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重新分类,将类竖直上抛的运动另分一类,提出了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加以总结,提出了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二”的特点。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 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
现用的高中物理教材与各种参考资料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两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初速度v0方向与加速度α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v0方向与加速度α方向相反,将竖直上抛运动以及类竖直上抛运动归类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笔者认为根据竖直上抛运动以及类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可将此类运动另分一类,称之为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可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三类:
纯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任何时刻(位置)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纯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任何时刻(位置)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先做纯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0后,再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类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α的大小和方向都是恒定的,但速度方向改变了一次,经历了一往一返,所以命名为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代表: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性极强,可概括为“四个二”,并推广为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一个“二”——两个特征物理量: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2g ,上升到多大高度所用时间t=v0g。
第二个“二”——两个对称性:速度的对称性,即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上升=v下降 。时间对称性,即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经过同一高度所用时间相等,t上升=t下降 。
第三个“二”——两种处理方法:
(1)分段法。上升过程为纯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一般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所以加速度 为负值,上升阶段也可用逆向思维,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纯粹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一般默认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所以下降阶段加速度 为正值,分段法规定了两次正方向。
(2)整体法。在竖直上抛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 恒定,方向竖直向下,只规定了一次正方向,规定向上为正方向。
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12gt2
速度公式:v21-v20=-2gh
学生往往难理解这三个公式为什么能够描述整个往返过程的运动,笔者认为,可以从v-t 图像的角度进行说明,如右图所示,竖直上抛运动的 图像是一次函数,由于加速度恒定,所以0-t1 时间的直线与 以后的直线是同一直线,可以用同一个一次函数图像来描述,在这个竖直上抛运动中,这个一次函数就是vt=v0-gt 。由于学生对整体法运用常常出错,所以提出第四个“二”。
第四个“二”——整体法运用的两项注意:速度方向注意,上升段速度取正值,下降段速度取负值;位移方向注意,抛出点以上位移为正值,抛出点一下位移为负值。
将竖直上抛运动旋转90° 时就可推广成水平面的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1:一物体以v0=10m/s ,α=-2m/s2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速度vt=-18m/s 时,经历的时间和发生的位移?
向右过程v0=10m/s,α=-2m/s2,速度为0
向左过程
分析:根据四个“二”可以计算向右移动的最大位移、最长时间,向右运动与向左运动经同一水平距离所用时间相等,经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从O点出发时速度为10m/s 回到O点速度为 -10m/s,-18m/s的位置一定在 O点左方。这个题目可用整体法和分段法来解。
例题2:如图所示,长度L=1m ,质量M=0.25 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2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位于木板的左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现突然给木板一向左的初速度v0=2m/s,同时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10N ,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g=10m/s2 ,求:物块最终在木板上的位置。
分析:由题意知物块向右加速,木板做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向左匀减速,再向右匀加速),物块与木板间,f=μmg=2N ,物块α1=F-fm=4m/s2,木板α2=fm=8m/s2,当二者具有共同速度时,一直匀加速下去,所以α1t=-v0+α2t ,得t=0.5s ,两者速度v=α1t=2m/s ,由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对称性可知,木板此时恰好回到原位置,位移为0,物块位移s=12α1t=0.5m,所以物块停在木板的中点。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 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
现用的高中物理教材与各种参考资料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两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初速度v0方向与加速度α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v0方向与加速度α方向相反,将竖直上抛运动以及类竖直上抛运动归类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笔者认为根据竖直上抛运动以及类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可将此类运动另分一类,称之为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可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三类:
纯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任何时刻(位置)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纯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任何时刻(位置)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先做纯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0后,再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类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α的大小和方向都是恒定的,但速度方向改变了一次,经历了一往一返,所以命名为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代表: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性极强,可概括为“四个二”,并推广为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一个“二”——两个特征物理量: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2g ,上升到多大高度所用时间t=v0g。
第二个“二”——两个对称性:速度的对称性,即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上升=v下降 。时间对称性,即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经过同一高度所用时间相等,t上升=t下降 。
第三个“二”——两种处理方法:
(1)分段法。上升过程为纯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一般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所以加速度 为负值,上升阶段也可用逆向思维,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纯粹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一般默认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所以下降阶段加速度 为正值,分段法规定了两次正方向。
(2)整体法。在竖直上抛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 恒定,方向竖直向下,只规定了一次正方向,规定向上为正方向。
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12gt2
速度公式:v21-v20=-2gh
学生往往难理解这三个公式为什么能够描述整个往返过程的运动,笔者认为,可以从v-t 图像的角度进行说明,如右图所示,竖直上抛运动的 图像是一次函数,由于加速度恒定,所以0-t1 时间的直线与 以后的直线是同一直线,可以用同一个一次函数图像来描述,在这个竖直上抛运动中,这个一次函数就是vt=v0-gt 。由于学生对整体法运用常常出错,所以提出第四个“二”。
第四个“二”——整体法运用的两项注意:速度方向注意,上升段速度取正值,下降段速度取负值;位移方向注意,抛出点以上位移为正值,抛出点一下位移为负值。
将竖直上抛运动旋转90° 时就可推广成水平面的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1:一物体以v0=10m/s ,α=-2m/s2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速度vt=-18m/s 时,经历的时间和发生的位移?
向右过程v0=10m/s,α=-2m/s2,速度为0
向左过程
分析:根据四个“二”可以计算向右移动的最大位移、最长时间,向右运动与向左运动经同一水平距离所用时间相等,经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从O点出发时速度为10m/s 回到O点速度为 -10m/s,-18m/s的位置一定在 O点左方。这个题目可用整体法和分段法来解。
例题2:如图所示,长度L=1m ,质量M=0.25 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2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位于木板的左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现突然给木板一向左的初速度v0=2m/s,同时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10N ,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g=10m/s2 ,求:物块最终在木板上的位置。
分析:由题意知物块向右加速,木板做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向左匀减速,再向右匀加速),物块与木板间,f=μmg=2N ,物块α1=F-fm=4m/s2,木板α2=fm=8m/s2,当二者具有共同速度时,一直匀加速下去,所以α1t=-v0+α2t ,得t=0.5s ,两者速度v=α1t=2m/s ,由往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对称性可知,木板此时恰好回到原位置,位移为0,物块位移s=12α1t=0.5m,所以物块停在木板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