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李德昌老师的采访,约在周日的早上7点,占用的是他繁忙的北京会议之行里宝贵的休息时间,他为人的谦逊平和与对学术的严谨认真,于此可见一斑。李德昌老师曾把自己的学术追求定义为:个性化求导中起步,路径积分中前进;量子化机制中生存,社会群结构中和谐;信息人基础上发展,势科学理论中创新;集约型教育中成长,对称化管理中鹏程。李德昌老师是“势科学”与“信息人理论”的创始人,本次采访的目的,就是要将“势科学”这个视角独特的新理论带到读者的面前。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势科学这个新名词?
李德昌: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了“势”的概念,如: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在必行等等,老子也曾经说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自然科学中也有很多涉及“势”的概念:电势、势能、位势、量子势等等。
那什么是“势”?其实“势”可以定义为一句话:差别除以距离或差别乘以联系。《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位置高低差别大的地方,水流快,以至于能冲走石头,所以“势”就隐含了“差别中的联系或者联系中差别”的意思。那么由此就可以理解研究势的产生和运行机制的科学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势科学。势科学具有普适性,它概括了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以及管理、经济、文学、历史、艺术、和教育的基本机制。甚至科学和宗教的对立在势科学的基础上也可以产生融合、沟通。
记者:您提到势科学具有普适性,那么势科学的普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德昌:越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其抽象要素的个数就越少,势科学理论的抽象要素只有一个,就是“势”,所以说它是符合普适性的理论的。
注意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相对论的场方程,其实都可以表达为某种“势函数”,表明这些方程在不同层次上揭示了揭示了宇宙构造的“势结构”和宇宙运行的“势机制”,所以科学是“找势”。其它领域也是如此,比如:技术势:好的工艺技术可以将差别巨大的物质形态以最短的生产路径联系起来;管理势:沟通使差别更大的元素联系的更紧、激励使成员感到未来与现在的差别可以通过努力联系起来。所以沟通是对组织求导,激励是对个人求导,决策则是对路径变分。组织和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在不断求导(营造信息强势)中的积分过程;经济势:经济追求产出最大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就是差别最大,投入最小就是路径最短,联系最紧。经济活动就是营造经济信息势;文学势:好的文学作品或小说总是将生活中最世俗的和最向往的景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最细腻的和最狂暴的情节紧密联系起来、将最软弱和最强悍的人物个性紧密的联系起来。不好的文章就是“平铺直叙”就是线性的,导数为零;历史势:历史学家蔡能将差别很大的历史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艺术势:好的艺术之所以具有悠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好的艺术造就的是信息强势,而且总是用对称性的元素或对称性的描述方法来营造强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各种信息势保持着稳定的成长速度不断增长,“信息势”越来越大而造成的。所以说势科学的普适性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那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势科学的核心理论?
李德昌: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强者与弱者的交流,总是强者越强,富人与穷人交往,总是富人更富。其实,这就是势的不断增长,但是两者之间差别的不断增大,会终止于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相反。因为比相反更大的差别是没有意义的。
具体点来说,势科学有三大定律,定律一: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势 趋”不变,宇宙加速膨胀,社会加速发展;定律二是: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系统就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最后一个定律为:势的成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无干扰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所以宇宙和谐,无干涉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及社会群,从而推动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
记者:您刚刚提到,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会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上述过程?
