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依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因此必须解决相关问题才能使得学科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与经济管理 学科发展 课程体系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其学科特征是将经济学原理以及管理学原理应用在教育管理中来。虽然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产生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它还存在在诸多的问题。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现状
1、研究范式丢失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范式的缺失是学科发展中的沉疴。有了一种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一般而言,一个学科从产生到成熟的内在标志有四:其一,有一群在这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团队,他们有着共同的方向、行为准则及价值标准,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科学共同体”;其二,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学会组织,建立学术制度, 创办相关专业期刊等的社会机构;其三,出现了成功的研究成果,并逐步被这个“科学共同体”所认可,成为这个学科的学术范本或经典之作的知识建构;其四,在学术界有一定认可度的权威人物成为这个学科的奠基者或学科带头人。以上这些就是范式。
归根结底,这种研究范式的丢失责任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的不确切。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由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个并行的不同类别学科在1997年通过调整合并而来的一个交叉学科,但其上位学科很难鉴定。通常国内学术界将它归属于管理学范畴,一级学科属于公共管理类,而绝大多数高等师范类院校则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于教育科学,通常是将该学科置于教育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等,极为少数将其归口于经济学类,目前的格局,不仅仅造成了该学科从属的相偏移,还反应出这种合并的于学科本事相违背,最终导致了各种理论和术语仅仅添上“经济”、“教育”、“管理”的代名词,披上“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羊皮”滥竽充数。
二、课程体系的不合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存在在诸多的不合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课程内容的不合理。课程内容的不合理和学科隶属范畴有着极大的关联。假设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于管理学学科下,课程内容则重点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重点,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西方经济学战略管理等,加之以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门学科核心课程;而归在教育学学科下,则以教育类课程为重点,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财政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策研究等,加之以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这样将课程设置与隶属关系相联系的做法严重的不合理,舍去了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不利于学科的发展的。
2.2课程结构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结构是5门 专业课程 5门学位课程 2门选修课程。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硕士课程结构也主要是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减少必修课的比例,添加职业性、生活实用性科目,其课程的设置相对我国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同样在英国教育硕士课程的课程结构是2门核心课程 4门选修课程,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英国教育方面课程硕士的教学重点在于核心课程,并且核心课程在课时设置上数倍于其他课程;两门核心课程中有一门是所有专业教育硕士都必修的课程,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内的“研究方法基础”课程,另一门课程是本专业(方向)的概论性主课。查看英国高校教育硕士各方向的教学计划,很难找到独立设置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课程的原理、规律、技术、方法都被有机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显得庞大,原因是主次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没能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课程结构的问题给属于交叉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难题。
三、研究人员的贫瘠
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为的去推动和促进,在影响发展的众多原因中研究人员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所有与学科有关的条件和因素都是通过科研人员去创造和影响的。在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领域中,专业研究人员的贫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中共有50个左右设置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或学位点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通过细心观察就不难看出,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队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其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成长历程很短,导致现有人才中既懂教育学,又能完全掌握经济和管理的人员极其匮乏,严重影响到学科的长远发展;其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也大多没能投入到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中,研究队伍严重不足,新补充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往往只能从其他相关学科和专业调入,这种临时性的拼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单一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教学不等于发展。不过,倘若教学正确地加以组织,那么,学生的学习可以引领学生的发展,可以引发教学之外决不可能有的一连串的发展过程 。这样,教学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在其内部发展非天生的历史特质的不可或缺的普遍契机,,教学就这样引发发展中决不会自然发生的一连串过程,成为发展的源泉。”
五、总结
我国对各大学开设的教育方面硕士课程的管理通常是采用统一教学大纲来进行规范,大多数试点院校使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有关课程教材的统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但对课程的管理尚缺乏评估标准和监督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尽管在教学方式上有些试点院校的任课教师既重视系统讲述,又辅以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命题作业等方法,并在案例教学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些试点院校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中照搬理论型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仍然是纯理论探讨,学生以听课、记笔记为主要学习任务,教学方式不够主动活泼,教学进程不够规范,缺乏互动性,讲到哪算哪,未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功能。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深化改革。
