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生顶岗实践阶段校内外教师的互动模式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顶岗实践单位及指导教师、学校、校内指导教师四方分析,提出以学生顶岗实践为载体,通过校内、外教师的互动,实现顶岗实践单位及指导教师、学校、学生的四方共赢。
  关键词:顶岗实践单位、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外教师互动、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顶岗实践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顶岗实践管理,提高顶岗实践质量,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顶岗实践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顶岗实践的意义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践,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专业课校内实践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顶岗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顶岗实践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企业对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前“预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顶岗实践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2顶岗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构建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中, 普遍采用的2+1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践一年。顶岗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这些教学任务大多由学校专任教师网上辅导,学生定期回校检查、面授,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完成。大部分顶岗实践单位由学生自行接洽,它们的规模、专业方向、专业深度、企业文化客观因素,对顶岗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由于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实践单位又各有专业侧重点,所以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较难保证顶岗实践阶段的教学效果。另外,社会对学校的顶岗实践颇有微词:一是学校过早的把学生推向社会,在实践单位进行的不是教学环节的顶岗实践、人才培养,学生沦为企业主廉价的打工者;二是学生不在学校,但学费照收。三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平时的教学管理制度鞭长莫及。
  二、顶岗实践单位与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
  1、 顶岗实践单位顶岗实践单位,一类是由学校联系和组织的实训基地,另一类是由学生或家长联系的。第一类实训基地,学校在大力培育和巩固,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大部分接受了学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各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且成绩显著的管理方法。第二类顶岗实践单位,数量十分庞大,性质千差万别,社会上与建筑有关的单位,如招标咨询企业、造价咨询企业、项目管理企业、施工企业、设计院等,都有可能成为顶岗实践单位。这些单位的专业规模、专业方向、专业深度、企业文化等方面差别较大,对顶岗实践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的实践效果更是千差万别。
  2、 顶岗实践单位的指导教师顶岗实践单位基本能为学生安排一位实践指导教师。根据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本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第二类是相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第三类是从事本专业有相当年限,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师。以上三类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各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专业经验,顶岗实践指导方法和指导重点。第一类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已经接受了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工作中规中矩,无不良专业习惯;但对现场的施工工艺、各工种的交叉作业等工序、细节处理上相对欠缺。他们在进行顶岗实践指导时,专业的总体性把握较好,但对一些细节处理模棱兩可。第二类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因为非本专业毕业,专业理论有所欠缺,但所受良好的、系统的教学使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本专业。他们的专业素养不如第一类指导教师,工作中会出现不良专业习惯。如果指导教师工作年限较短,则专业视野相对狭窄,上面第一类指导教师的缺点会成倍放大。他们在顶岗实践指导时,缺乏专业、系统指导,强调以自学为主。第三类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有着丰富、长期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的相对薄弱,使他们更多的依赖于平时的经验,部分知识处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他们指导学生的重点是多去现场,从工程现场中去学、去体会,缺乏本专业系统指导,有相当多的不良专业习惯。以上三类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他们都缺乏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认知。
  其次,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大多存在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企业中同岗位专业人员配备较少。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单一配置,在解决现场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意见交换和探讨,限制了专业人员知识的更新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一直处于较低的专业层次上,重复着大量简单的工作。所以,顶岗实践单位的指导教师迫切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交流,能就当前的建筑专业技术、工程造价等前沿性理论,接受继续教学和培训。
  三、校内教师与顶岗实践实单位指导教师的互动模式构建
  互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学校的顶岗实践教学管理实现互动,二是通过电话、QQ平台实现即时互动,三是以课题、论文为纽带的互动。
  1、顶岗实践教学管理互动
  ①顶岗实践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顶岗实践开始第一周内,回收顶岗实践单位反馈表。
  首先进行顶岗实践指导教师的登记、分类,分别邀请三类顶岗实践指导教师来学校,签订院系的顶岗实践指导教师聘任合同,明确院系、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主要条款为顶岗实践指导教师需接受来自学校的教学方法培训,明确学生顶岗实践目标与任务,有权享有学校开设的继续教学与校内教学资源。不同的顶岗实践指导教师,因为各自情况不同,所以在教学方法培训时,要有的放矢,不能千篇一律。
  ②顶岗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及目标培,顶岗实践计划顶岗实践一开始,就需要编制相应的顶岗实践计划,计划时间为一年。顶岗实践计划关系到学生接下去一年的实践方向、今后的就业去向,所以顶岗实践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规划、顶岗实践单位的专业方向、专业深度、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学生家庭情况等各方面。
  ③顶岗实践周汇报顶岗实践期间,学生以周为单位,每周如实填写顶岗实习汇报。
  顶岗实践校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计划、顶岗实践单位实际情况,批改学生的每周成果,解决每周存在问题。然而由学生形成成果转发校内指导教师,再一次进行批改。
  2、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的定期访谈建立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与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定期访谈互动形式。顶岗实践开始时,校内外指导教师初次见面,为以后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在顶岗实践期中阶段,由校内指导教师到各顶岗实践单位巡视,与校外教师进一步互动。
  在顶岗实践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前,借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来校之时,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接待相应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明确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和指导要求,开设继续教育课程,进行工程造价学术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进行顶岗实践与顶岗实践成果评比总结,对优秀的顶岗实践成果进行奖励,相应的顶岗实践指导教师入选学校的校外教师人才库,获得学校校外兼职教师资格,并享受学校的继续教育和校内教学资源等。
  。
