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爱心与信任——差生转化的基石
要搞好差生的转化,教师就必须付出爱心,付出辛勤的劳动。同时还要有细心和耐心。由于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自身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没人看得起自己,同学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所以,差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做是教师的美德。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特别对差生,更要体现细心、耐心,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从“爱”出发的严格要求。师爱的核心是信任每个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差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才能使差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另外我们要善于发掘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的表扬,因为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句赞叹的语言,一行鼓励的批语,都可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转变。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关键是我们怎么去挖掘。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进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对班风、学风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作用。
二、理解尊重——差生转化的催化剂
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首先,要真正理解差生的内心世界,以他们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分担他们的忧愁。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他们,使他们深切地认识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差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差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其次,尊重每个差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差生唯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
现在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要做好差生的转变 ,就要求师生间在人格上、心理上处于平等的地位,离开了这个基础,教师采用任何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高压手段,都无助于差生的转变工作,只会导致差生更加放任。如老师对未转化的差生一直坚持不放弃,严格要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其文明行为和优良品德,发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学生也会回报教师的教育,尊重教师要求。
三、平等交流——差生转化的桥梁
具备了爱心、真诚、理解还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去有效地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学生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一切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收,进而化为己有,而师生间的和谐感情交流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血液”。教学中师生间若没有感情交流的“血液”,“教”与“学”这条运输线可能就不畅通,甚至会中断。因此必须在差生和教师之间搭起一个桥梁,那就是平等交流沟通。
(1)了解差生,亲近差生,做他们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
要教育好学生,特别是差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广泛而复杂的,影响他们的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教师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听取学生的诉说,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忧他们之所忧,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兴趣、需要,才能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长处。如有的同学生活作风艰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喜欢钻研问题等等。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两样,在老师眼里一样能干,一样出色。
教师如果对他们埋怨、责怪、迁就的多,差生就对教师漠视、反感、冷淡的多。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充满爱心,深入到差生中间了解情况,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换取信任,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但是,对差生感情上的接近,不等于姑息差生的缺点和错误。善意地批评,才会使差生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亲切的、同时又是严格的。
(2)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古人云:“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这虽然是对治理国家而言,但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如此。许多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尤其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是最恨有偏见的教师的,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例如,对成绩好或与自己亲近的学生,教师往往首先看到他们的成绩和优点,自觉不自觉地有所“偏袒”。而对有问题的学生则容易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给予他们的往往是“瞧不起”、“冷落”、“责怪”、“挖苦”等歧视待遇。这样就大大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愤懑情绪,并逐步发展为情感上的对立。
而且不公平的待遇使某些学生认为受奖励者是欺上瞒下或巴结讨好获得的,因而对受奖励者产生怨恨、鄙视、不满心理,甚至冷嘲热讽。这样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不利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要转化差生这一偏激的行为,就需要教师积极并且经常地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亲密无间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要多投入一份爱心,多加一份注意,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同时还应向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任何一个人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固定的优生和劣生,大家要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证明你是什么样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而及时的表扬又可以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增强搞好学习,提高能力、遵守纪律的勇气和恒心,使差生在老师关注、理解、尊重的愉悦中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转变为好学生。
要搞好差生的转化,教师就必须付出爱心,付出辛勤的劳动。同时还要有细心和耐心。由于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自身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没人看得起自己,同学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所以,差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做是教师的美德。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特别对差生,更要体现细心、耐心,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从“爱”出发的严格要求。师爱的核心是信任每个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差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才能使差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另外我们要善于发掘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的表扬,因为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句赞叹的语言,一行鼓励的批语,都可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转变。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关键是我们怎么去挖掘。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进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对班风、学风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作用。
二、理解尊重——差生转化的催化剂
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首先,要真正理解差生的内心世界,以他们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分担他们的忧愁。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他们,使他们深切地认识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差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差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其次,尊重每个差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差生唯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
现在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要做好差生的转变 ,就要求师生间在人格上、心理上处于平等的地位,离开了这个基础,教师采用任何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高压手段,都无助于差生的转变工作,只会导致差生更加放任。如老师对未转化的差生一直坚持不放弃,严格要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其文明行为和优良品德,发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学生也会回报教师的教育,尊重教师要求。
三、平等交流——差生转化的桥梁
具备了爱心、真诚、理解还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去有效地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学生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一切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收,进而化为己有,而师生间的和谐感情交流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血液”。教学中师生间若没有感情交流的“血液”,“教”与“学”这条运输线可能就不畅通,甚至会中断。因此必须在差生和教师之间搭起一个桥梁,那就是平等交流沟通。
(1)了解差生,亲近差生,做他们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
要教育好学生,特别是差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广泛而复杂的,影响他们的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教师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听取学生的诉说,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忧他们之所忧,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兴趣、需要,才能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长处。如有的同学生活作风艰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喜欢钻研问题等等。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两样,在老师眼里一样能干,一样出色。
教师如果对他们埋怨、责怪、迁就的多,差生就对教师漠视、反感、冷淡的多。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充满爱心,深入到差生中间了解情况,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换取信任,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但是,对差生感情上的接近,不等于姑息差生的缺点和错误。善意地批评,才会使差生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亲切的、同时又是严格的。
(2)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古人云:“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这虽然是对治理国家而言,但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如此。许多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尤其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是最恨有偏见的教师的,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例如,对成绩好或与自己亲近的学生,教师往往首先看到他们的成绩和优点,自觉不自觉地有所“偏袒”。而对有问题的学生则容易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给予他们的往往是“瞧不起”、“冷落”、“责怪”、“挖苦”等歧视待遇。这样就大大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愤懑情绪,并逐步发展为情感上的对立。
而且不公平的待遇使某些学生认为受奖励者是欺上瞒下或巴结讨好获得的,因而对受奖励者产生怨恨、鄙视、不满心理,甚至冷嘲热讽。这样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不利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要转化差生这一偏激的行为,就需要教师积极并且经常地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亲密无间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要多投入一份爱心,多加一份注意,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同时还应向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任何一个人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固定的优生和劣生,大家要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证明你是什么样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而及时的表扬又可以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增强搞好学习,提高能力、遵守纪律的勇气和恒心,使差生在老师关注、理解、尊重的愉悦中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转变为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