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以发展”是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的追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但是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之处。“微创新”就是在一日教育中改变一些小地方或者一些小方面的改变,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每天和孩子一起游戏一同成长,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思想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在教育中做一些改变,使幼儿更全面发展。
一、分享环节,让孩子成为主体
集体教育活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比如在一节美术(绘画)活动中,如何不干预孩子想法还能让他们的作品富有创意?我选择在最后的作品点评环节将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在欣赏作品中学习,成为评价的主体。我结合艺术和语言领域的目标,将作品分享环节分为“同伴间自由分享——作品自评——他评环节——教师分享”。在同伴间分享时,孩子间相互认真倾听、同时也等待了还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在自评时,鼓励幼儿用完整、连贯、清楚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与想法;他评环节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也可以提一些小建议;最后老师结合这次活动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介绍,进行活动总结提升。这样,在这个虽然只有几分钟的分享环节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他们欣赏、讲解、接纳被人提出的建议的同时,将他们欣赏的东西能够内化为自己的,最后在老师的重点小结中,提高了幼儿自己的原有水平。
二、区角游戏,给孩子充足的时间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乐乐在玩方块拼插,音乐响起,区域活动结束,孩子赶忙将手里拼到一半的“小火箭”拆开,放回玩具筐。因为孩子们商量过“将区域活动中拼好的、制作完成的作品放到摆放台给同伴分享”,乐乐没有拼插好,所以他只好拆掉完成一半的作品。看著他有些失落的眼神,我在思考,我们的区角活动意义是什么?它发展了孩子什么?为此,我和孩子们一同讨论商量,决定在活动区结束前10分钟小声的播放《茉莉花》的音乐,提醒幼儿时间,轻柔的音乐还不会打扰到他们的活动,孩子们还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游戏时间,在最后的10分钟内尽可能的完成自己的小计划。同时,我们还创设了一个叫做“期待屋”的小展台,幼儿将自己想保留但实在没有完成的作品放在上面,等过渡环节或其他时间继续完成作品。这样,孩子的每一个小创意都能有机会与同伴分享,而且让孩子学会了保留自己的作品,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同伴间还能相互思考、解决遇到的小问题。
三、户外游戏,让幼儿真正的“动”起来
户外活动是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集体操、集体游戏、分散活动”构建了孩子的户外活动,那如何在这一小时的时间让幼儿自主的游戏呢?在集体游戏环节,我们提前和幼儿商量,告诉幼儿我们这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总目标是学会“跳箱”,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商量出可以一起游戏的材料,并要和同伴一起画出设计图,在活动前,由孩子们去取材料进行拼摆。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的兴趣。又例如在分散活动中,我会随手带一只粉笔,孩子们可以随时画出不同的“跳房子”、可以随时画出将游戏中的“分界线”“营地”“起跑线”等等,支持孩子更好的游戏。
四、大块时间,促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半日活动由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外加生活及过渡环节。除去幼儿的吃饭、入厕、饮水等环节,给孩子留下的大概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那如何充分利用这两个半小时完成余下的所有活动呢?在进行自主主题活动时,孩子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制作出主题活动的网络图,制定活动计划,结合孩子的意愿与时间,我将琐碎的时间分为两大块:室内、室外,我将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相互贯穿,集体教育活动就是解决全体孩子的问题,而在区域游戏中,孩子结合自己的任务进行游戏,利用微小时间做活动小结,将幼儿的问题生成小的集体活动。并将过渡环节(小便、洗手、饮水)贯穿于大块时间中,减少孩子的等待。这样的大块时间,将游戏的权利给孩子,孩子在自主的游戏中学会了按计划做事、合理的安排游戏时间、总结自己的问题,虚心接纳同伴提出的建议等,有了充分的时间游戏,幼儿才有了快乐!
