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在伦敦Goldsmith 学院围绕“中枢与虚构”论坛主题做了这样的演讲。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美术馆的属性。以往的属性是美术馆展示经典作品,观众对这些经典作品进行凝视。但到后现代以后,艺术理论就逐步取代了这样一种传统的看法。艺术作品是跟现场密切相关的一个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一件作品的意义,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甚至也不完全取决于这件作品的美学属性。它带进了这个现场当中的社会、文化、政治等语境。这样一种理论的建构,也改变了艺术家传统的创作方法和美术馆传统的展示方法。
在演讲中我以两个中国当代艺术展为例,一个是上海苏州河艺术中心的《玫瑰花:何成瑶行为艺术的片段》,另一个是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举办的《风景墙——另类视角的中国现实:倪卫华个展》来讨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如何通过艺术家和其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在我看来,有两条线索在何成瑶的行为艺术中并存。《开放长城》、《妈妈和我》和《99针》,这条线索以何成瑶自己的身世来抗议社会的不公正。当然在这个系列当中,何成瑶还有一件《广播体操》应该受到更大的关注。但今天我更要介绍何成瑶另外一条线索的行为艺术作品。
何成瑶的《幻影》。如果只停留在这张图片所告诉我们的信息前,那么只知道何成瑶穿着白纱的衣服在追着光所形成的跳舞的姿势。而事实上从这件作品本身来说,仅仅这些信息是不完整的。光的来源是这件作品更核心的内容,尽管看何成瑶的动作,看不到这一点。其实何成瑶在做这一行为的时候,她设计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个男子手上拿着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墙上,何成瑶跟着光的流动在起舞。由于这样一个互动环节,那么《幻影》就成了一件性别理论的作品。
第二条线索我们还可以从何成瑶的《吻》这一作品中看到互动艺术的特点。何成瑶用锡纸包起来的冰棍作为吻的道具,这些冰棍含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实施的过程是何成瑶含冰棍的一头,让其他人自发参与含冰棍的另一头,进行《吻》这样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巡回表演过,现在还在持续。这个作品开始的时候,是男女之间含着冰棍做吻的样子,后来发展到男性与男性之间,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吻。他们在不同的吻的距离当中,呈现出不同的吻的表情和姿势。
另外一个例子是倪卫华的个展《风景墙:另类视角的中国现实》,倪卫华早起从事绘画和装置,1990年代晚期转向摄影。2008年我在策划倪卫华的个展中展出了2组拍有标语的摄影作品。一组是《关键词:发展是硬道理》,另一组是《关键词:和谐》,从这两组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年间中国意识形态的变化。
刚刚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结束的由顾铮策划的《风景墙》是他新的作品的展示。展览作品虽是摄影,但内容远远超出摄影的范围。倪卫华是把上海的城市建筑工地的围墙和宣传广告上的各种风景作为对象,当行人走在风景墙前面,倪卫华用相机予以定格拍摄了下来。由于行人的偶发性和不同的身份,以及和风景墙共同组成的画面,形成了各种互为解释的空间。这样一个互动空间,可以在同一个风景墙与不同行人之间无限延伸下去。倪卫华下一步计划准备将他拍摄的有行人的风景墙喷绘到建筑外墙或宣传栏上,这也意味着在倪卫华的风景墙之后,再次形成新的风景墙。他们会有更多的行人图像叠加在一起,而使作品具有了不断的开放性。
不管是何成瑶的《吻》,还是倪卫华的《风景墙》,都在提示出一种艺术的方式。艺术家作品的形成被放到了一个更宽广的背景之中,这是一个自发人群不断加入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我把它称为“社会剧场的艺术”,所提供给大家的是互动在继续。
在演讲中我以两个中国当代艺术展为例,一个是上海苏州河艺术中心的《玫瑰花:何成瑶行为艺术的片段》,另一个是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举办的《风景墙——另类视角的中国现实:倪卫华个展》来讨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如何通过艺术家和其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在我看来,有两条线索在何成瑶的行为艺术中并存。《开放长城》、《妈妈和我》和《99针》,这条线索以何成瑶自己的身世来抗议社会的不公正。当然在这个系列当中,何成瑶还有一件《广播体操》应该受到更大的关注。但今天我更要介绍何成瑶另外一条线索的行为艺术作品。
何成瑶的《幻影》。如果只停留在这张图片所告诉我们的信息前,那么只知道何成瑶穿着白纱的衣服在追着光所形成的跳舞的姿势。而事实上从这件作品本身来说,仅仅这些信息是不完整的。光的来源是这件作品更核心的内容,尽管看何成瑶的动作,看不到这一点。其实何成瑶在做这一行为的时候,她设计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个男子手上拿着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墙上,何成瑶跟着光的流动在起舞。由于这样一个互动环节,那么《幻影》就成了一件性别理论的作品。
第二条线索我们还可以从何成瑶的《吻》这一作品中看到互动艺术的特点。何成瑶用锡纸包起来的冰棍作为吻的道具,这些冰棍含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实施的过程是何成瑶含冰棍的一头,让其他人自发参与含冰棍的另一头,进行《吻》这样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巡回表演过,现在还在持续。这个作品开始的时候,是男女之间含着冰棍做吻的样子,后来发展到男性与男性之间,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吻。他们在不同的吻的距离当中,呈现出不同的吻的表情和姿势。
另外一个例子是倪卫华的个展《风景墙:另类视角的中国现实》,倪卫华早起从事绘画和装置,1990年代晚期转向摄影。2008年我在策划倪卫华的个展中展出了2组拍有标语的摄影作品。一组是《关键词:发展是硬道理》,另一组是《关键词:和谐》,从这两组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年间中国意识形态的变化。
刚刚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结束的由顾铮策划的《风景墙》是他新的作品的展示。展览作品虽是摄影,但内容远远超出摄影的范围。倪卫华是把上海的城市建筑工地的围墙和宣传广告上的各种风景作为对象,当行人走在风景墙前面,倪卫华用相机予以定格拍摄了下来。由于行人的偶发性和不同的身份,以及和风景墙共同组成的画面,形成了各种互为解释的空间。这样一个互动空间,可以在同一个风景墙与不同行人之间无限延伸下去。倪卫华下一步计划准备将他拍摄的有行人的风景墙喷绘到建筑外墙或宣传栏上,这也意味着在倪卫华的风景墙之后,再次形成新的风景墙。他们会有更多的行人图像叠加在一起,而使作品具有了不断的开放性。
不管是何成瑶的《吻》,还是倪卫华的《风景墙》,都在提示出一种艺术的方式。艺术家作品的形成被放到了一个更宽广的背景之中,这是一个自发人群不断加入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我把它称为“社会剧场的艺术”,所提供给大家的是互动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