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菜升降机》中威胁来源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菜升降机》是品特“威胁喜剧”的经典之作,剧中除了荒诞的情节设置和滑稽且无意义的对话,剧中人物总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威胁。这是一部独幕剧,剧中本和格斯是两名职业杀手,他们在一间封闭狭小的地下室等待着刺杀任务。等待期间,格斯不停地抱怨和问问题,本都以看报纸或者沉默来回避格斯。突然房间内的送菜升降机降下来并带来了点菜单,不明所以的两人将食物呈了上去,可是点菜单的要求越来越复杂,本和格斯绞尽脑汁,交出了他们所有的食物。这一过程中,格斯因本的冷落和无视越来越不满,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重。随后,本接到了杀人指令,刺杀下一个进入房间的人,可当他打开门时却发现,他要刺杀的对象是被剥光的格斯。整出戏剧在两人的对视和沉默中结束。整个戏剧中,本和格斯总是不停地受到威胁,但这种威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威胁?威胁的来源又是什么?
  一、人与人的威胁
  在《送菜升降机》中,威胁气息弥漫的原因之一是人与人的威胁,这也是观众和读者最能理解的一点。人与人的威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作为二人权力关系中的“老大”的本对格斯的威胁;二是格斯作为下属对本的主导地位的威胁;三是本和格斯的杀手职业对他人的威胁。
  (一)本对格斯的威胁
  在两人关系中,本由于资历高,地位也高,所以在这次刺杀行动中担任老大,而格斯资历浅,地位低,只是本的跟班,与其说他们是合作关系,倒不如说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上级管制着下级,下级受到上级的壓迫与威胁。所以格斯面临着来自本的管制和威胁。由于地位的差距,格斯只能迫于本的威胁而听命于本,做一些琐碎甚至危险的事情,如泡茶、看看门外有什么人、往送菜升降机上放东西等,对于他的问题本要么沉默,要么转移话题,从来不正面回答。本的冷漠敷衍使得格斯极度缺乏安全感,他开始怀疑自己杀手的身份,担心上一次任务结束后没有人清理现场,厌倦、不满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恶意揣测并质疑上级的命令以及对传话筒的吼叫。这些越来越过分的言语和激进的行为使得作为上级的本不得不采取越来越激烈的方法管制他,从开始的沉默不语到否定的回答、劝服、责骂甚至大打出手。
  除此之外,格斯的生命也受到本的威胁。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次任务的刺杀目标就是格斯,而格斯对此次任务一无所知,本可以随时随地杀掉格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格斯问今天的目标会是谁时,本却躲躲闪闪,不予理睬;对格斯的态度也是冰冷暴躁,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猎手和猎物的关系,对待猎物,猎手从来不会心慈手软。格斯曾经问过本为什么在那天早上中途停车,本解释道他以为格斯睡着了,但他以前从来不会这样做,从他们中途停车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本想在那个时候动手但最后放弃了吗?在进行行动演练时,从来不会忘记让格斯拿出他的枪的本也将这事忘记了,只是意外的忘记,还是刻意的设计?剧终时,本举着枪瞄准格斯,准备射击,这一行为直接威胁到了格斯的生命。
  (二)格斯对本的威胁
  人与人的威胁并不是单方面本施加给格斯的,同时本也受到来自格斯的威胁。在两人的关系中,本是站在权力的顶端,而权力低端的格斯只能臣服于本、听命于本,一旦格斯对本的命令提出质疑或反对或做出逾越自身身份的事时,他就是在挑战本的地位,对本造成了威胁。格斯听到新闻报道里老人为了过马路躲在卡车底被碾死时,他对老人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报纸是在胡扯;听到11岁小男孩杀猫后嫁祸给8岁的妹妹时,他也认为是在胡扯。他对新闻报道内容真实性的怀疑也是对新闻转述者本是否如实叙述报道的怀疑。所以当格斯问本“这张报纸你看过多少遍”时,本愤怒地认为这是格斯在质疑并挑战他的权威。这种权力上的领导地位不仅仅体现在报纸上,甚至在语言上也必须完全服从。因此,当格斯指出本说“点水壶”是错误的时候,本威胁地回应道:“你说什么?”争吵后,本甚至对格斯进行了身体上的攻击“伸直胳膊,两手掐住对方的喉咙”,直到格斯同意他说的“点水壶”,虽然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是只能是本的“点水壶”是正确的,因为他是这里的“老大”,不接受任何质疑,他说了算。古往今来,站在权力高地上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本也不例外。
  本受到的威胁不只是格斯对他权威的挑战,还有格斯成为他敌人的威胁。因为本早就知道格斯是下一个目标,他们的关系单方面的由合作变为敌对。当格斯的不满和抱怨越来越强烈甚至对现状、职业、上级产生怀疑时,本不得不采取更为强烈的手段来压制格斯,保证他俩的关系维持在领导与被领导的状态,不能让格斯知道真相并成为自己的敌人,背叛组织,威胁自己的生命。本所承受的是害怕自己主导地位受到影响甚至被颠覆的威胁,而格斯所面对的是作为从属者对未知的担忧甚至是强烈的恐惧和威胁。
  (三)杀手职业的威胁
  本和格斯的杀手职业也威胁着他人的生命。一想到杀手,人们就会联想到电视剧和电影里血腥的场面和冰冷的尸体,无形中对“杀手”两字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和疏离。作为职业杀手,他们都不记得自己杀了多少人。人命在他们眼中不是神圣的,只是他们工作的对象,完成任务的工具。在受害者眼中,他们执掌着生杀大权,控制一切,掌握着他人的命运。本的擦枪行为和他们杀人行动的演练都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恐怖的印象,甚至让他们觉得生命受到了威胁。他们对杀人过程的演练也预示着受害者即将产生,随着演练步骤一项一项进行,死神的脚步也慢慢靠近受害者,死亡的气息也越来越浓。整个氛围突然紧张起来,压迫感和威胁感也随之迫近。如果观众和读者此时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他们会清晰地体会到那种被死亡慢慢掐紧喉咙的恐惧、无助和绝望。所以,他们作为杀手对其他人的威胁不言而喻。