“爱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儿童好奇心是儿童的动力,教师保教工作在细微处,儿童成长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只有将自己变成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体会孩子的内心,找到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我们为孩子着想,勇于在小事、细事、琐事上做改变,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大支持,孩子体会到的都是满满的爱。
一、分享环节,让孩子成为主体
集体教育活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比如在一节美术(绘画)活动中,如何不干预孩子想法还能让他们的作品富有创意?我选择在最后的作品点评环节将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在欣赏作品中学习,成为评价的主体。我结合艺术和语言领域的目标,将作品分享环节分为“同伴间自由分享——作品自评——他评环节——教师分享”。在同伴间分享时,孩子间相互认真倾听、同时也等待了还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在自评时,鼓励幼儿用完整、连贯、清楚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与想法;他评环节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也可以提一些小建议;最后老师结合这次活动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介绍,进行活动总结提升。这样,在这个虽然只有几分钟的分享环节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他们欣赏、讲解、接纳被人提出的建议的同时,将他们欣赏的东西能够内化为自己的,最后在老师的重点小结中,提高了幼儿自己的原有水平。
二、区角游戏,给孩子充足的时间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乐乐在玩方块拼插,音乐响起,区域活动结束,孩子赶忙将手里拼到一半的“小火箭”拆开,放回玩具筐。因为孩子们商量过“将区域活动中拼好的、制作完成的作品放到摆放台给同伴分享”,乐乐没有拼插好,所以他只好拆掉完成一半的作品。看著他有些失落的眼神,我在思考,我们的区角活动意义是什么?它发展了孩子什么?为此,我和孩子们一同讨论商量,决定在活动区结束前10分钟小声的播放《茉莉花》的音乐,提醒幼儿时间,轻柔的音乐还不会打扰到他们的活动,孩子们还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游戏时间,在最后的10分钟内尽可能的完成自己的小计划。同时,我们还创设了一个叫做“期待屋”的小展台,幼儿将自己想保留但实在没有完成的作品放在上面,等过渡环节或其他时间继续完成作品。这样,孩子的每一个小创意都能有机会与同伴分享,而且让孩子学会了保留自己的作品,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同伴间还能相互思考、解决遇到的小问题。
三、户外游戏,让幼儿真正的“动”起来
户外活动是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集体操、集体游戏、分散活动”构建了孩子的户外活动,那如何在这一小时的时间让幼儿自主的游戏呢?在集体游戏环节,我们提前和幼儿商量,告诉幼儿我们这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总目标是学会“跳箱”,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商量出可以一起游戏的材料,并要和同伴一起画出设计图,在活动前,由孩子们去取材料进行拼摆。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的兴趣。又例如在分散活动中,我会随手带一只粉笔,孩子们可以随时画出不同的“跳房子”、可以随时画出将游戏中的“分界线”“营地”“起跑线”等等,支持孩子更好的游戏。
四、大块时间,促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半日活动由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外加生活及过渡环节。除去幼儿的吃饭、入厕、饮水等环节,给孩子留下的大概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那如何充分利用这两个半小时完成余下的所有活动呢?在进行自主主题活动时,孩子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制作出主题活动的网络图,制定活动计划,结合孩子的意愿与时间,我将琐碎的时间分为两大块:室内、室外,我将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相互贯穿,集体教育活动就是解决全体孩子的问题,而在区域游戏中,孩子结合自己的任务进行游戏,利用微小时间做活动小结,将幼儿的问题生成小的集体活动。并将过渡环节(小便、洗手、饮水)贯穿于大块时间中,减少孩子的等待。这样的大块时间,将游戏的权利给孩子,孩子在自主的游戏中学会了按计划做事、合理的安排游戏时间、总结自己的问题,虚心接纳同伴提出的建议等,有了充分的时间游戏,幼儿才有了快乐!
“爱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儿童好奇心是儿童的动力,教师保教工作在细微处,儿童成长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只有将自己变成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体会孩子的内心,找到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我们为孩子着想,勇于在小事、细事、琐事上做改变,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大支持,孩子体会到的都是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