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推行高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和总结大学生创新项目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对防灾科技学院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进行了就业和考研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构成核心就业力的四项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寻找职业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创新项目对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具有正面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核心就业力;提升;正面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2013B2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775023)
引言
就业力(employability)这一概念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做可雇佣能力[1,2]。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3]。但是,不同发展时期,就业力的内涵和研究视角各异。从时间上划分,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业力主要关注下层民众的就业态度与形象,并有政府干预,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到70年代,致力于政策层面的宏观研究;80年代,转移到公司或者组织层面,研究员工管理组织的弹性以及人力资源的最优化使用;90年代直至现在,就业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如何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防灾科技学院是以防震减灾为特色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院于2008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以来,批准立项148项,目前已有63项通过验收,累计培养大学生达到500余人。为了研究和总结大学生创新项目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对我院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且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侧重于就业和考研情况的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核心就业力主要由四项能力构成:基本工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寻找职业能力[4]。调查围绕对这四项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作用。
1.对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量毕业生被“抛上社会”,虽然我国近几年总的就业岗位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越来越不乐观。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5]。这说明基本工作能力较低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和任职发展的主要原因。防灾科技学院作为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有多种途径,其中实践、实习活动尤为重要。大学生创新项目就是很好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项活动,尤其对那些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完成预期目标的学生来说,许多基本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为参加创新项目后,一些基本工作能力是否有提高的调查结果。
2.对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大学关键是要学会学习,即掌握一种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部分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参加创新项目时遇到的许多问题,跟学习能力低有关。例如,确定研究题目后,不知如何开始,即不懂研究流程或不掌握研究方法。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水平极低。造成以上现象跟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创新项目实际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通过参加创新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参加创新项目的多为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他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很多专业课程甚至公共课程正在开设或者还没有开设,相关知识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他们需要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调查发现:97.1%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项目后掌握了更规范的研究方法;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有提高;9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技巧和规范有提高。许多教师反映,指导参加过创新项目学生的毕业论文,明显比指导其他学生容易且效果好。
3.对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學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竞争的不断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学生对创新项目与就业、创业的关系调查情况。需要注意,我们调查的对象都已经毕业,并且都参加过创新项目,他们的认识与在校学生、与未参加创新项目学生的认识肯定有差异。可以看出,参加过创新项目的学生普遍认为创新项目训练和就业、创业的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参加创新项目最重要的影响是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在提倡创新,大学生们虽然对这个词语很熟悉,但对它的理解很不到位,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4.寻找职业能力
可以通过多种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我院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普遍认为与求职相关的技能,如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意识等等,均得到提高。并且一部分学生调整择业心态,改变了不合理的预期。14.3%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创新项目后,自己的就业观念有很大改变,40.0%学生的就业观念有改变。一些学生还在参加完创新项目后,制定了清晰的、与自己能力、特长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
5.结论
综上,对参加创新项目的大学生来说,构成核心就业力的基本工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寻找职业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大学生创新项目是一个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良好机会。对很多本科生来说,他们缺的正是这种机会,这是让他们主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是探求某项发现或发明的机会。大学生把握好这个机会能够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宝贵的四年求学时光,为自己成才赢得更多就业机会。当然,我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通过不断完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勇.国外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及其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3]贾利军,徐韵.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核心就业力;提升;正面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2013B2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775023)
引言
就业力(employability)这一概念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做可雇佣能力[1,2]。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3]。但是,不同发展时期,就业力的内涵和研究视角各异。从时间上划分,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业力主要关注下层民众的就业态度与形象,并有政府干预,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到70年代,致力于政策层面的宏观研究;80年代,转移到公司或者组织层面,研究员工管理组织的弹性以及人力资源的最优化使用;90年代直至现在,就业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如何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防灾科技学院是以防震减灾为特色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院于2008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以来,批准立项148项,目前已有63项通过验收,累计培养大学生达到500余人。为了研究和总结大学生创新项目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对我院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且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侧重于就业和考研情况的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核心就业力主要由四项能力构成:基本工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寻找职业能力[4]。调查围绕对这四项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作用。
1.对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量毕业生被“抛上社会”,虽然我国近几年总的就业岗位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越来越不乐观。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5]。这说明基本工作能力较低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和任职发展的主要原因。防灾科技学院作为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有多种途径,其中实践、实习活动尤为重要。大学生创新项目就是很好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项活动,尤其对那些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完成预期目标的学生来说,许多基本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为参加创新项目后,一些基本工作能力是否有提高的调查结果。
2.对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大学关键是要学会学习,即掌握一种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部分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参加创新项目时遇到的许多问题,跟学习能力低有关。例如,确定研究题目后,不知如何开始,即不懂研究流程或不掌握研究方法。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水平极低。造成以上现象跟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创新项目实际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通过参加创新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参加创新项目的多为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他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很多专业课程甚至公共课程正在开设或者还没有开设,相关知识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他们需要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调查发现:97.1%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项目后掌握了更规范的研究方法;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有提高;9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技巧和规范有提高。许多教师反映,指导参加过创新项目学生的毕业论文,明显比指导其他学生容易且效果好。
3.对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學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竞争的不断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学生对创新项目与就业、创业的关系调查情况。需要注意,我们调查的对象都已经毕业,并且都参加过创新项目,他们的认识与在校学生、与未参加创新项目学生的认识肯定有差异。可以看出,参加过创新项目的学生普遍认为创新项目训练和就业、创业的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参加创新项目最重要的影响是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在提倡创新,大学生们虽然对这个词语很熟悉,但对它的理解很不到位,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4.寻找职业能力
可以通过多种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我院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普遍认为与求职相关的技能,如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意识等等,均得到提高。并且一部分学生调整择业心态,改变了不合理的预期。14.3%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创新项目后,自己的就业观念有很大改变,40.0%学生的就业观念有改变。一些学生还在参加完创新项目后,制定了清晰的、与自己能力、特长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
5.结论
综上,对参加创新项目的大学生来说,构成核心就业力的基本工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寻找职业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大学生创新项目是一个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良好机会。对很多本科生来说,他们缺的正是这种机会,这是让他们主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是探求某项发现或发明的机会。大学生把握好这个机会能够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宝贵的四年求学时光,为自己成才赢得更多就业机会。当然,我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通过不断完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勇.国外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及其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3]贾利军,徐韵.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