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lei8214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正是在这种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推广和运用,并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并且结合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做出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概念,因此如果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做“自己不喜欢、不爱干的事”,则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所以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强化教学效果有着实际意义。所谓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就是指的教师以生活为教学背景,通过观察、总结生活进行知识的传授,并且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事例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生课前知识的生活化预习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数学知识的服务对象,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需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生活。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课前对知识的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生活内容的渗透自然必不可少。
  例如,教师在讲解“米、分米、厘米”时,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家里书桌的高度,电视的长度,以及学生自己的床的长度、高度,等等,等到上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学生在测量前可能不懂米、分米、厘米等度量,他们度量的工具可能是自己的身高、手掌,也可能是一把尺子,还可能是数学课本……总之,不管怎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当他们看到课本上关于度量的介绍后,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很实用。
  这样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形象化地理解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导入
  如何进行知识的生活化导入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生活化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如果导入的效果不佳,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授课。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这需要教师在此环节中能够有善于观察的眼睛。
  例如,在讲解“周长”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将赛跑游戏作为一个贴切的生活实例导入。课上,教师首先宣布今天要做一个围绕一些图形赛跑的游戏,并安排学生将课桌摆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个图形会最先被跑完,最后根据学生的意愿组织几名学生分别围着不同的形状进行赛跑,看谁最先围绕着摆出来的多边形跑完一圈,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毋庸置疑,比赛总是会分出先后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对此次比赛的结果作出分析,指出除了学生跑得快慢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围绕图形跑一圈的长度,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周长。
  三、知识内容的生活化讲解
  知识点的生活化讲解对学生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讲解中没有距离感、没有陌生感,那么理解起来就会很顺畅,因此这部分内容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及精力认真地研究。
  例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观察指针时钟和电子时钟两种时钟中时间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时间的表示有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一天的生活,分别想一想自己起床、吃早饭、上学、吃午饭、放学、睡觉等的时间,并学会这些时间的表示方法,从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时间,并学会表示时间。同样以“时间的认识”的讲解为例,在讲解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块秒表,首先让学生认识秒表中的分针和秒针,然后让学生自己不断观察秒表中分针和秒针跳动的特点,从而总结出分针动一下(格)时秒针需要动多少下(格)。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在计数中认识到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而推导出时、分、秒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相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常用方法,对将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讲解,可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觉得新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从而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
  四、知识内容实际运用的生活化引导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数学知识的服务对象。教师要明白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学生只是懂得如何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题,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不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事例让学生领悟数学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分别扮演店主与消费者,锻炼运算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买东西的场景,从而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列举一些例子。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莫过于《喜羊羊与灰太狼》,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片的场景设计一个问题:“有一天懒羊羊想去蛋糕店买个青草蛋糕,但是现在囊中羞涩,也想买个实惠的性价比高的蛋糕。于是懒羊羊就想多转几个蛋糕店寻找一个比较好的蛋糕,第一个蛋糕店中的青草蛋糕比原价便宜了30%,之后就去了第二个蛋糕店,发现这里的青草蛋糕的价格为打七折。这可难倒了懒羊羊,它求助于聪明的同学们,那么谁能帮助懒羊羊呢?”这个问题实际上用到了我们学习的百分比的知识,学习认真的学生会发现这两个蛋糕的价格是一样的。这样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明白原来学好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井芳.再议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教学所想到的[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2]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3]刘祥旭.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4]肖广清.教材资源运用下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
  [5]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
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重组安克洛酶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整体评价,以支持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为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为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目的:研究我国南海海洋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和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从中寻找具有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为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采用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是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孩子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纠错是一门独特的教学艺术。下面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错误不可避免,只求昙花一现  数学教学过程因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的因素,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甚至意料之中的错误。可以这样说,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不
摘 要: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即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在练习中。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贯穿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问要讲求艺术,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得到成长,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提问艺术 发展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也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