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例子。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座“桥”,教师站在桥上接引学生,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引向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丰富的情感天地,也即是进行课外延伸。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课外延伸,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课外延伸目的要明确。二、课外延伸的方向要准确。三、课外延伸的方法要多样。四、课外延伸实践要指导。五、课外延伸要立足课内,把握延伸的尺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立足于课内是教学根本,放眼于课外延伸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学只有延伸课外,只有让学生全面、全方位了解语文,才能使学生从了解语文到热爱语文,才能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从而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关键词:课外延伸;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四十分钟之外,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也就是“跳出课堂教语文”,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跳出课堂教语文呢?我认为必须依托教材,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延伸。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例子。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座“桥”,教师站在桥上接引学生,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丰富的情感天地,也即是进行课外延伸。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课外延伸,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课外延伸目的要明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这就是我们进行课外延伸的目的。延伸、伸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所学更牢固、所学更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包罗万象的,而不单单是一册书、一篇课文而已,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二、课外延伸的方向要准确。
明确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后,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外延伸的方向,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延伸:
(一)以课文为“桥”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打好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就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多观察事物、多阅读文章、多积累语句。因此,我们应该以每一篇课文为“桥”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例如教学课文《鲸》这一课,我除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外,还讲了海豚为人类航海导航、鲸的语言等知识,放映了有关海洋生物的纪录片《海洋》。通过课外延伸,一个神奇、有趣的动物世界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们探索了解动物世界的热情高涨。就这样,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动物知识之窗。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有着广阔的天地,小学阶段有字谜、歇后语、俗语、对联、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等基础知识。我们必须依托教材,立足课堂,通过一座座“桥”,将学生带人这些知识天地之中,自由飞翔,从而领略语文的妙处,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课文为“桥”引领学生进入语文丰富的情感天地。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既學语文,又学做人。因此,我们必须引领学生进入语文丰富的情感天地。教学《圆明园》这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大量有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复原图片让学生观看,还讲述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海战等屈辱历史,并让学生课后查找清末百年屈辱历史故事。这样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汲取落后就要受挨打的教训,让学生明白了“国虽安,忘战必亡”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三、课外延伸的方法要多样。
明确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准确地把握了延伸的方向,那么该如何向课外延伸呢?不妨从兴趣、内容、问题、情感着手。
(一)从学生兴趣处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总有着相应的、特定的兴趣爱好,以这些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开展教学设计,延伸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就能投其所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楚王”等人物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后,我让学生自编自导表演课本剧。学生们满怀热情进行准备,他们搜集历史资料,分组自编自导表演了《三顾茅庐》、《田忌赛马》等历史剧本。因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二)从课文内容处延伸。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所得知识非常贫乏。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内容处延伸,使课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时,我在学生理解了课文里面的字谜、歇后语、对联的基础上,课后,我让学生查找有关字谜、歇后语、对联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互换。这样,学生通过交流互换学习到的字谜、歇后语、对联就比较多了。课外延伸,大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炙问题处延伸。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直接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对于一些涉及重点的问题,教师应抓住契机,及时展开延伸,促进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我教学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十册第六单元中《把握自己》这一课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课后,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回家查找资料,有的向同学请教……我让学生准备了二天之后在班里举行了辩论会。因为学生们准备充分,那节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据理力争,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可见,通过课处延伸教学,学生们增长了知识,明辨了是非,锻炼了口才。 四从愤感处延伸。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从学生情感人手,进行课外延伸。教学《梅花魂》这一课,我先请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教学生学唱《中国人》这首歌。上这一课时,到课文结尾部分,我点明了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齐唱《中国人》这首歌。这时,学生们被文中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在歌唱中,学生们被这种爱国情怀所同化。课后,学生们带着对爱国华侨的深深敬意,纷纷寻找资料,了解爱国华侨的事迹,如陈伟南、谢慧如等,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这样,通过课外延伸,学生们知识资料袋中又多了一份关于爱国华侨的知识。
四、课外延伸实践要指导。
语文作为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语文課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立足课内,跳出课堂,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进行课外语文实践。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应该给予适当指导。我们让学生搜集资料,那么应该让学生懂得可从上网查找、查阅文本资料、请教长辈同学、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等途径获取。我们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剧本、准备道具、角色对话等。我们让学生辩论,应该让学生明白辩论的形式、技巧。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延伸实践才有章可循,课外延伸才能落到实处。总之,对于课外延伸,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方法形式,因此,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才能取得课外延伸的实效。例如,我教学《草船借箭》后,还介绍了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三国故事。因为我的拓展延伸,很多学生被里面的智慧故事所吸引,都想再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但他们又不知从哪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故事。这时,我便推荐他们购买拼音版的三国故事,里面有加注拼音,故事内容也容易看懂。就这样,在我的指导下,他们大部分都买了拼音版的三国故事,班里掀起了“三国热”。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师给予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外延伸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课外延伸要立足课内,把握延伸的尺度。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但是,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延伸必须适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这些年来,我总是跳出课堂教语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了解到语文的丰富多彩、领略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妙处,他们学习语文如鱼得水、兴趣盎然。