李德昌:提到这些,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素质?对此目前有三个重要的分类方法: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对素质进行分割的方法是不利于对素质的理解的。知识才可以分为科学的和人文的、专业的和综合的,而素质应该是一体化的,不可割裂的。辞海里对素质的定义是“人或事物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基础及后天修养;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而在势科学里对素质的定义是这样的:对象结构和功能的序秩或者说是有序程度。对象的结构、功能及能量的有序程度不同,转化能量及作工的效率就不同。针对人来说,人的道德素质是行为的序秩:有序的行为才能进行道德判断。心理素质,就是大脑对于外界刺激反应的“序秩”。消息有序是信息;信息有序是知识;知识有序是方法;方法有序是智慧。同样的知识量,同样的学历和文凭,如果知识有序程度不一样,那么拥有知识的人的能力也相应的会是不一样的。
那么素质是如何产生的?恩格斯说过:“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的原因”,所以物质作用产生万物的素质,信息作用产生人的素质。素质的形成机制就是:非平衡有序之源。雷电闪光的有序结构是强“电势”与“电流”非平衡作用形成的;生物的有序结构是“生物势”与光合作用的“物流”非平衡作用形成的;知识的有序结构是“情感势”和“意识流”非平衡作用形成的。物质作用产生物质的对称性,信息作用产生素质的对称性。根据若特定理,有一种对称性就有一种守恒量。对称,简单说来,就是变换以后的不变性。所以说人不断成长,素质的培养其实就是突破素质守恒的一个过程。
创新是各种信息势不断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时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是系统在大势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很多的创新都来自于交叉学科,其实这是因为学科交叉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将差别大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会造成更加强大的信息势,带来更多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这在我们社会层面上的表达就是创新。
那么创新为什么只有30%的成功,伴随而来的却有70%的风险?如果观察过高电势作用下的闪电图,就会发现:大的分岔只有30%,而萎缩的小分岔却有70%。这其实是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内在统一性。
现代社会,科学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创新在当今社会已并非专家学者的专利,信息化是每个人的创新平台,只要长期的留意和关注某些领域,就会抓住某些有关的细节信息,其实正是这些细节信息将有差别的事物联系起来,造就了信息强势而产生了创新。所以,只要长期关注,一不小心可能就创新了。
记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势科学的发展前景肯定遭到了很多质疑,对此您如何看待?
李德昌:势科学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科学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无论什么科学理论,具备艺术性和可操作性概念是其发展的逻辑前提。而显而易见,势科学是具有鲜明的逻辑可操作性的概念,微观层面上说,是差别与联系,宏观层面则是“对称与群” 势科学理论研究有着深远意义,它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符号逻辑,使人类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文明,真正从复杂社会及管理纠缠和教育困惑中彻底解放出来。
其实,无论是什么理论或学说,它是否具有科学性,能否发展壮大下去,都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检验。现在,人们公认的检验标准,有这样几项:新颖性、创造性、自洽性、包容性、简明性、实验性检验。势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新颖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势科学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不存在任何的自相矛盾,所以说它是具有自洽性的;就包容性而言,势科学不但继承和包容了以往各种科学的已有理论,而且不产生冲突与否定,甚至在“心理和情感理解”的意义上产生了与宗教的沟通和融合;另外,势科学是始终围绕着“差别与联系”而展开的,具有明显的简明性。至于实验性检验,最简单的,举行一场“有势”演讲和“无势”演讲即可立见分晓。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势科学这个新名词?
李德昌: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了“势”的概念,如: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在必行等等,老子也曾经说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自然科学中也有很多涉及“势”的概念:电势、势能、位势、量子势等等。
那什么是“势”?其实“势”可以定义为一句话:差别除以距离或差别乘以联系。《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位置高低差别大的地方,水流快,以至于能冲走石头,所以“势”就隐含了“差别中的联系或者联系中差别”的意思。那么由此就可以理解研究势的产生和运行机制的科学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势科学。势科学具有普适性,它概括了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以及管理、经济、文学、历史、艺术、和教育的基本机制。甚至科学和宗教的对立在势科学的基础上也可以产生融合、沟通。
记者:您提到势科学具有普适性,那么势科学的普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德昌:越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其抽象要素的个数就越少,势科学理论的抽象要素只有一个,就是“势”,所以说它是符合普适性的理论的。
注意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相对论的场方程,其实都可以表达为某种“势函数”,表明这些方程在不同层次上揭示了揭示了宇宙构造的“势结构”和宇宙运行的“势机制”,所以科学是“找势”。其它领域也是如此,比如:技术势:好的工艺技术可以将差别巨大的物质形态以最短的生产路径联系起来;管理势:沟通使差别更大的元素联系的更紧、激励使成员感到未来与现在的差别可以通过努力联系起来。所以沟通是对组织求导,激励是对个人求导,决策则是对路径变分。组织和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在不断求导(营造信息强势)中的积分过程;经济势:经济追求产出最大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就是差别最大,投入最小就是路径最短,联系最紧。经济活动就是营造经济信息势;文学势:好的文学作品或小说总是将生活中最世俗的和最向往的景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最细腻的和最狂暴的情节紧密联系起来、将最软弱和最强悍的人物个性紧密的联系起来。不好的文章就是“平铺直叙”就是线性的,导数为零;历史势:历史学家蔡能将差别很大的历史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艺术势:好的艺术之所以具有悠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好的艺术造就的是信息强势,而且总是用对称性的元素或对称性的描述方法来营造强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各种信息势保持着稳定的成长速度不断增长,“信息势”越来越大而造成的。所以说势科学的普适性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那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势科学的核心理论?
