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常常遭遇“冷板凳”却是不争的事实。认清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作文教学的新出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 现状 原因
每年在高考后,各界教育界人士对当年的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品头论足时,笔者想到更多的是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为之深感担忧:长此以往,高中作文教学该走向何方呢?
作文分值历来被认为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常常遭遇“冷板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与高考阅卷中学生作文分值不会拉开太大的“功利”现实有关,但更与作文教学的“无效、无法”有关。很多学生见作文就摇头,很多教师(包括本人)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它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语感的再现,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笔者基本认同这一观点。
那么,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
1.从客观原因上看,高考所衍生的评价标准催生出了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
现时高考指挥棒的魔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围绕这根指挥棒所形成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高中作文教学也摆脱不了“唯高考是瞻”的俗套,我们习惯而且容易把高中作文教学或训练仅与高考联系起来,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高考《考纲》等成为了教师作文教学的行为准绳和工作指南,而《考纲》最终被浓缩成“分数”二字。因此,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博取高分的应试技能就成了多数中学教学管理的重心,成了广大教师作文教学的首选。高考的“君临天下”,使得众多尚待精心培养的高中生成为刻板模式的“牺牲品”。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尽管大家都认为新材料作文是目前最能让学生有话说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于是,教师就带领着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高考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高考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
同时,高中教学的功利性也制约了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数理化相对而言“见效”要快一些,于是,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自动地疏远甚至是放弃作文阅读或训练,将时间用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能很快“见效”的科目上去。语文教师尽管心里很是着急,担心学生学不好语文,写不好作文对今后的人生和工作有影响,但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也只好“干瞪眼”。
2.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主观方面的不足
2.1 作文备课:既无教案也无计划。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自己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这似乎在忽悠作文课了。
2.2 作文方式: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或材料,然后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目或材料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用60~80分钟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为之。
2.3 作文形式:前几年是话题作文,现在尤其在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中变成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了。随着高考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教师们便一股脑地采用材料作文形式,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步伐。其他形式的作文几乎一律无暇顾及。
2.4 作文批改:吃力不讨好。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施单向度的静态评价,学生负责写,教师负责改。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我写你改”,把作文交上,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如何批改,那全是教师的事。在教师看来,学生的作文都是些不成熟半成品,要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修改完善,并通过所做的终结性评判划出等级。在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隔膜。
精批细改、批全改的陈腐要求和做法,让教师苦不堪言,吃力不讨好。教师煞费苦心的批改,学生往往不当回事,他们所关心的不过是等级和分数而已,成绩好的,高兴一阵子;不好的,叹口气,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把本子塞到抽屉里完事。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功效。既知劳而无功,却还要继续干下去。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也极大地妨碍了作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评判缺少明确尺度和标准,批语往往信手涂抹,诸如“句子通顺”、“结构严谨”或“不简洁”、“不生动”之类,空洞单调,大而无当,学生看了不知所云,得不到应有的启发。
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只是总体上泛泛评价其不足。而对于如何使这样的劣质作文改过来则往往没有提出循序渐进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以,在作文讲评课后大多数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
2.5 作文效果:效果堪忧。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得高分,得到教师表扬,但很难保证下一次也能得高分。平时作文常能作为范文拿到班上朗读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到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好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往往自己都没有把握。
对上述五个方面作一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作文教学随意性大;(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作文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后的作文也让学生似雾里看花,得不到多大的启发。
当然,从教师因素看,如师资水平下滑,教学观念滞后;从学生因素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都是经过各“省重”、“市重”层层选拔后留下的,学生不论素质或水平都参差不齐,加上受教学资源匮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外界的了解甚少,缺乏生活的感悟、体验,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作文水平自然很低。这些都使高中作文教学捉襟见肘。
以上情况,让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面对作文教学往往倍感困惑:长此以往,“文”将更难“文”。
参考文献
[1] 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课程•教材•教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现状 原因
每年在高考后,各界教育界人士对当年的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品头论足时,笔者想到更多的是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为之深感担忧:长此以往,高中作文教学该走向何方呢?
作文分值历来被认为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常常遭遇“冷板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与高考阅卷中学生作文分值不会拉开太大的“功利”现实有关,但更与作文教学的“无效、无法”有关。很多学生见作文就摇头,很多教师(包括本人)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它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语感的再现,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笔者基本认同这一观点。
那么,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
1.从客观原因上看,高考所衍生的评价标准催生出了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
现时高考指挥棒的魔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围绕这根指挥棒所形成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高中作文教学也摆脱不了“唯高考是瞻”的俗套,我们习惯而且容易把高中作文教学或训练仅与高考联系起来,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高考《考纲》等成为了教师作文教学的行为准绳和工作指南,而《考纲》最终被浓缩成“分数”二字。因此,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博取高分的应试技能就成了多数中学教学管理的重心,成了广大教师作文教学的首选。高考的“君临天下”,使得众多尚待精心培养的高中生成为刻板模式的“牺牲品”。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尽管大家都认为新材料作文是目前最能让学生有话说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于是,教师就带领着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高考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高考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
同时,高中教学的功利性也制约了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数理化相对而言“见效”要快一些,于是,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自动地疏远甚至是放弃作文阅读或训练,将时间用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能很快“见效”的科目上去。语文教师尽管心里很是着急,担心学生学不好语文,写不好作文对今后的人生和工作有影响,但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也只好“干瞪眼”。
2.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主观方面的不足
2.1 作文备课:既无教案也无计划。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自己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这似乎在忽悠作文课了。
2.2 作文方式: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或材料,然后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目或材料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用60~80分钟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为之。
2.3 作文形式:前几年是话题作文,现在尤其在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中变成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了。随着高考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教师们便一股脑地采用材料作文形式,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步伐。其他形式的作文几乎一律无暇顾及。
2.4 作文批改:吃力不讨好。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施单向度的静态评价,学生负责写,教师负责改。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我写你改”,把作文交上,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如何批改,那全是教师的事。在教师看来,学生的作文都是些不成熟半成品,要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修改完善,并通过所做的终结性评判划出等级。在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隔膜。
精批细改、批全改的陈腐要求和做法,让教师苦不堪言,吃力不讨好。教师煞费苦心的批改,学生往往不当回事,他们所关心的不过是等级和分数而已,成绩好的,高兴一阵子;不好的,叹口气,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把本子塞到抽屉里完事。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功效。既知劳而无功,却还要继续干下去。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也极大地妨碍了作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评判缺少明确尺度和标准,批语往往信手涂抹,诸如“句子通顺”、“结构严谨”或“不简洁”、“不生动”之类,空洞单调,大而无当,学生看了不知所云,得不到应有的启发。
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只是总体上泛泛评价其不足。而对于如何使这样的劣质作文改过来则往往没有提出循序渐进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以,在作文讲评课后大多数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
2.5 作文效果:效果堪忧。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得高分,得到教师表扬,但很难保证下一次也能得高分。平时作文常能作为范文拿到班上朗读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到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好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往往自己都没有把握。
对上述五个方面作一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作文教学随意性大;(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作文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后的作文也让学生似雾里看花,得不到多大的启发。
当然,从教师因素看,如师资水平下滑,教学观念滞后;从学生因素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都是经过各“省重”、“市重”层层选拔后留下的,学生不论素质或水平都参差不齐,加上受教学资源匮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外界的了解甚少,缺乏生活的感悟、体验,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作文水平自然很低。这些都使高中作文教学捉襟见肘。
以上情况,让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面对作文教学往往倍感困惑:长此以往,“文”将更难“文”。
参考文献
[1] 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