通篇故事以“恐怖”和“忧郁”作为基本格调,带给读者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感。故事叙述围绕欲达到的“单一的效果”环环相接,不做多余的赘述。而故事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写的“闹鬼的宫殿”一诗,更是对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爱伦坡;“闹鬼的宫殿”;《厄舍古屋的倒塌》  引语:  埃德加·爱伦·坡(1890-1849),美国小说家,
期刊
蒙克一生遭受着痛苦,却也在痛苦中成就了自己不凡的一生。蒙克所形成的表现主义艺术是在艺术中形而上与形而下之中找到的合适自己的度,是天性和阅历自然的生成,是在穿越现实与虚幻空间中实现的自身安慰,是对特定时代人们精神状态的把握。我们研究蒙克是因为他把艺术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让艺术变得更具深刻性,也对新绘画的探讨带来无限可能,让艺术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无疑蒙克的表现主义艺术对于后世艺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启示,
期刊
摘要:为了解当前我国彝族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通过对昭觉县彝族农民法律意识的实证考察,发现其权利义务意识不强;法律情感有待提升;国家法意识与传统习惯法意识交织的特点。分析成因后,主张通过发展经济,重视教育,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统一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适用,引进熟悉彝汉双语的新时期法律人才等措施来提升彝族农民的法律意识,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农民的法律意识研究作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法律
期刊
上世纪中叶,当西方工业革命完成之时,科学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贫富分化、工业生产过度的问题随之而来,这样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化使得人们开始思考,艺术也进入由现代向当代开始演变,艺术的面貌更加先锋,运用的手段也更加前卫,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道德观,探索的对象由物质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前卫的艺术家们开始運用新的技术手段表达当时的艺术思潮,创作了很多与主流的商业电影背道而驰的个人化电影,
期刊
何多苓1948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伤痕美术”代表人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何多苓的油画在中国当代油画界中具有特定性和标志性,是中国画坛中不可替代的一位重要人物,对我国油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何多苓素以诗意唯美、孤寂感伤、神秘莫测的画面感著称。在洗练的用色与构图中,鲜活的人物和景物均展现出无拘无束的活力,真正拥抱绘画
期刊
摘要:设计这一文化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现代主义文化观念之上的,现代主义完成了现实世界向审美世界的转变,然而大众缺失对现代主义的审美认同,对审美没有统一的概念,这也造成我们对设计在观念上逐渐概念化、碎片化,失去了作为一个大基础的完整性,使研究的设计对象变得模糊,存在“学”与“术”分离的现象。如何使设计成为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往往要从我们的美术启蒙开始,了解设计本身就是掌握和找到了设计
期刊
摘要: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不断融合,需要研究探讨。本文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意义、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  一、國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相似点又
期刊
摘要:维米尔(Jan Vermeer,1632’1675),诞生于浪漫的德尔夫特市。他的作品宁静却热烈生前未被人赏识,却在死后被世人推崇热爱。维米尔留下的画作实在是少得可怜,真正给世人留下的画作到现在为止也仅仅被发现只有三十六幅而已。他对画面的认真程度是常人无法相较的,不管是在画面的构图、人物比例、光影变化虽然是思虑良多,但最后所呈现的画面效果毫无匠气,反到是如同自然发生一般。  关键词:维米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