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真情与健康写作。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要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保留住孩子的“生命本色”。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担负着这个沉重的使命,也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 “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追求独立的个性日益突出;他们活泼、想学,但又基础薄弱;他们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又认识不足。这个时期的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不愿意受到限制,所以课堂作文教学既要有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又要让学生合理的畅想,保留住学生的“生命本色”。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传授学生“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使用好合理的工具去搭建他们心中的“大厦”。
1.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构思、遣词、造句、修改的知识等。
2.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写作知识。
3.写作方法的知识,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
4.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联想、想像等。
5.写作技巧的知识,如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修辞等。
6.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与方法、调查、访问、采访、笔记等。
学生有了写作知识与技巧并不代表就能够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对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题材匮乏,那些所谓的知识与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必然对写作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岂不成了无源之水吗?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如何才能对学生有效引导,不吐不快呢?
一、要有丰富的积累。
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这“物”是什么?是生活认识上的积累。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所以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观察生活,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让学生开阔眼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作文有了充足的“源”,写作时自然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活水”了。
二、要有大量的阅读。
要提高语文水平,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要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的目录,有的放矢。
三、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它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热爱祖国,确立报国之志,实践效国之行。
四、选择适当的作文形式。
近来,作文教学模式化,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比比皆是,个性之作如凤毛麟角。因而,应多采用自由作文,这更有利于学生发掘出自身的作文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大量的书本阅读,有了明确的目的,作文时就能做到“心口如一,言文一致”。
“率真”是孩子的生命本色,一如“锈迹”是古钱币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住自己的生命本色才最有价值。在日常的作文训练当中,留住学生的兴趣,留住学生的生命本色,这才是课堂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担负着这个沉重的使命,也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 “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追求独立的个性日益突出;他们活泼、想学,但又基础薄弱;他们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又认识不足。这个时期的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不愿意受到限制,所以课堂作文教学既要有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又要让学生合理的畅想,保留住学生的“生命本色”。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传授学生“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使用好合理的工具去搭建他们心中的“大厦”。
1.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构思、遣词、造句、修改的知识等。
2.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写作知识。
3.写作方法的知识,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
4.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联想、想像等。
5.写作技巧的知识,如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修辞等。
6.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与方法、调查、访问、采访、笔记等。
学生有了写作知识与技巧并不代表就能够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对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题材匮乏,那些所谓的知识与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必然对写作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岂不成了无源之水吗?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如何才能对学生有效引导,不吐不快呢?
一、要有丰富的积累。
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这“物”是什么?是生活认识上的积累。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所以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观察生活,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让学生开阔眼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作文有了充足的“源”,写作时自然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活水”了。
二、要有大量的阅读。
要提高语文水平,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要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的目录,有的放矢。
三、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它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热爱祖国,确立报国之志,实践效国之行。
四、选择适当的作文形式。
近来,作文教学模式化,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比比皆是,个性之作如凤毛麟角。因而,应多采用自由作文,这更有利于学生发掘出自身的作文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大量的书本阅读,有了明确的目的,作文时就能做到“心口如一,言文一致”。
“率真”是孩子的生命本色,一如“锈迹”是古钱币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住自己的生命本色才最有价值。在日常的作文训练当中,留住学生的兴趣,留住学生的生命本色,这才是课堂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