  二、生活环境的威胁
  戏剧中本和格斯生活在一间阴暗狭窄的地下室,屋内有两张床紧靠着后墙,两床中间是一个关闭的送菜升降机。屋内有两道门,左边门通往厨房和卫生间,右边门通向过道,正上方是一个伸手可及的屋顶。除了这些,地下室内连一扇通风的窗户都没有,没有煤气、没有电视或者收音机、没有食物,自带的食物也都酸了,马桶的抽水箱也无法抽水,生活环境相当简陋,加上昏暗的灯光,整个氛围很是压抑。整个地下室就如同一间牢房,囚禁着本和格斯,他们无法选择工作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组织的安排和无尽的等待,同样也使观众和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这样的生活环境连空气都显得稀薄,它压抑着本和格斯,使得他们感受不到一点温暖和希望,使他们变得冷漠、孤单、暴躁、相互怀疑。格斯感到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他反复地穿鞋、脱鞋,问问题,试着与格斯交流,不停地抱怨,不断地进出卫生间,试图通过这些让自己冷静。而本反复地看着报纸,将自己不安的情绪隐藏在报纸后面。随着时间的递进,环境的压迫感和威胁感愈发强烈,本和格斯的焦虑也随之增加,他们的矛盾不断升级,由开始的冷漠到争吵,然后是大打出手。这样的环境剥夺了本和格斯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他们就像两个机器人,等待着指令,没有目标、没有信仰、没有个性、没有生活的意义。   三、外界的威胁
  品特曾说:“显然,他们在害怕屋子以外的东西。屋子外面是一个向他们压下来的可怕世界。我確信,你和我一样害怕它。”除了受到环境的威胁,本和格斯也受到了外界的威胁—组织上的威胁和神秘力量的威胁。
  在戏剧中,送菜升降机代表了组织,而作为手下的本和格斯受到了组织的威胁。本来本和格斯是在地下室内焦急地等待着命令,突然,关闭的送菜升降机口打开了,带来了点菜单,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提供了食品。可是这只是个开始,升降机来回下降了5次,不断带来楼上的点菜要求,菜单越来越复杂,菜品也越来越高级,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呈上了所有的东西,即使这样,楼上依然不满足,还要“蒜味明虾”。格斯大怒,他大喊:“我们什么也没有啦!什么也没有啦!你明白吗?”随后本就收到杀掉格斯的命令。这件事反映出,无论组织需要你干什么,你都得无条件服从,不得有一丝的怀疑和反抗,对你有要求是证明你还有存在的价值;相反,你一旦无法满足组织的要求或者抱怨反抗,你就没有价值了,也不需要存在了。组织要的是像升降机一样的哑巴侍者,不是不听话的手下。因此,不停怀疑和抱怨的格斯成了刺杀的目标。一台送菜的机器就可以让两名职业杀手变成手忙脚乱的上菜服务员,可以不顾现实状况随意地点菜,也可以轻易地否定他们为此做出的努力,这都可以看出组织对待本和格斯的态度。虽说他们以杀手的身份威胁着他人的生命,但他们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受到组织的威胁。
  在这个封闭的地下室里,弥漫着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气氛,似乎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监视着本和格斯,控制着他们的行为。这个房间总会莫名其妙地发生一些荒诞的事:是谁把信塞进门缝的?为什么火柴是十二根?一直无法抽水的马桶为什么突然正常运转了?威尔逊到底是谁?是谁在点菜并且操控着送菜升降机?是谁剥光了格斯的衣服,卸下了他的武器装备?格斯明明是从左边门进的厨房,为什么是从右边门出来的?所有的这些都是谜,营造了一种神秘又恐怖的气氛。正是这种未知和不确定让人害怕,让人感觉危险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因为越是未知的恐惧才会觉得越可怕、越真实。“这种神秘气氛,其实象征了外在神秘力量对于个人的压抑,使作为个体的人失去了自明性,失去了自我,因而无所适从”。本和格斯被这种无所不在的神秘力量控制着,他们以为自己控制着一切,其实他们什么也控制不了,他们对于杀人和被杀的命运茫然不知,他俩就像跳梁小丑,被这神秘力量戏谑、玩弄。
  四、结语
  威胁是《送菜升降机》的主题之一,文中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大致可分为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人与人的威胁是内部威胁,其原因是本与格斯相互猜疑,争夺权势和地位。环境和外界的威胁则是外部威胁,它使得剧本充斥着危险恐怖的氛围,这种氛围象征了无所不在的压抑人的外在力量,控制着本和格斯,让他们逃不出争夺权力的牢笼。
其他文献
《简·爱》和《飘》都反映了男权社会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明确提出要追求独立与平等的社会地位,并且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只不过,基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简·爱》还只是追求平等的爱情,渴望平等的男女地位;斯嘉丽·奥哈拉则直接走出家庭,在社会上与男性争夺权力。两位不同国家和年代的伟大女性接连向传统的父权社会发出挑战,追求经济独立和人格平等。  一、创作背景与小说背景  (一)《简·爱》的
期刊