李德昌: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强者与弱者的交流,总是强者越强,富人与穷人交往,总是富人更富。其实,这就是势的不断增长,但是两者之间差别的不断增大,会终止于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相反。因为比相反更大的差别是没有意义的。
具体点来说,势科学有三大定律,定律一: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势 趋”不变,宇宙加速膨胀,社会加速发展;定律二是: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系统就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最后一个定律为:势的成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无干扰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所以宇宙和谐,无干涉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及社会群,从而推动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
记者:您刚刚提到,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会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上述过程?
李德昌:提到这些,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素质?对此目前有三个重要的分类方法: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对素质进行分割的方法是不利于对素质的理解的。知识才可以分为科学的和人文的、专业的和综合的,而素质应该是一体化的,不可割裂的。辞海里对素质的定义是“人或事物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基础及后天修养;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而在势科学里对素质的定义是这样的:对象结构和功能的序秩或者说是有序程度。对象的结构、功能及能量的有序程度不同,转化能量及作工的效率就不同。针对人来说,人的道德素质是行为的序秩:有序的行为才能进行道德判断。心理素质,就是大脑对于外界刺激反应的“序秩”。消息有序是信息;信息有序是知识;知识有序是方法;方法有序是智慧。同样的知识量,同样的学历和文凭,如果知识有序程度不一样,那么拥有知识的人的能力也相应的会是不一样的。
那么素质是如何产生的?恩格斯说过:“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的原因”,所以物质作用产生万物的素质,信息作用产生人的素质。素质的形成机制就是:非平衡有序之源。雷电闪光的有序结构是强“电势”与“电流”非平衡作用形成的;生物的有序结构是“生物势”与光合作用的“物流”非平衡作用形成的;知识的有序结构是“情感势”和“意识流”非平衡作用形成的。物质作用产生物质的对称性,信息作用产生素质的对称性。根据若特定理,有一种对称性就有一种守恒量。对称,简单说来,就是变换以后的不变性。所以说人不断成长,素质的培养其实就是突破素质守恒的一个过程。
创新是各种信息势不断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时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是系统在大势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很多的创新都来自于交叉学科,其实这是因为学科交叉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将差别大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会造成更加强大的信息势,带来更多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这在我们社会层面上的表达就是创新。
那么创新为什么只有30%的成功,伴随而来的却有70%的风险?如果观察过高电势作用下的闪电图,就会发现:大的分岔只有30%,而萎缩的小分岔却有70%。这其实是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内在统一性。
现代社会,科学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创新在当今社会已并非专家学者的专利,信息化是每个人的创新平台,只要长期的留意和关注某些领域,就会抓住某些有关的细节信息,其实正是这些细节信息将有差别的事物联系起来,造就了信息强势而产生了创新。所以,只要长期关注,一不小心可能就创新了。
记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势科学的发展前景肯定遭到了很多质疑,对此您如何看待?
李德昌:势科学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科学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无论什么科学理论,具备艺术性和可操作性概念是其发展的逻辑前提。而显而易见,势科学是具有鲜明的逻辑可操作性的概念,微观层面上说,是差别与联系,宏观层面则是“对称与群” 势科学理论研究有着深远意义,它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符号逻辑,使人类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文明,真正从复杂社会及管理纠缠和教育困惑中彻底解放出来。
其实,无论是什么理论或学说,它是否具有科学性,能否发展壮大下去,都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检验。现在,人们公认的检验标准,有这样几项:新颖性、创造性、自洽性、包容性、简明性、实验性检验。势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新颖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势科学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不存在任何的自相矛盾,所以说它是具有自洽性的;就包容性而言,势科学不但继承和包容了以往各种科学的已有理论,而且不产生冲突与否定,甚至在“心理和情感理解”的意义上产生了与宗教的沟通和融合;另外,势科学是始终围绕着“差别与联系”而展开的,具有明显的简明性。至于实验性检验,最简单的,举行一场“有势”演讲和“无势”演讲即可立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