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科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存在问题,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不积极等。因此,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就成为教师需要注重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渗透方式
地理教学需要学生背诵大量的地理名词、自然气候以及其他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相比较其他文科来说,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在当前应试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核实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探究、自主思考等素养。下面,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方式进行探讨。
一、情境创设,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地理具有一定的逻理性,需要背诵很多的地理名词,并且记忆的知识量随着年纪的提升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还在使用固化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乐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降低。因此,教师可以将情境体验和导入环节相结合,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地理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乐趣的提升,进而有效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效掌握水循环的方式和规律,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习中,教师为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为学生举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图片,其中一个城市是我国的济南市,另外一个是法国城市。这两个城市都在经受暴雨的影响,济南市出现了内涝灾害,房屋和经济损失严重。可是,法国却没有出现这些灾害。想一想,为什么法国没有出现洪涝灾害?你们知道法国为什么被称为‘海绵城市’吗?”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后,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引入到学习活动中,都想了解其中的原因。接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海绵城市’的原因以及水循环等地理知识。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发展,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和意义,记忆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问题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思维拓展都能得到提升。而在地理学习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思考环境中,能自主提出问题,还能在此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产生问题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到深层次的问题和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空间意识较为薄弱,图片分享能力不强,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距离相隔较远,这会出现不同的气候环境。想一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同?”通过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或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情,为学生设计趣味的问题。如,海市蜃楼是幻觉吗?龙卷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可以借到东风?……学生体会到这些趣味的问题后,更想要了解地理知识。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培养自己的地理能力。
三、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地理认知
地理本身来源于生活中,是生活实际案例的总结和概括。如果直接为学生讲解地理文本,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知识的遗漏,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感受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并且为学生开展地理实践,学生兴趣也能得到有效发展,从而提高地理认知,培养地理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中国农业的选择。在时间和学校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北方黄土高原中高粱的种植、东北平原小麦的种植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农业需要的环境。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让学生感受不同于书本知识的内容。这样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以及实践体验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摆脱原有低效、枯燥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不斷的运用中保持地理学习的动力,实现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静.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013):79-80.
[2]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9):24-26.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渗透方式
地理教学需要学生背诵大量的地理名词、自然气候以及其他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相比较其他文科来说,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在当前应试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核实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探究、自主思考等素养。下面,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方式进行探讨。
一、情境创设,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地理具有一定的逻理性,需要背诵很多的地理名词,并且记忆的知识量随着年纪的提升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还在使用固化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乐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降低。因此,教师可以将情境体验和导入环节相结合,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地理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乐趣的提升,进而有效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效掌握水循环的方式和规律,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习中,教师为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为学生举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图片,其中一个城市是我国的济南市,另外一个是法国城市。这两个城市都在经受暴雨的影响,济南市出现了内涝灾害,房屋和经济损失严重。可是,法国却没有出现这些灾害。想一想,为什么法国没有出现洪涝灾害?你们知道法国为什么被称为‘海绵城市’吗?”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后,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引入到学习活动中,都想了解其中的原因。接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海绵城市’的原因以及水循环等地理知识。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发展,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和意义,记忆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问题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思维拓展都能得到提升。而在地理学习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思考环境中,能自主提出问题,还能在此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产生问题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到深层次的问题和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空间意识较为薄弱,图片分享能力不强,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距离相隔较远,这会出现不同的气候环境。想一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同?”通过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或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情,为学生设计趣味的问题。如,海市蜃楼是幻觉吗?龙卷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可以借到东风?……学生体会到这些趣味的问题后,更想要了解地理知识。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培养自己的地理能力。
三、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地理认知
地理本身来源于生活中,是生活实际案例的总结和概括。如果直接为学生讲解地理文本,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知识的遗漏,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感受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并且为学生开展地理实践,学生兴趣也能得到有效发展,从而提高地理认知,培养地理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中国农业的选择。在时间和学校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北方黄土高原中高粱的种植、东北平原小麦的种植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农业需要的环境。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让学生感受不同于书本知识的内容。这样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以及实践体验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摆脱原有低效、枯燥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不斷的运用中保持地理学习的动力,实现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静.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013):79-80.
[2]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