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实行循环经济是保障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循环经济的运行必须遵守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也就是3R原则。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
中国经济二十年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现在要在发展前面加上两个字的话,我想那将是科学发展。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的意义,它将使我国经济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发展。“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不坏,70年代也还可爱,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这些反映了近一二十年,人们过分对自然的征服与开发,忽视了自然资产的损失,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的国情都要求我们以循环经济模式替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 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危害。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将近4000万吨左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三、 循环经济的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和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例如,通过制造轻型汽车来替代重型汽车,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节省能源,仍可满足消费者乘车的安全标准和出行要求。在消费中,人们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2.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该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垃圾。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制造商和生产者应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对消费而言,应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可以使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在工业生产中,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行使用。
3.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例如“煤—电—建”模式,煤矿矸石変废为宝变成制砖厂的原料,电厂烧煤供电供暖,粉煤灰又成为水泥厂的原料,回收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进行余热发电。要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产品的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
中国经济二十年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现在要在发展前面加上两个字的话,我想那将是科学发展。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的意义,它将使我国经济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发展。“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不坏,70年代也还可爱,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这些反映了近一二十年,人们过分对自然的征服与开发,忽视了自然资产的损失,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的国情都要求我们以循环经济模式替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 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危害。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将近4000万吨左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三、 循环经济的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和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例如,通过制造轻型汽车来替代重型汽车,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节省能源,仍可满足消费者乘车的安全标准和出行要求。在消费中,人们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2.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该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垃圾。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制造商和生产者应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对消费而言,应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可以使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在工业生产中,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行使用。
3.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例如“煤—电—建”模式,煤矿矸石変废为宝变成制砖厂的原料,电厂烧煤供电供暖,粉煤灰又成为水泥厂的原料,回收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进行余热发电。要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产品的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