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说:一位干练的教师就应当是一位艺术家。他教育学生就如同琴师操琴一样,触动着人类灵魂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安慰之。历史教学也如琴师操琴,按乐章拨动琴弦一样,通过语言艺术,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既有知识的增益,又有道德的熏陶,也有艺术的感染,使之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使学生的灵与魂都得到升华,从而较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生动的历史教学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呢?我认为可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 运用比喻的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比喻是运用极为广泛的修辞方式,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重要手段。比喻的作用在于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从而使思想的表达和事理的阐述更富有说明力和感染力。打开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闪闪发光的比喻,比比皆是,列宁把帝国主义比作“泥足巨人”,毛泽东用“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太阳”、“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去比喻要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都说明了比喻在认识事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位教师在讲《辛丑条约》的危害时是这样讲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要拆除大沽口的炮台,这就等于摘掉了中国的大门,条约规定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沿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线驻扎军队,这就等于从中国的大门口到住屋门口都驻上外国的军队,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于‘界’内驻军,这就等于在中国的住屋后又架上机枪。同学们想一想,中国的清政府这不是已完全置于各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中了吗?清朝政府从此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刻的道理一下子简明了,这正是善于用比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奇特的效果,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形象的讲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本上插图以及其他教学挂图,如果仅仅叫学生看一下,同在教师指导下作一些形象化的描述相比,其效果就不大一样,如:对课本中“万里长城”的插图,我作了如下描述:“明代修筑的万里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其工程量是惊人的,有人作了这样的估计,如以筑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绕地球一周而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当学生听了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描述,不仅加深了对我国古代的这项伟大工程的了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自豪感。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情
最能打动人的是强烈的感情。演员的表演要取得成功,首先自己要进入角色。教师的讲述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首先要拨动自己感情的心弦。用丰富的感情表达出来的言语,才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比如在“讲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我开始向学生介绍圆明园时,充满赞美之情地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无比的皇家园林,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萃,宫殿建筑十分豪华壮观,雄伟华丽,园内有许多秀丽的风景点,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杭州西湖的波光月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海岛宫阙。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把祖国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奇迹。圆明园还大胆地吸收了外国建筑艺术,修筑了海宴堂、远瀛观等一组具有中国风味的西洋楼。因此人们称瑰丽的圆明园为‘万园之园’。”接着当我讲到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被英法联军洗劫火烧时,我立即充满了愤怒之情,历数侵略者的滔天罪行。“1856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北京西郊,闯入了圆明园。侵略军在圆明园抢劫,掠夺了无数的珍宝。每个侵略者的腰包都装得满满的,不少强盗还把珍宝项链挂在脖子上。带不走的东西,他们都统统砸碎。英法联军这伙强盗不仅洗劫了圆明园,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烟尘蔽日,辉煌无比的建筑,都化为灰烬,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我又饱含深情的说:“如今的圆明园,唯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圆明园残留的风采,也记录着英法侵略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它告诫炎黄子孙,要牢记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总之,我讲述这段教材时,在语言上充满了感情,以满腔的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建筑奇迹;以愤怒之情揭露、怒斥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深情凝重的语气阐述了历史的教训。因此教师的炽热的情感感染和启发了学生,使学生不仅较容易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要运用语调的变化
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演员登台表演的节目是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在场的观众想,这个内容是多么平淡啊!可是这个演员却表演得有声有色,听众听到的仿佛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忏悔自己罪行的凶手在诉说。人们很受感动,竟为他掉下了眼泪。这位演员成功的奥妙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多变的声调,倾注了各种各样的感情,充分地发挥了语调在传情上的作用。为了把话说得生动感人,语言艺术家总是特别强调语调的变化,他们根据内容的变化,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人,这就是语调的妙用。实践证明多变的语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印象,因此记忆就巩固和持久。如在讲述百团大战八路军对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取得胜利,大大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时,声音应欢快流畅,要让学生充分分享胜利的喜悦。在讲岳飞抗金一节中,岳飞在郾城大捷时鼓励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耳!”教师的语调应该是明快欢乐,充满激情和信心,以表现岳飞对郾城大捷充满内心喜悦,同时也体现了岳飞把抗金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当讲述宋高宗和秦桧采取投降主义政策命令岳飞班师回朝时,岳飞痛心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教师的语调要悲愤压抑,大有仰天长叹之感;岳飞明知撤军金兵就会卷土重来,但由于受忠君思想的束缚,无可奈何只得听从命令。因此压抑的语调最能体现岳飞“精忠报国”的矛盾心情。当讲述秦桧以“莫须有”罪明杀害岳飞时,教师应该用阴沉的语调来表现这个投降派的阴险和奸诈。通过以上这些语调的处理,就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再现了岳飞抗金的场面。
五、语言要幽默
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都表现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而历史语言的幽默则是通往课堂气氛活跃的最佳途径。一味平淡呆板地叙述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等,固然也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知识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勉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讲述中突然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转换一下,就会立即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就会使学生的精神顿时振奋起来,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魅力。如我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为什么不马上参战时,我观察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立即改变平淡如水的叙述方式,有意识掀起一个波澜,贴紧教材因势利导说:“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小利它是不会干的,它所以要观望,就是要寻找时机,哪里有大利可图,就参加哪里。”一句诙谐风趣的话,使学生的眼神顿时发光,学生在朗朗笑声中领悟到帝国主义国家不管是发动战争,还是参加战争,其目的都是唯利是图,争夺霸权。在讲述西欧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搜刮掠夺时,我引用了英国殖民者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的发言:“……我总共取了二十万英磅,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学生听后都发出了愤慨的嘲笑声,对殖民者对殖民地贪婪无耻的掠夺有了鲜明深刻的认识。
