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生活和语言文字的桥梁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you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编排的,有古诗,有童话,有人物故事。“春风暖暖的,春雨细细的。我们来读读春天的诗篇,听听春天的故事吧。”其中《找春天》一课是儿童文学作家经绍珍写的一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的散文,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寻找春天的兴奋情景。
  一、文本特点
  1.寻找的过程,充满情趣。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课题中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是早春时节,意在呼唤我们——找春天去吧!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整篇课文不到200字,除了“寻找”“找哇找哇”,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寻找的乐趣。“找”,让阅读成为寻找、发现的过程,也激发学生找春天去: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
  2.小小的标点,耐人寻味。(1)感叹号。三个“春天来了!”看似一模一样的句子,只因在文中不同的位置,表达的情感也有细微的差别。前两句“春天来了”,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独立成段,表达的是经过季节的轮回交替,又迎来了春天的喜悦心情。还有一句在结尾一段的首句,那是孩子们寻寻觅觅,找到了春天的踪迹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2)问号。第4~7自然段,句末都用上了问号。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是联想:想象成春天的眉毛和眼睛,仿佛春天是一个姑娘;想象成春天的音符和琴声,仿佛春天是一首乐曲。这样的问句,是疑问?是,但又无须作答,表达的效果在于对美的生动表达,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3)省略号。“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是孩子们找到的春天的踪迹,也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就在我们身边,快快去寻找吧。它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与文中的泡泡“我们也去找春天吧!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也是一个意思。
  3.优美的语言,生动传神。课文的语句富有节奏感,如“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连续几个四字短语,描绘出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把孩子们急不可待寻找春天的样子刻画得生动、传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的运用独具匠心,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读者对“寻春之旅”充满遐想。第4~7自然段,用了相同的句式“……,那是春天的……吧?”。前半句是早春的景象,后半句是丰富灵动的想象。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了孩子们是如何找春天的,同时也说明春天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有形体的,既生动,又形象。全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4.简单的插图,触发想象。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田间小路蜿蜒,由近及远,层次分明。近处,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寻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來,使人情不自禁地也想加入这“找春天”的行列之中。远处孩子们的活动仿佛因为远而看不清了,除了隐约的山坡和草地也没有更为丰富的景物,而这样的简简单单恰恰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建议
  1.多样奇妙的朗读体验。朗读文本,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朗读指导的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语。从“脱掉”“冲出”“奔向”三个连续的动词来体会几个孩子寻找春天时无比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朗读时语速较快,要重读这几个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头脑里要有“含羞的小姑娘”的画面,读得轻而缓;“找哇找哇”的“哇”字,要读得气息深长,读出耐心仔细寻找又满怀期待之情。
  (2)体会语气语调。如何读出疑问句的语气,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朗读第4~7自然段可以继续加以练习,读出尾音上扬的语调。同时,要指导读好重音,但值得注意的是,重音,不能机械地认为是加重声音、加大音量,除了重音重读之外,还有轻读、拖长、快中显慢等不同的处理。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示范朗读。
  (3)变化朗读形式。比如,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进行问答式朗读:(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或“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还有一种师生合作的唱叹式:树木吐出点点嫩芽——我们看到了它!小溪叮叮咚咚——我们听到了它!野花散发淡淡清香——我们闻到了它!……
  2.诗意美好的品读感悟。
  (1)说一说:眼中的春天。导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春天来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说植物动物,有的说天气变化,有的说人们的活动等。说什么、说得怎么样,这儿不作过高要求,只要把意思说明白、句子正确通顺即可。
  (2)品一品:诗中的春天。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那诗一般的语言,仿佛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品词析句,加上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在品读文字的基础上,直观欣赏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还可以用优美欢快的歌曲配乐朗读,把音乐美、图画美与语言文字的美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另外,本课的板书可采用简笔画的设计,把学生们在品读过程中找到的春天一一勾画出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
  (3)赞一赞:心中的春天。课文学完了,眼前画面的美,文中语言的美,定会让学生激发起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这时,鼓励学生用美美的朗读,或用一两句话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
  3.规范灵动的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认14个生字,这些字字形较复杂,易读错的字较多,识记难度大。要求会写的生字有9个,6个左右结构,3个上下结构。建议按以下方式组织生字教学:   (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正确认读。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做到读准字音。
  (2)分类呈现,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第1组:柳枝 嫩芽 杜鹃 喜鹊 桃花 杏花
