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手机的结合使得电子支付在身份认证上便捷了很多,但是电话与银行的结合同样具有一定的金融风险。
就职于跨国公司的小李,自从去日本出差回来就念念不忘日本的通信服务,特别是使用日本的3G手机可以方便地进行电子支付,一些小商品、图书、光盘等等都可以利用手机支付方式进行购买支付。2009年3月,国内各大运营商的3G服务开始逐步登场,小李也开始关注国内运营商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服务。“现在还没看到真正成熟的手机电子支付服务,毕竟这东西虽然比单纯使用信用卡的电子支付更方便,但是目前来说在安全性方面还不能让我很放心。”小李这样向本刊记者表示。
随着支付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理性、在线服务越来越成熟,电子支付将成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家庭最便捷的交易工具。同时,由于3G的出现,电子支付特别是小额电子支付开始成为各个3G运营商都非常重视的新业务增长点。与手机的结合使得电子支付在身份认证上便捷了很多,但是电话与银行的结合同样具有一定的金融风险。
运营商牵手第三方支付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电子支付伴随着电子商务已经走过10个年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通常所说的电子支付的三个时代:第一代电子支付从1999年初起步,由服务商提供收付款工具,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收付款平台;第二代电子支付出现在2005年左右,以支付宝为代表,特点是资金在线交易的中间担保作用比较突出;第三代电子支付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风险控制提到重要位置,对支付多样化、便捷化以及安全性的需求更为强烈。
近两年,随着电子商务与信用卡越来越普及,在线交易范围日益广泛,特别是行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电子支付越来越为公众所接受。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达到2743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的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81%,连续四年同比增长超过10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子支付正从互联网向移动网络延伸。从2005年中国移动首创“手机钱包”业务,到2007年中国电信开通“固网支付”、2008年9月财付通牵手中电信和中国联通,再到支付宝相继进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大平台,这一系列的事件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即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业务渗透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运营商看中的是第三方支付的便捷功能和潜在市场,而第三方支付看中的则是电信用户的巨大缴费量。
从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将服务向网上转移已是必由之路,既方便了用户,又减少了成本。按传统的营业厅缴费模式,平均每次缴费综合成本高达7~10元,仅此一项就蚕食了运营商的大量利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运营商正在大力建设网上营业厅或无线营业厅,以电子支付的方式分流缴费业务。
为了拓展3G商用市场、抢占电子支付的制高点,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布局。中国移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达成合作,浙江移动率先入局,为移动商城的客户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并将在增值产品销售以及3G相关业务上开展更广泛的深度合作。据悉,在此之前,中国电信旗下的多家省公司已先后与支付宝达成合作,中国联通也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在陕西展开了合作。
3G电子支付尚待规范
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已经成为电子支付的一种潮流。作为一项社会化的基础服务,电子支付将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席,而且呈现出多层次、多方向的金融需求的市场特征。
目前,从运营商到金融系统,从政府部门到行政事业单位,电子支付特别是小额电子支付的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包括缴纳社保、交通罚款、水电煤气等小额公共事业缴费都实现了电子支付。与传统的互联网在线支付相比,电话支付特别是3G支付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根据相关分析报告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电话支付的市场已经突破6亿元。
电子支付是电信运营商的增长点,更是3G增值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助手,但是由于电子支付先天性的虚拟特点,其安全隐患绝不可低估。
自从诞生以来,电子支付就一直被不法分子们当成获取不法利益的渠道。黑客通过植入木马、病毒、假网页等技术手段窃取消费者账户和密码、在网上银行埋伏下许多陷阱、个人账户里的钱被莫名其妙地转走、信用卡一不小心就被不明人士冒名消费……诸如此类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而电子支付又出现了新的安全漏洞,成为非法套现、洗钱的新渠道,这一现象也已经引起金融界的高度关注。
从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来看,从平台转化到服务的金融化趋势更加突出,境内外在线交易与日俱增。这就决定了电子支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金融风险的控制。
安全性是电子支付的关键。不仅用户对于电子支付的安全高度重视,而且银行、相关管理部门也将电子支付列入监管重点。因此,第三方支付企业对金融安全性的控制不仅要有前瞻性,而且要有趋前的预设性。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4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当中,大多数的安全控制能力尚未达到国家颁发牌照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整体安全性较弱,还难以适应在线支付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需求,提高电子支付的风险控制能力刻不容缓。3G电子支付监管重点除了技术性监管,严防信息泄露、盗用账号、信用卡套现,还需要加强政策性监管,比如通过发放牌照、设立第三方支付进入的门槛等等。
好在3G和互联网有一定区别,在技术层面上,3G不像互联网一样全部开放,比如运营商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电子支付的监管,在3G支付的发展初期,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安全系统,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前景广阔应用丰富
当国家从现金经济向电子化经济转变之际,第三方支付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3G全面进入商用阶段,3G手机将成为我们的电子钱包,通过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的“捆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电子支付。
