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小班美术活动,很多一线老师都说难组织,因为孩子年龄小,有的孩子情绪还不稳定,有的孩子在教学活动的时候坐不住,更别提画画了!其实这就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阶段的幼儿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而是为了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师如果想组织好美术活动,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
一、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1.处在绘画的涂鸦期。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所以他想画某一物体,可是画出来却不是那个样子。明明是画一条直线,画出来却是歪歪扭扭的。有时只是毫无意义的“乱画”,孩子却非常开心!
2.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
这个阶段的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同时也很容易被老师设计的情境和教具所吸引。
3.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材料。
新奇的材料不完全是新的、没见过的东西,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物品改变了原有的用法,幼儿就会认为是很新奇的东西。比如说牙刷,美术活动时老师拿着牙刷,孩子们会好奇地问:“老师,牙刷拿到教室里干什么?”如果回答他们说:“可以画画呀。”他们会表现出惊奇的神情,并且非常愿意尝试用牙刷画画。
例如,小班纸工活动“花儿开放了”,制作小花的材料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次性塑料勺子,小花盆是酸奶盒子,就是这些孩子们最熟悉的物品,却成了新奇的材料,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4.偏爱鲜艳的颜色。
这个阶段的幼儿绝大多数喜欢红色、蓝色、黄色这些鲜艳的颜色。
以上是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特别是刚入园不久的幼儿)还不习惯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常规不是很好,所以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经过实践和研讨,我们认为小班美术活动要有“情趣”,就是指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创设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能诱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
二、合理创设情境,让幼儿快乐地创作
1.创设故事化的情境,让幼儿有目的的创作。
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充满情趣、情节丰富的故事能把幼儿带入美好的童话世界,也能让幼儿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
案例1:小班绘画活动“芝麻饼干”,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点”的技能,活动开始的时候老师编了一个故事:小猪最喜欢吃芝麻饼干了,甜甜的饼干上撒满香香的芝麻,哎呀,太好吃了!可是今天的饼干上一颗芝麻也没有,小猪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猪在饼干上撒上芝麻吗?孩子们都抢着说“我来撒、我愿意!”幼儿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他们投入在故事情境中,没有孩子点了几下就不点了,每块饼干上都是满满的芝麻!原本枯燥的点画也变得有趣了!
案例2:小班粘贴活动“小鸡”,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两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创作。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小班美术活动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案例1:小班绘画活动“漂亮的衣服”,老师用纸给每个孩子剪了一件背心,孩子们用颜料装饰背心,装饰好了就套在身上,孩子们特别喜欢,都努力把自己的这件衣服画得漂亮些。
案例2:小班绘画活动“吃火锅”,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画圆,老师创设了吃火锅的情境,给每位孩子制作了一个火锅,请孩子们往火锅里面烫各种丸子,丸子是圆圆的,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说“我下的是鱼丸子,我下的是牛肉丸子!”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会发现,原来创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
3.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创作。
幼儿天性爱玩,如果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将玩的因素渗透到学习中,视美术活动为“游戏”,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将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创作的积极性。
案例1:小班美术活动“看烟花”,请孩子用抽纸搓成小团,沾满颜料,然后扔在黑色卡纸上,纸团上的颜料在黑卡纸上溅开,就像绽放的烟花,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形式,不停地扔。特别是老师说这个纸团要使劲扔,烟花才能好看,孩子们就好高兴,用很大劲扔!
案例2:小班绘画活动“花窗帘”,一研的时候老师请孩子穿着鞋子,踩上颜料后在白布上印花,孩子们不觉得是在画画,感觉就像在玩游戏,特别开心!活动结束了还有孩子跑上去踩踩。到了三研,从作品的美观角度出发,老师把形式改变了一下,每位幼儿都有一条小窗帘,用手和脚一起印花,效果一样很好!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结束时老师带着孩子把自己创作的窗帘挂在窗户上,游戏的情境贯彻始终,孩子对整个活动的兴趣能持久的保持,专注、投入地完成活动。有趣的游戏化情境,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玩游戏,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先感受后表达,边体验边创作,极大地提高了美术教育活动的质量。情境教学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1.处在绘画的涂鸦期。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所以他想画某一物体,可是画出来却不是那个样子。明明是画一条直线,画出来却是歪歪扭扭的。有时只是毫无意义的“乱画”,孩子却非常开心!