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立足于课内是教学根本,放眼于课外延伸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学只有延伸课外,让学生从书本、网络、电视、社会生活等各种各样渠道中多接触了解字谜、歇后语、俗语、对联、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等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全面、全方位了解语文,才能使学生从了解语文到热爱语文,才能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从而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延伸;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四十分钟之外,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也就是“跳出课堂教语文”,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跳出课堂教语文呢?我认为必须依托教材,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延伸。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例子。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座“桥”,教师站在桥上接引学生,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丰富的情感天地,也即是进行课外延伸。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课外延伸,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课外延伸目的要明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这就是我们进行课外延伸的目的。延伸、伸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所学更牢固、所学更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包罗万象的,而不单单是一册书、一篇课文而已,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二、课外延伸的方向要准确。
明确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后,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外延伸的方向,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延伸:
(一)以课文为“桥”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打好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就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多观察事物、多阅读文章、多积累语句。因此,我们应该以每一篇课文为“桥”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广阔的知识天地。例如教学课文《鲸》这一课,我除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外,还讲了海豚为人类航海导航、鲸的语言等知识,放映了有关海洋生物的纪录片《海洋》。通过课外延伸,一个神奇、有趣的动物世界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们探索了解动物世界的热情高涨。就这样,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动物知识之窗。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有着广阔的天地,小学阶段有字谜、歇后语、俗语、对联、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等基础知识。我们必须依托教材,立足课堂,通过一座座“桥”,将学生带人这些知识天地之中,自由飞翔,从而领略语文的妙处,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课文为“桥”引领学生进入语文丰富的情感天地。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既學语文,又学做人。因此,我们必须引领学生进入语文丰富的情感天地。教学《圆明园》这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大量有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复原图片让学生观看,还讲述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海战等屈辱历史,并让学生课后查找清末百年屈辱历史故事。这样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汲取落后就要受挨打的教训,让学生明白了“国虽安,忘战必亡”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三、课外延伸的方法要多样。
明确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准确地把握了延伸的方向,那么该如何向课外延伸呢?不妨从兴趣、内容、问题、情感着手。
(一)从学生兴趣处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总有着相应的、特定的兴趣爱好,以这些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开展教学设计,延伸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就能投其所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楚王”等人物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后,我让学生自编自导表演课本剧。学生们满怀热情进行准备,他们搜集历史资料,分组自编自导表演了《三顾茅庐》、《田忌赛马》等历史剧本。因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二)从课文内容处延伸。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所得知识非常贫乏。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内容处延伸,使课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时,我在学生理解了课文里面的字谜、歇后语、对联的基础上,课后,我让学生查找有关字谜、歇后语、对联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互换。这样,学生通过交流互换学习到的字谜、歇后语、对联就比较多了。课外延伸,大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炙问题处延伸。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直接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对于一些涉及重点的问题,教师应抓住契机,及时展开延伸,促进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我教学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十册第六单元中《把握自己》这一课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课后,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回家查找资料,有的向同学请教……我让学生准备了二天之后在班里举行了辩论会。因为学生们准备充分,那节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据理力争,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可见,通过课处延伸教学,学生们增长了知识,明辨了是非,锻炼了口才。 四从愤感处延伸。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从学生情感人手,进行课外延伸。教学《梅花魂》这一课,我先请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教学生学唱《中国人》这首歌。上这一课时,到课文结尾部分,我点明了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齐唱《中国人》这首歌。这时,学生们被文中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在歌唱中,学生们被这种爱国情怀所同化。课后,学生们带着对爱国华侨的深深敬意,纷纷寻找资料,了解爱国华侨的事迹,如陈伟南、谢慧如等,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这样,通过课外延伸,学生们知识资料袋中又多了一份关于爱国华侨的知识。
四、课外延伸实践要指导。
语文作为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语文課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立足课内,跳出课堂,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进行课外语文实践。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应该给予适当指导。我们让学生搜集资料,那么应该让学生懂得可从上网查找、查阅文本资料、请教长辈同学、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等途径获取。我们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剧本、准备道具、角色对话等。我们让学生辩论,应该让学生明白辩论的形式、技巧。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延伸实践才有章可循,课外延伸才能落到实处。总之,对于课外延伸,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方法形式,因此,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才能取得课外延伸的实效。例如,我教学《草船借箭》后,还介绍了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三国故事。因为我的拓展延伸,很多学生被里面的智慧故事所吸引,都想再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但他们又不知从哪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故事。这时,我便推荐他们购买拼音版的三国故事,里面有加注拼音,故事内容也容易看懂。就这样,在我的指导下,他们大部分都买了拼音版的三国故事,班里掀起了“三国热”。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师给予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外延伸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课外延伸要立足课内,把握延伸的尺度。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但是,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延伸必须适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这些年来,我总是跳出课堂教语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了解到语文的丰富多彩、领略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妙处,他们学习语文如鱼得水、兴趣盎然。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立足于课内是教学根本,放眼于课外延伸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学只有延伸课外,让学生从书本、网络、电视、社会生活等各种各样渠道中多接触了解字谜、歇后语、俗语、对联、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等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全面、全方位了解语文,才能使学生从了解语文到热爱语文,才能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从而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