  3通过电话、QQ平台实现即时互动在顶岗实践教师来校接受培训时,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应人员接待,并根据学生提供的反馈表,基本理清顶岗实践单位、各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与专业情况,建立QQ群,作为校内外教师间的技术交流平台。这个平台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学生平时的教学问题、校内与校外教师、校外教师间的项目管理、技术问题。通过资源的共享,问题的探讨,共同提高各方的专业素质,更好的解决工程现场问题。
  此互动方式优点是迅速快捷,实用性很强,能解决现场的大量问题;缺点是通过简单的会话,只能解决较浅层次的问题。这种互动模式是学校教师的强项,是校外教师的弱项,互补性很强。
  4通过课题、论文为纽带实现的互动在当面交流、QQ交流基础上,有选择性的进行课题、论文的合作。相当多的现场工程师,有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却难以转化为科技成果,使顶岗实践单位的经验得不到推广,个人职称晋升受阻。此种互动方式的特点是,通过深入的交流,能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并且对顶岗实践单位和校外教师有相当的利益,是双方最需要的互动模式。此种互动模式决定于学校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如个人专业素质良好,帮助顶岗实践单位与校外教师解决了实际问题,反过来,他们也能帮助学校、校内教师管理顶岗实践学生,从而提升顶岗实践的教学质量。要是合作良好,这些顶岗实践单位和个人可以发展成为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的校外兼职教师,拓宽校内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成功之路。以上三种互动模式,各有千秋,一般同时使用。
  四、校内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互动效果
  1、通过校内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的互动,经过学生与顶岗实践单位的双向选择,实现了学生的专业方向管理,确保学生能到经过学生、家长、顶岗实践单位、学校一致认可的顶岗实践单位实践,达到学生志愿方向与实践单位专业方向的统一,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家长对学校的理解,明白了顶岗实践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全面负责。
  2、通过校内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的互动,明确了学生的顶岗实践活动,杜绝了顶岗实践单位把学生作为廉价打工者的倾向,一切按照既定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顶岗实践活动。
  3、通过校内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的互动,大大提升了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加强对顶岗实践学生的管理,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4、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以顶岗实践单位指导教师为抓手、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以学校制度为保障,构建了高职生顶岗实践阶段校内外教师的互动模式,并以此模式为指导,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电视上曾多次播放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安抚好自己的宝宝入睡后端一盆水给年迈的婆婆洗脚.正在这时小孩见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好奇的寻找.结果发现这样的情景.小孩转身走了不一会儿他踉踉跄跄地端着一满盆水说是给妈妈洗脚.我不由得被这则广告触动和感动.小小的手大大的盆满满的水装载着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留给我无限的深思.
期刊
摘要:村镇规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学科,项目化教学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注重村镇规划设计能力,经实践,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村镇规划课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此相对应,在全国各个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计
期刊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传播信息、引导受众、表现主旨、确立媒体风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新闻标题与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不同,电视新闻标题更注重通俗简明和直截了当。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加上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新闻往往更容易打动观众,鲜明的表现新闻主题,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引起观众的共鸣。  [关键词]:电视新闻 标题 技巧  中图分类号:I235.2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要: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形成的课程特色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阐述。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实训基地建设欠完善、考核方式欠准确等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建筑工程測量课程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很强实践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非测绘类专业中开设的测量实训课程中的数字测图项目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希望能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展教学并逐渐完善。  关键词: 测量;数字测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测量实训中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字测图。传统方法多采用解析法,如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经纬仪联合光电测距仪测图法、大平板法、小平板法等,均为白纸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 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需求日益增长 , 使用英语的范围也日渐扩大。城市公共场所、 旅游景点的中英双语公示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 。但对应的英译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对公示语英译出现的错误如:词对词硬译、拼写错误、不地道翻译、不统一翻译、语法错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翻译原理总结出错译的原因,即:错误理解翻译方法、过度依赖翻译软件、翻译人员水平低下及政
期刊
【摘 要】 服装专业课的教学,往往会出现重实习技能轻理论教学的现象,这使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我在多年的服装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行动导向学习,掌握基础的专业理论,还要使他们能用理论来指导实际行动,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技能、技巧,打下从事本职工作的坚实基础,理论性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能使服装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才
期刊
内容提要:当前,文化的多样性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落在了学校工作中,每一位教育者和辅导员都应当肩负起这神圣的历史使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少先队组织活动与学校工作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一、学校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少先队组织;二、学校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少先队组织;三、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少先队组织。关键词: 少先队 、 德育教育 、 作用    中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功能分析》如何找到一个更科学更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功能分析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结构功能分析》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建筑结构基本力学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简单建筑结构功能分析
期刊
摘要:建工类专业实践性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而目前,建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开展上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革新教学模式,重视校内外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共管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