2.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
这个阶段的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同时也很容易被老师设计的情境和教具所吸引。
3.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材料。
新奇的材料不完全是新的、没见过的东西,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物品改变了原有的用法,幼儿就会认为是很新奇的东西。比如说牙刷,美术活动时老师拿着牙刷,孩子们会好奇地问:“老师,牙刷拿到教室里干什么?”如果回答他们说:“可以画画呀。”他们会表现出惊奇的神情,并且非常愿意尝试用牙刷画画。
例如,小班纸工活动“花儿开放了”,制作小花的材料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次性塑料勺子,小花盆是酸奶盒子,就是这些孩子们最熟悉的物品,却成了新奇的材料,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4.偏爱鲜艳的颜色。
这个阶段的幼儿绝大多数喜欢红色、蓝色、黄色这些鲜艳的颜色。
以上是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特别是刚入园不久的幼儿)还不习惯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常规不是很好,所以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经过实践和研讨,我们认为小班美术活动要有“情趣”,就是指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创设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能诱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
二、合理创设情境,让幼儿快乐地创作
1.创设故事化的情境,让幼儿有目的的创作。
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充满情趣、情节丰富的故事能把幼儿带入美好的童话世界,也能让幼儿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
案例1:小班绘画活动“芝麻饼干”,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点”的技能,活动开始的时候老师编了一个故事:小猪最喜欢吃芝麻饼干了,甜甜的饼干上撒满香香的芝麻,哎呀,太好吃了!可是今天的饼干上一颗芝麻也没有,小猪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猪在饼干上撒上芝麻吗?孩子们都抢着说“我来撒、我愿意!”幼儿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他们投入在故事情境中,没有孩子点了几下就不点了,每块饼干上都是满满的芝麻!原本枯燥的点画也变得有趣了!
案例2:小班粘贴活动“小鸡”,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两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创作。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小班美术活动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案例1:小班绘画活动“漂亮的衣服”,老师用纸给每个孩子剪了一件背心,孩子们用颜料装饰背心,装饰好了就套在身上,孩子们特别喜欢,都努力把自己的这件衣服画得漂亮些。
案例2:小班绘画活动“吃火锅”,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画圆,老师创设了吃火锅的情境,给每位孩子制作了一个火锅,请孩子们往火锅里面烫各种丸子,丸子是圆圆的,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说“我下的是鱼丸子,我下的是牛肉丸子!”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会发现,原来创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
3.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创作。
幼儿天性爱玩,如果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将玩的因素渗透到学习中,视美术活动为“游戏”,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将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创作的积极性。
案例1:小班美术活动“看烟花”,请孩子用抽纸搓成小团,沾满颜料,然后扔在黑色卡纸上,纸团上的颜料在黑卡纸上溅开,就像绽放的烟花,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形式,不停地扔。特别是老师说这个纸团要使劲扔,烟花才能好看,孩子们就好高兴,用很大劲扔!
案例2:小班绘画活动“花窗帘”,一研的时候老师请孩子穿着鞋子,踩上颜料后在白布上印花,孩子们不觉得是在画画,感觉就像在玩游戏,特别开心!活动结束了还有孩子跑上去踩踩。到了三研,从作品的美观角度出发,老师把形式改变了一下,每位幼儿都有一条小窗帘,用手和脚一起印花,效果一样很好!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结束时老师带着孩子把自己创作的窗帘挂在窗户上,游戏的情境贯彻始终,孩子对整个活动的兴趣能持久的保持,专注、投入地完成活动。有趣的游戏化情境,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玩游戏,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先感受后表达,边体验边创作,极大地提高了美术教育活动的质量。情境教学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