总之,历史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是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应当做到:语言鲜明形象,比喻恰如其分,语调丰富多变,表达富于感情,意味幽默风趣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19300 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
一、 运用比喻的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比喻是运用极为广泛的修辞方式,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重要手段。比喻的作用在于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从而使思想的表达和事理的阐述更富有说明力和感染力。打开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闪闪发光的比喻,比比皆是,列宁把帝国主义比作“泥足巨人”,毛泽东用“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太阳”、“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去比喻要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都说明了比喻在认识事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位教师在讲《辛丑条约》的危害时是这样讲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要拆除大沽口的炮台,这就等于摘掉了中国的大门,条约规定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沿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线驻扎军队,这就等于从中国的大门口到住屋门口都驻上外国的军队,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于‘界’内驻军,这就等于在中国的住屋后又架上机枪。同学们想一想,中国的清政府这不是已完全置于各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中了吗?清朝政府从此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刻的道理一下子简明了,这正是善于用比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奇特的效果,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形象的讲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本上插图以及其他教学挂图,如果仅仅叫学生看一下,同在教师指导下作一些形象化的描述相比,其效果就不大一样,如:对课本中“万里长城”的插图,我作了如下描述:“明代修筑的万里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其工程量是惊人的,有人作了这样的估计,如以筑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绕地球一周而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当学生听了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描述,不仅加深了对我国古代的这项伟大工程的了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自豪感。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情
最能打动人的是强烈的感情。演员的表演要取得成功,首先自己要进入角色。教师的讲述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首先要拨动自己感情的心弦。用丰富的感情表达出来的言语,才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比如在“讲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我开始向学生介绍圆明园时,充满赞美之情地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无比的皇家园林,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萃,宫殿建筑十分豪华壮观,雄伟华丽,园内有许多秀丽的风景点,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杭州西湖的波光月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海岛宫阙。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把祖国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奇迹。圆明园还大胆地吸收了外国建筑艺术,修筑了海宴堂、远瀛观等一组具有中国风味的西洋楼。因此人们称瑰丽的圆明园为‘万园之园’。”接着当我讲到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被英法联军洗劫火烧时,我立即充满了愤怒之情,历数侵略者的滔天罪行。“1856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北京西郊,闯入了圆明园。侵略军在圆明园抢劫,掠夺了无数的珍宝。每个侵略者的腰包都装得满满的,不少强盗还把珍宝项链挂在脖子上。带不走的东西,他们都统统砸碎。英法联军这伙强盗不仅洗劫了圆明园,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烟尘蔽日,辉煌无比的建筑,都化为灰烬,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我又饱含深情的说:“如今的圆明园,唯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圆明园残留的风采,也记录着英法侵略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它告诫炎黄子孙,要牢记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总之,我讲述这段教材时,在语言上充满了感情,以满腔的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建筑奇迹;以愤怒之情揭露、怒斥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深情凝重的语气阐述了历史的教训。因此教师的炽热的情感感染和启发了学生,使学生不仅较容易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要运用语调的变化
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演员登台表演的节目是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在场的观众想,这个内容是多么平淡啊!可是这个演员却表演得有声有色,听众听到的仿佛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忏悔自己罪行的凶手在诉说。人们很受感动,竟为他掉下了眼泪。这位演员成功的奥妙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多变的声调,倾注了各种各样的感情,充分地发挥了语调在传情上的作用。为了把话说得生动感人,语言艺术家总是特别强调语调的变化,他们根据内容的变化,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人,这就是语调的妙用。实践证明多变的语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印象,因此记忆就巩固和持久。如在讲述百团大战八路军对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取得胜利,大大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时,声音应欢快流畅,要让学生充分分享胜利的喜悦。在讲岳飞抗金一节中,岳飞在郾城大捷时鼓励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耳!”教师的语调应该是明快欢乐,充满激情和信心,以表现岳飞对郾城大捷充满内心喜悦,同时也体现了岳飞把抗金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当讲述宋高宗和秦桧采取投降主义政策命令岳飞班师回朝时,岳飞痛心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教师的语调要悲愤压抑,大有仰天长叹之感;岳飞明知撤军金兵就会卷土重来,但由于受忠君思想的束缚,无可奈何只得听从命令。因此压抑的语调最能体现岳飞“精忠报国”的矛盾心情。当讲述秦桧以“莫须有”罪明杀害岳飞时,教师应该用阴沉的语调来表现这个投降派的阴险和奸诈。通过以上这些语调的处理,就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再现了岳飞抗金的场面。
五、语言要幽默
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都表现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而历史语言的幽默则是通往课堂气氛活跃的最佳途径。一味平淡呆板地叙述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等,固然也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知识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勉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讲述中突然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转换一下,就会立即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就会使学生的精神顿时振奋起来,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魅力。如我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为什么不马上参战时,我观察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立即改变平淡如水的叙述方式,有意识掀起一个波澜,贴紧教材因势利导说:“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小利它是不会干的,它所以要观望,就是要寻找时机,哪里有大利可图,就参加哪里。”一句诙谐风趣的话,使学生的眼神顿时发光,学生在朗朗笑声中领悟到帝国主义国家不管是发动战争,还是参加战争,其目的都是唯利是图,争夺霸权。在讲述西欧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搜刮掠夺时,我引用了英国殖民者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的发言:“……我总共取了二十万英磅,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学生听后都发出了愤慨的嘲笑声,对殖民者对殖民地贪婪无耻的掠夺有了鲜明深刻的认识。
总之,历史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是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应当做到:语言鲜明形象,比喻恰如其分,语调丰富多变,表达富于感情,意味幽默风趣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19300 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