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的探究式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而展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主动参与性很少,在这种形式下,很难培养出有创新的人才。推动课堂改革,实施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启发 问题情景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学实施和设计就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一、创设学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来自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思维又起源于问题。所以利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化学①》正是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学习情景的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例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时,课本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接着,安排了“科学探究”的三个实验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教材采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开展探究的兴趣。
  二、训练科学方法,学会探究
  1.以专门的主题介绍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如在《化学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深入介绍了有关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的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分类等内容,重点介绍了分类的科学方法。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分类的科学方法,而且进一步明确分类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等。
  2.选取合适的素材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如教材通过设置一些很好地体现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不仅为学生展示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且结合探究的不同阶段,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提出阶段,主要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说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绎和数据资料等整理的方法;而在结论阶段,主要渗透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的方法等。学生通过相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从中很好地接受有关科学方法的教育,而且还体验到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与作用。
  3.结合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等活动训练科学方法。教材安排了“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活动性栏目,通过设置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训练学生科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实验”中,很好地训练学生观察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的方法等;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资料处理的方法等;而“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栏目,很好地从多角度、多侧面训练学生科学方法。
  三、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落实探究
  1.利用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落实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经验、社会环境或自然情境相结合时,所学的知识才容易发生迁移。比如社会现象、化学成就、涉及化学新闻报道等,如在学习甲烷时,结合某地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从而导致矿难的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煤矿为何会发生瓦斯爆炸?瓦斯是什么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等这些问题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责任感。
  2.通过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落实探究。例如:在进行“次氯酸漂白性”的教学时,先演示氯气分别和干燥的有色布条、潮湿的有色布条作用的实验,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这样,通过实验设置问题,能自然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进而有探究欲望。
  3.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落实探究。如在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反应时,先引导学生回忆燃烧的概念,然后提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这种情境下,学生可能得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的错误结论,但在观察了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后,学生自然会得出正确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会终生难忘。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内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3]毕华林 等《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4]王祖浩 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巧妙导入  传统的新课导入能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找到所要学习内容的位置,并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但却很难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实施启迪学生思维和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新课引入的方法就打破了传统新课引入法的局限,它不求知识的完整与体系,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入手,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内容来引导学生
期刊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
期刊
摘 要:教师培训,在创造出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12345”县级指导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教育技能信息化,教师培训者职能转变和大校本培训体系三个方面的新探索;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在创造出“12345”县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学分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方面的新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 教师培训 管理机制 新探索  “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遵循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教导,提出:“用教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用爱激励学生进步。主要从后进生的成因入手,采取的教学策略,用爱激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用爱激励 关注学生 感化学生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美育的地位,明确了实施美育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质、高尚的艺术趣味,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提倡首创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在对事物观察时,其看法、想法、感受及作画的手法都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谈起,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与所有教育者一起分享。  关键词:爱的教育 和谐课堂 即时评价 激励机制  
期刊
一、案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背景  习题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理科的学习,学会概念、规律、公式固然重要,但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习题并把习题做好更为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规律,以及公式的含义,为把知识更好应用于实践打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八个培养”教学法。主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很有成效,让学生在自觉学习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八个培养 学习习惯  现代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持续地听课,数学学习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思维迟延,跟不上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
期刊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教材,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也可以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书面的作业比较多,口头的作业比较少,需要动脑思考的实践操作性的作业更少。那么如何精心地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呢?  所
期刊
摘 要:历史知识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