关键词:教育与经济管理 学科发展 课程体系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其学科特征是将经济学原理以及管理学原理应用在教育管理中来。虽然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产生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它还存在在诸多的问题。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现状
1、研究范式丢失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范式的缺失是学科发展中的沉疴。有了一种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一般而言,一个学科从产生到成熟的内在标志有四:其一,有一群在这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团队,他们有着共同的方向、行为准则及价值标准,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科学共同体”;其二,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学会组织,建立学术制度, 创办相关专业期刊等的社会机构;其三,出现了成功的研究成果,并逐步被这个“科学共同体”所认可,成为这个学科的学术范本或经典之作的知识建构;其四,在学术界有一定认可度的权威人物成为这个学科的奠基者或学科带头人。以上这些就是范式。
归根结底,这种研究范式的丢失责任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的不确切。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由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个并行的不同类别学科在1997年通过调整合并而来的一个交叉学科,但其上位学科很难鉴定。通常国内学术界将它归属于管理学范畴,一级学科属于公共管理类,而绝大多数高等师范类院校则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于教育科学,通常是将该学科置于教育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等,极为少数将其归口于经济学类,目前的格局,不仅仅造成了该学科从属的相偏移,还反应出这种合并的于学科本事相违背,最终导致了各种理论和术语仅仅添上“经济”、“教育”、“管理”的代名词,披上“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羊皮”滥竽充数。
二、课程体系的不合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存在在诸多的不合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课程内容的不合理。课程内容的不合理和学科隶属范畴有着极大的关联。假设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于管理学学科下,课程内容则重点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重点,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西方经济学战略管理等,加之以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门学科核心课程;而归在教育学学科下,则以教育类课程为重点,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财政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策研究等,加之以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这样将课程设置与隶属关系相联系的做法严重的不合理,舍去了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不利于学科的发展的。
2.2课程结构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结构是5门 专业课程 5门学位课程 2门选修课程。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硕士课程结构也主要是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减少必修课的比例,添加职业性、生活实用性科目,其课程的设置相对我国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同样在英国教育硕士课程的课程结构是2门核心课程 4门选修课程,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英国教育方面课程硕士的教学重点在于核心课程,并且核心课程在课时设置上数倍于其他课程;两门核心课程中有一门是所有专业教育硕士都必修的课程,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内的“研究方法基础”课程,另一门课程是本专业(方向)的概论性主课。查看英国高校教育硕士各方向的教学计划,很难找到独立设置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课程的原理、规律、技术、方法都被有机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显得庞大,原因是主次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没能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课程结构的问题给属于交叉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难题。
三、研究人员的贫瘠
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为的去推动和促进,在影响发展的众多原因中研究人员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所有与学科有关的条件和因素都是通过科研人员去创造和影响的。在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领域中,专业研究人员的贫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中共有50个左右设置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或学位点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通过细心观察就不难看出,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队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其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成长历程很短,导致现有人才中既懂教育学,又能完全掌握经济和管理的人员极其匮乏,严重影响到学科的长远发展;其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也大多没能投入到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中,研究队伍严重不足,新补充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往往只能从其他相关学科和专业调入,这种临时性的拼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单一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教学不等于发展。不过,倘若教学正确地加以组织,那么,学生的学习可以引领学生的发展,可以引发教学之外决不可能有的一连串的发展过程 。这样,教学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在其内部发展非天生的历史特质的不可或缺的普遍契机,,教学就这样引发发展中决不会自然发生的一连串过程,成为发展的源泉。”
五、总结
我国对各大学开设的教育方面硕士课程的管理通常是采用统一教学大纲来进行规范,大多数试点院校使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有关课程教材的统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但对课程的管理尚缺乏评估标准和监督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尽管在教学方式上有些试点院校的任课教师既重视系统讲述,又辅以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命题作业等方法,并在案例教学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些试点院校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中照搬理论型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仍然是纯理论探讨,学生以听课、记笔记为主要学习任务,教学方式不够主动活泼,教学进程不够规范,缺乏互动性,讲到哪算哪,未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功能。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