与互联网用户相比,3G用户电子支付更便捷,非常适合小额产品的在线支付。因此,3G电子支付将成为银行业与电信业创新业务的融合点。可以预见,运营商将3G和第三方支付结合起来将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运营商不仅方便了用户,也为自己开发出了新的盈利渠道,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作为一种交易中介,第三方支付具有为交易双方担保的功能,有助于解决增值业务欺诈等隐患,有助于增强用户电子支付的信任感,也有助于运营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就职于跨国公司的小李,自从去日本出差回来就念念不忘日本的通信服务,特别是使用日本的3G手机可以方便地进行电子支付,一些小商品、图书、光盘等等都可以利用手机支付方式进行购买支付。2009年3月,国内各大运营商的3G服务开始逐步登场,小李也开始关注国内运营商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服务。“现在还没看到真正成熟的手机电子支付服务,毕竟这东西虽然比单纯使用信用卡的电子支付更方便,但是目前来说在安全性方面还不能让我很放心。”小李这样向本刊记者表示。
随着支付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理性、在线服务越来越成熟,电子支付将成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家庭最便捷的交易工具。同时,由于3G的出现,电子支付特别是小额电子支付开始成为各个3G运营商都非常重视的新业务增长点。与手机的结合使得电子支付在身份认证上便捷了很多,但是电话与银行的结合同样具有一定的金融风险。
运营商牵手第三方支付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电子支付伴随着电子商务已经走过10个年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通常所说的电子支付的三个时代:第一代电子支付从1999年初起步,由服务商提供收付款工具,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收付款平台;第二代电子支付出现在2005年左右,以支付宝为代表,特点是资金在线交易的中间担保作用比较突出;第三代电子支付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风险控制提到重要位置,对支付多样化、便捷化以及安全性的需求更为强烈。
近两年,随着电子商务与信用卡越来越普及,在线交易范围日益广泛,特别是行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电子支付越来越为公众所接受。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达到2743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的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81%,连续四年同比增长超过10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子支付正从互联网向移动网络延伸。从2005年中国移动首创“手机钱包”业务,到2007年中国电信开通“固网支付”、2008年9月财付通牵手中电信和中国联通,再到支付宝相继进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大平台,这一系列的事件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即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业务渗透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运营商看中的是第三方支付的便捷功能和潜在市场,而第三方支付看中的则是电信用户的巨大缴费量。
从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将服务向网上转移已是必由之路,既方便了用户,又减少了成本。按传统的营业厅缴费模式,平均每次缴费综合成本高达7~10元,仅此一项就蚕食了运营商的大量利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运营商正在大力建设网上营业厅或无线营业厅,以电子支付的方式分流缴费业务。
为了拓展3G商用市场、抢占电子支付的制高点,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布局。中国移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达成合作,浙江移动率先入局,为移动商城的客户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并将在增值产品销售以及3G相关业务上开展更广泛的深度合作。据悉,在此之前,中国电信旗下的多家省公司已先后与支付宝达成合作,中国联通也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在陕西展开了合作。
3G电子支付尚待规范
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已经成为电子支付的一种潮流。作为一项社会化的基础服务,电子支付将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席,而且呈现出多层次、多方向的金融需求的市场特征。
目前,从运营商到金融系统,从政府部门到行政事业单位,电子支付特别是小额电子支付的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包括缴纳社保、交通罚款、水电煤气等小额公共事业缴费都实现了电子支付。与传统的互联网在线支付相比,电话支付特别是3G支付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根据相关分析报告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电话支付的市场已经突破6亿元。
电子支付是电信运营商的增长点,更是3G增值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助手,但是由于电子支付先天性的虚拟特点,其安全隐患绝不可低估。
自从诞生以来,电子支付就一直被不法分子们当成获取不法利益的渠道。黑客通过植入木马、病毒、假网页等技术手段窃取消费者账户和密码、在网上银行埋伏下许多陷阱、个人账户里的钱被莫名其妙地转走、信用卡一不小心就被不明人士冒名消费……诸如此类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而电子支付又出现了新的安全漏洞,成为非法套现、洗钱的新渠道,这一现象也已经引起金融界的高度关注。
从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来看,从平台转化到服务的金融化趋势更加突出,境内外在线交易与日俱增。这就决定了电子支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金融风险的控制。
安全性是电子支付的关键。不仅用户对于电子支付的安全高度重视,而且银行、相关管理部门也将电子支付列入监管重点。因此,第三方支付企业对金融安全性的控制不仅要有前瞻性,而且要有趋前的预设性。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4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当中,大多数的安全控制能力尚未达到国家颁发牌照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整体安全性较弱,还难以适应在线支付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需求,提高电子支付的风险控制能力刻不容缓。3G电子支付监管重点除了技术性监管,严防信息泄露、盗用账号、信用卡套现,还需要加强政策性监管,比如通过发放牌照、设立第三方支付进入的门槛等等。
好在3G和互联网有一定区别,在技术层面上,3G不像互联网一样全部开放,比如运营商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电子支付的监管,在3G支付的发展初期,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安全系统,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前景广阔应用丰富
当国家从现金经济向电子化经济转变之际,第三方支付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3G全面进入商用阶段,3G手机将成为我们的电子钱包,通过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的“捆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电子支付。
与互联网用户相比,3G用户电子支付更便捷,非常适合小额产品的在线支付。因此,3G电子支付将成为银行业与电信业创新业务的融合点。可以预见,运营商将3G和第三方支付结合起来将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运营商不仅方便了用户,也为自己开发出了新的盈利渠道,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作为一种交易中介,第三方支付具有为交易双方担保的功能,有助于解决增值业务欺诈等隐患,有助于增强用户电子支付的信任感,也有助于运营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