  这是一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教学时,教师可用出示图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比如,出示多种植物嫩芽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辨一辨,增加其感性认识,同时再配合音符图片,把嫩芽和音符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有什么相似之处,然后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句话,为阅读理解做铺垫。“杜鹃 喜鹊”“桃花 杏花”分别是春天里具有代表性的鸟儿和花儿,也可以借助图片辨认,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2组:探出 吐出 触到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这是一组动词,可通过动作演示加以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早春的小草,做“慢慢探出”的动作,体会“探”的新奇;用手指触一触自己的脸颊,感受“触”的轻、快。品读中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触到了什么?会是什么感觉?让这样词语理解和课文学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做一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动作,相机体会了“害羞”的意思。
  第3组:脱掉棉袄 冲出家门 寻找春天
  这是一组含有生字“脱、袄、冲、寻”的四字词语,都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重在语境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像“害羞”“音符”“荡秋千”等词语的意思,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在品读环节中必须回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体会。
  (3)揭示规律,有机渗透汉字文化。本课生字以形声字居多,可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的方法记字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几个生字,根据每个字的构字特点稍作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初步感受汉字文化。
  (4)结构归类,关注细节指导书写。
  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有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可以归类集中指导,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自主发现规律后,再指导临写。3个上下结构的字,“寻”是上窄下宽,“杏”是上宽下窄,可以对比书写。“荡”是上扁下宽,三点水要写在草字头的下面;第七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姑、吐、杏”都有一个部件“口”,但位置不同,写法也有细微的差别。
  4.自由开放的语文实践。课后练习“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学习题,既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又要完成语言的积累运用,而且给了学生在表达形式上的自主选择。
  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拓展,如——
  读春天:朗读文中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课外的有關春天的诗文。
  唱春天。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画春天。把看到的春景画下来,涂上色彩。
  写春天。用简单的几个句子,写出自己发现的春天。
  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融合,架起生活和学习语言文字的桥梁。
其他文献
“一课多磨”对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来说再熟悉不过,查阅相关材料易知用“磨”组词可以有数十种之多,本文仅从“研磨”“磨炼”和“磨合”三个方面简要叙述“磨课”活动的价值。就此内容,在《云南教育》2018年第9期“基于‘一课多Mo’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一)”一文中已初略介绍,在这里将对其内涵及价值试图详细说明。  一、关于“一课多磨”  1.“研磨”一词的本意主要有两个,一是指“用工具研成粉末”;还可
期刊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课程。品德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在品德课教学设计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品德课教学中的活动普遍存在着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有的活动没有明
期刊
教材分析:  《珍珠泉》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作者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清、深、绿以及冒不完的水泡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泉水涌动的特点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代了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
期刊
文言文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不但能提高学生掌握与运用汉语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文言文打
期刊
读书看到一则故事,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心境,我深以为然。  25年前,我刚好初中毕业,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考上师范,当一名教师。当我接到梦寐以求的师范录取通知书时,心里的激动无以言表,感到无比幸福。  22年前,我踏上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成了一名真正的教师。最记得第一次到任教学校报到的情景:那是一所年久失修的破旧学校,东面是学校大门,西、南、北面均有房屋,北边的房屋最大,也最破旧。走进房间,我看到这
期刊
到普洱出差途中,遇到了一个茶坊店主,她出身于一个世代做茶的家族。交流间,我发现她对茶千百年来的历史、茶道和茶艺等都很熟悉。听着她的介绍,我仿佛乘上了一叶扁舟,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划曳而来,深深地陶醉其中。我从未想到,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正当我被她的讲述深深吸引的时候,她忽然说:“我专心研究茶17年,但是越研究越发现自己不懂得茶。”  这句话似乎叩响了我心中的某一根弦,如果不是真的研究过,真的体会到了茶
期刊
上课伊始,刘力教授就为我们提出了作为校长需要思考的一系列问题:“校长应该是怎样的人?”“一流学校该有怎样的历史使命?”“校长应该有怎样的哲学眼光和办学思想?”……这些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我,也触动了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因此,在新形势下,作为校长,应该加强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和认识,做一个“思想
期刊
每次期末考试结束,改卷任务分下来之后,我们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参考答案拿来没有?我们钟爱参考答案,这是有目共睹的,拿着它,就仿佛手握一柄尚方宝剑,判起卷子来,底气十足。然而,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学科,又岂是一个参考答案能囊括得了的?于是,问题来了。  案例一:把“小鳥在树枝上叫”这句话改为拟人句。一个学生改成“小鸟在树上伤心地叫着”。阅卷教师判为错,理由是参考答案为“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拟人,《现
期刊
2003年7月,禄丰这座小城异常热闹,酷暑阻挡不了我们这群求职者奔波的步伐,街上的冷饮摊被我们挤得火爆,尽管吃着冷饮,但身上的汗水还是不停地往下滴。我期盼已久的“三尺讲台”之梦啊,“想说爱你”不容易,尤其是面对我县历史上首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真不知该如何去做好下一步的复习准备?正处于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我们,对新课程中一些主要的教育理念完全陌生,那些在校所学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理
期刊
2016年隆阳区提出“田园教育”理念,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倡导一种师法自然田园、注重精神成长、强调劳动教育、着眼于新时期最佳发展的区域性教育发展范式。  永昌中心学校从田园教育理念出发,确立了美丽田园的办学品牌,坚持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辖区内各小学凸显了“春雨田园”“尚美田园”“农耕田园”等思想体系,并相继开展了田园环境、田园课堂、田园校本课程等系列化校本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