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新教材,走近新课标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处处都体现着新课标的精神:从教材的图文并茂和提示语的第一人称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不拘一格的课后习题中可以感受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从对阅读课外书的引导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大语文观……让我们以三年级上册的新课文为例,一起走近新课标,品味新意。
  一、图文并茂,以“我”为主——孩子们自己的书
  翻开课本,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每一课都有精美的插图,真正是图文并茂。比如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大半页图画包围着文字,图画中绿绿的山坡、可爱的小动物、粗壮的大青树、古老的铜钟等,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课后资料袋中几张少数民族服饰的照片更让人印象深刻。孩子们对书中这些生动的画面喜欢得不得了。
  再看看文中的提示语,如第二课中“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第十一课中“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这些提示语中用的都是“我”,而不是“你”。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这一点,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课本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二、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面,有课文、有生字、有口语交际和习作等。从中可以看出教材对语言文字的重视。无论教材怎么变,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要让学生从中学习语言和文字。正如一位专家所说:“语文姓什么?语文姓语。”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指导做好,做到位,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扎实提高。
  新教材中的文章跟原来的文章相比,抹去了过于严肃的政治色彩,少了让人拘束的无谓说教,多了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爱。读了这样的文章,孩子们会受到人性美的熏陶,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快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还要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为思想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事例:某名牌高校一学生自杀身亡;某优秀生因遭遇小小挫折而跳楼……每当听到这些令人震惊又心痛的事情,我就会想,如果在他们小时候,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能把丰厚的人文内涵像春雨一样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真善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许就可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
  新教材每课课后大多都提出了几项要求。以第一课为例:1.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3.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哪些?我们会发现,对这些要求,教材都没有硬性的统一规定,不要求学生必须背哪一段,必须抄哪一个句子,而是背自己喜欢的,抄自己想抄的,谈自己所想的。这就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之一: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我们要提倡农业化的教育,而不是工业化的教育。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统一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唯一的,就像工业生产一样,用同一种机器、同一套工艺流程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看起来很整齐,但它们是没有生命的,是没有灵性的。而我们教育的对象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倡导的是农业化的教育。农民不会要求他的庄稼全都长到一样高,只要每一株都茁壮成长就好。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问学生问题:“雪化了会变成什么?”有的同学说会变成水,有的同学说会变成小溪,而有个同学说雪化了会变成春天。可不是吗?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美好的春天就来到了。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这正是孩子充满灵性的独特体验。如果我们只限制一种答案,很难想象孩子们在学语文的路上能走得很远。
  四、由内而外,放眼未来——体现了大语文观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提示语。如第五课课后:“我想去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还要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第十四课后面“我要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这都足以看出教材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新课标指出: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还指出:要树立大的语文观,致力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对于学语文而言,更广阔的天地在课外书中,更充裕的时间在课外。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70%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我们一定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那小小的课本上,要开阔视野,引领学生走入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
  当然,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体现着新课标的精神。让我们在教学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把这份新意领会透彻,并努力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让新课标精神在学生心中绽放异彩!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阶段,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证。面临新形势高校应该
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研究不足;相关部门重视不够;课程开设专业程度低;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学设施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冬、黄清江两先生在《文艺报》一九五二年第二十三期发表了《施耐庵与〈水浒传〉》一文1。其中说:"施氏生在元朝中叶成宗元贞二年,死在明初洪武三年,三十五岁
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语言变得相对抽象化,再加上知识内容的剧增,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在进入高中后往往学不得法,容易造成成绩的滑坡。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才会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得好:“大脑不是一
设 Q 表示四元数集合,Mn (Q)表示 n ×n 四元数矩阵的集合。对于四元数右线性映射Φ(A)=UAU -1或Φ(A)=UAT U -1:M2(Q)→ M2(Q),若σl Φ[(A ])=σl (A),则四元数酉阵 U 是实数矩阵。
本文讨论了分裂四元数矩阵的实表示方法以及分裂四元数矩阵方程AX~-XB=C解的问题,给出解的存在性并得到解析解,最后给出了求解的代数方法.
综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在各版本、各册中都编排一些历史性题材的课文,有的甚至以主题单元板块的形式出现。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这些课文有经典名著的节选,有千古传诵的故事,有个性鲜明的剧本……尽管体裁不同,但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触摸历史的脉搏,去领略古代或近代神州大地的历史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如何把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实际行动,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此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重谈此话题,未免有狗尾续貂之嫌。但在当今高考形势日益严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倒不失为一种应对高考的砝码。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对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中历史课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