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做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案导学法可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 学案导学法;新课改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做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学案导学法可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2]“学案导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的有机统一,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中,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
二、学案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紧跟时代节拍,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在观念上充分体现了课改的要求,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设置了较多的讨论、观察题,从中折射出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在形式上创设情境,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6]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都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宏观把握,从细节入手,认真编写学案,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实现课时目标和对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
(一)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法的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和“学”为手段。
1.学案
作为一个学习方案,学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预习导引、课堂互动、技能训练三个部分,逻辑上形成了完整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预习导引”为教师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置的预习栏目。学习目标围绕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要求。设置的预习栏目应包括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结构等,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训练,学生完成此阶段学习后,能对本课时的知识体系有较完整的了解,对其基本知识点有所把握。
“课堂互动”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也包括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栏目,将所学内容引入综合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讨论、动手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新课标,围绕本课时重点难点进行设置,并渗透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学生进行此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总结。
“技能训练” 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技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对照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与实施复习计划。
2. 导学
“导学”既涵盖教师的“导”,又涵盖学生的“学”,二者的互动也非常重要。
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组织学习、引导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贯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关键是每位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将其融入学案的编写中,学案才能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点拨的责任,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高中新课标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编写学案时,应摒弃以前的教案备课法,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互动部分掌握主动。
三是“导”与“学”的互动。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学案的使用
简单来讲,学习活动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学案上提出自学知识目标,设置知识架构,让学生了解该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阶段,必然存在一些学生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课堂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相互讨论。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可使学生在争论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后巩固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完成学案中的技能训练部分,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和归纳,也要对学案上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学习方法和经验。
三、学案导学法与新课改的关系
1.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这一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更难有所创新,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新课改中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更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就要求必须改革教学的方法。
学案导学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的作用,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合作性学习,不失为一种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2.教师角色的应及时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考得好分数,新课改的实施和学案导学法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变成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引导者、帮助者,在探究过程中与学生能平等地、朋友式地交流与合作。
3.必须把握好学案的深度和难度
化学新课程教科书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的编写方式,教师教学和编写学案时应注意把握好教学深度和难度。由于新旧教科书之间的跨度很大,大多数教师感到不适应,容易对新教科书的基本理念理解不透彻,误以为教材知识点太单薄。教师教学和编写学案时应该避免任意拔高教学目标、盲目扩大知识容量,时刻要与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衷保持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Z].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刘东升. “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 8.
3 王振功,赵泽建,段春生等. 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24), 4.
4 周胜师. 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 2009, 33.
5 崔克勤. 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探究性教学浅议[J]. 华章, 2008, 8.
6 李亚军.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初步认识[J]. 理化生教学, 2009, 6.
【关键词】 学案导学法;新课改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做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学案导学法可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2]“学案导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的有机统一,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中,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
二、学案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紧跟时代节拍,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在观念上充分体现了课改的要求,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设置了较多的讨论、观察题,从中折射出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在形式上创设情境,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6]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都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宏观把握,从细节入手,认真编写学案,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实现课时目标和对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
(一)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法的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和“学”为手段。
1.学案
作为一个学习方案,学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预习导引、课堂互动、技能训练三个部分,逻辑上形成了完整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预习导引”为教师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置的预习栏目。学习目标围绕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要求。设置的预习栏目应包括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结构等,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训练,学生完成此阶段学习后,能对本课时的知识体系有较完整的了解,对其基本知识点有所把握。
“课堂互动”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也包括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栏目,将所学内容引入综合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讨论、动手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新课标,围绕本课时重点难点进行设置,并渗透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学生进行此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总结。
“技能训练” 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技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对照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与实施复习计划。
2. 导学
“导学”既涵盖教师的“导”,又涵盖学生的“学”,二者的互动也非常重要。
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组织学习、引导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贯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关键是每位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将其融入学案的编写中,学案才能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点拨的责任,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高中新课标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编写学案时,应摒弃以前的教案备课法,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互动部分掌握主动。
三是“导”与“学”的互动。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学案的使用
简单来讲,学习活动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学案上提出自学知识目标,设置知识架构,让学生了解该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阶段,必然存在一些学生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课堂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相互讨论。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可使学生在争论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后巩固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完成学案中的技能训练部分,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和归纳,也要对学案上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学习方法和经验。
三、学案导学法与新课改的关系
1.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这一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更难有所创新,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新课改中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更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就要求必须改革教学的方法。
学案导学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的作用,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合作性学习,不失为一种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2.教师角色的应及时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考得好分数,新课改的实施和学案导学法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变成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引导者、帮助者,在探究过程中与学生能平等地、朋友式地交流与合作。
3.必须把握好学案的深度和难度
化学新课程教科书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的编写方式,教师教学和编写学案时应注意把握好教学深度和难度。由于新旧教科书之间的跨度很大,大多数教师感到不适应,容易对新教科书的基本理念理解不透彻,误以为教材知识点太单薄。教师教学和编写学案时应该避免任意拔高教学目标、盲目扩大知识容量,时刻要与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衷保持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Z].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刘东升. “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 8.
3 王振功,赵泽建,段春生等. 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24), 4.
4 周胜师. 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 2009, 33.
5 崔克勤. 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探究性教学浅议[J]. 华章, 2008, 8.
6 李亚军.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初步认识[J]. 理化生教学, 2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