《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儒生形象。在家道没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底层社会,发现了底层人民的美与善,而这其中便包括那一群苦苦挣扎的女性。《儒林外史》没有直接涉及对父权制的批判,但是科举是父权制话语体系下封建制度的重要部分,探讨女性在这一制度下如何被压迫、被异化,需要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去重新解读。  一、《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一)沈琼枝:徒有进步外形的空
期刊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被人们广泛使用。从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隐喻表达无处不在,它也是人们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此,很多研究人员并没有深入探究隐喻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事实上,只是将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挖掘、突破,从多层次上深入理解。本文针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英国文学评论文章中的作用与应用,希望可以帮助更多英语学习者透过隐喻了解英国文化与
期刊
伍绮诗是一名美国华裔作家,其代表作《无声告白》讲述了莉迪亚在被家庭给予过多的厚望而无法忍受后走向不归路的故事,作者先把死亡的结局交代了,再回过头来带着我们抽丝剥茧追踪原因。“成长”与“爱、死亡、生命”一样,是文学主要探索与表现的对象,是具有经典性与永恒性的文学主题。小说聚焦莉迪亚的成长历程,在经历成长的困惑、成长的磨难,付出成长的代价后,放弃从外界寻找认同,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成长的困惑 
期刊
乔安娜·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是英国女作家,一次偶然的倫敦之行,她看到一个瘦弱且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盯着她笑,于是便产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想法,其不仅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以来,吸引了世界上近百万的读者阅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讲的是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十一岁小孤儿,
期刊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是集长、短篇小说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他一生出版了很多不同体裁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兔子四部曲”系列、“贝克三部曲”系列,还有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欧·亨利奖等众多奖项多达数十次,且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厄普代克的诗歌动人之处在于他的诗完全来源于日常生活,他具备着对语
期刊
《舞姬》一作之所以深入人心、感人肺腑,是因为森鸥外把自身经历融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日本精英青年太田丰太郎)奉命留学德国,在此期间与德国贫困舞女爱丽
期刊
1843年,亨利·詹姆斯在美国出生。在他创作时期的美国正处于从传统现实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阶段,当时的作家们不满文学界现状,正在追求文体和创作题材的创新。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通过不断尝试,亨利·詹姆斯则成功突破了写作技巧和题材的局限性,创作出小说《贵妇画像》这样的伟大作品。《贵妇画像》运用对人物个性特点的描述,对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做出了深刻的反应,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写作方法上,区别于以
期刊
20世纪的英国文坛,走进了一个多元发展的局面,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此消彼长,相互融汇。同时,女性文学也伴随着战争风雨和女权主义运动,悄然发展和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20世纪的女性文学,镌刻出一个颠覆传统、反模仿的新时代。叙事手法日趋成熟,主题方向日益多元化,表达技巧也迈入了后现代的大门,她们在英国文坛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本文将从女性小说的实验性入手,将20世纪英国女性实验小说分成三个阶段,并对
期刊
《巴黎圣母院》主要是围绕着三个人展开的一系列故事,他们分别是埃斯梅拉达、卡西莫多以及克洛德。这三个人分别象征着外在美心灵美、外在丑陋心灵美以及外在美心灵丑陋的三种人。雨果借由他们三个人所发生的事情,阐述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现状。  一、埃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一)心地善良  善良的埃斯梅拉达在诗人甘果要被处死时,救下了诗人甘果。因为必须要有人嫁给诗人,才可以免去他的死刑。为了拯救一条无辜的人命,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