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胶囊治疗35例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胶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另选在年龄、病情、发病时间及血压指标等方面与观察组无显著差异(P>0.05)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常规剂量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在收缩压及舒张压参数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总有效率(91.4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4.28%),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11.43%),且程度轻微。
  结论:说明缬沙坦胶囊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方面的疗效优于硝苯地平,且更加安全。
  关键词:缬沙坦胶囊 老年性高血压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7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11-01
  老年性高血压是指65岁的老年患者发生的,血压持续或连续非同日3次以上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状态。相关的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高血压为冠心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的新型药物是临床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
  缬沙坦胶囊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原研于瑞士的诺华制药,适应症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收治的自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5~85岁,平均(72±5.2)岁;另选在年龄、病情、发病时间及血压指标等方面与观察组无显著差异(P>0.05)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的诊断依据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与恶性高血压;②在入院三个月内出现过心梗、脑梗、高卒中等疾病的患者;③严重肝功能损害者;④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接受正式治疗前两天停止服用所有降压药物,并进行血压测量,记录每一位患者的基础血压值。之后给予观察组患者按照正常剂量服用缬沙坦胶囊,一日一次,一次一粒;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片常规剂量,一日三次,一次一片;连续用药一个月,再次记录血压情况,并进行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值在20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值在10mmHg以上,但已在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值低于10mmHg但已经达到正常水平或舒张压降低值为10~19mmHg;无效:患者的血压参数无明显改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
  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共发现不良反应3例(8.57%),其中主要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1.43%),其中轻微胃肠道反应2例,外周水肿1例,轻度低血压反应1例。
  3 结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在收缩压及舒张压参数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缬沙坦胶囊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方面的疗效优于硝苯地平,另外缬沙坦胶囊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发病轻微,说明缬沙坦胶囊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方面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另外,缬沙坦胶囊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病人的依从性更好。
  4 缬沙坦胶囊
  作用机制。缬沙坦可通过选择性地阻塞血管紧张素Ⅱ与许多组织上(如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的肾上腺AT1受体的结合,阻塞血管紧张素II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作用。因此,它的作用是独立于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途径[1]。在许多组织中还发现了一个AT2受体,但AT2是否会与心血管动态平衡有关未知。
  缬沙坦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比AT2受体强约20000倍。缬沙坦阻塞AT1受体后,血管紧张素Ⅱ的血浆水平升高可能会刺激AT2受体的畅通[2]。缬沙坦的初级代谢产物与AT1受体基本无亲和力,仅是缬沙坦本身的约1/2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II从血管紧张素I的生物合成,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ACE抑制剂也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也是由ACE催化的一个反应。由于缬沙坦不抑制ACE(激肽酶Ⅱ),它不会影响到对缓激肽的影响。是否这种差异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已知的缬沙坦不会结合或阻止其他激素受体或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的调节中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赖智慧.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靶标的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4):642-644
  [2]甄玲玲,余静,丁凡,等.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8,16(6):503-5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参考组(西格列汀)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变化,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几种不同方法治疗妇科附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选取笔者进修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附件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给予宫腔镜治疗,二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一组与二组的治疗率基本相同。  结论:宫腔镜和腹腔镜都可以用于妇科附件炎症治疗。但各有侧重,疗效各异,临床应具体情况选择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做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的监测的患者180例为本次活动的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患者的体检资料。本次研究活动分为两个三个阶段,分别对患者首次体检和三个月以及六个月的HbAc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阳性进行预测。  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首次体检和三个月以及六个月期间的HbAc敏感性、阳性预测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1.23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进一步规范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技术。  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28日出生,卡介苗接种后满12周的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观察卡痕,计算阳转率。  结果:共进行PPD试验99例,72小时后查验95例,阳性人数77例,阳性率81.05%,结素反应均径8.22mm,并对所有接受PPD试验的儿童均查验卡痕,卡痕率9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次5Hz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4周末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量、抑郁量评定。  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末HAMA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P10分,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12分。入组前2周未用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纳米药物的靶向作用以及纳米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我国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疗上的研究与进展。纳米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前卫的科学技术,在各大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且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目前,医学界也在实施纳米技术治疗。纳米技术主要是通过使分子团、原子团、分子、原子重新的排列组合,合成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技术[1]。  关键词:纳米药物 医学治疗 靶向作用  Doi:10.396
期刊
摘要:目的:对长效钙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舒张压、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患者药物预防的方式以及预防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40例产后出血产妇,将其分为两组,1组采用缩宫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2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组患者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三产程中1组患者用时要明显长于2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沙坦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为81.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120例脑积水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52例患者脑积水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余8例患者效果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