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策略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这一现象凸显,导致离婚率不断攀升,随之涌现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子女。这部分人已然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人的教育问题也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出发,简单说一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对离异家庭学生问题的几点教育措施和想法。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造成对性格的不良影响
  孩子能生活在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中是很幸福和幸运的。对于家庭来说,一旦父母感情破裂,离异,就意味着这个家开始支离破碎,其中受伤害最大的当属孩子,特别是未成年人他们会觉得他们的世界瞬间崩塌了,父母不再爱自己了,情感出现缺失。父母如果在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翻旧账,甚至是大打出手,那么伤害会更大,孩子会变得烦躁,不安,暴力,敏感,甚至觉得父母的争吵正是因为自己的不听话,充满紧张感和不安,进而形成自卑、孤僻、懦弱等性格,情绪无法自控,喜怒无常。如果这些情绪在没有得到关注和释放,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比如孩子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时间一长还会患上抑郁症和精神障碍等疾病。
  (二)对于行为的不良影响
  父母离异,会造成对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对孩子的家庭教养和学习习惯以及监督上造成疏忽或是缺乏。最终造成孩子行为异常。通常表现在孩子会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对监护人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导致孩子的行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易敏感,在学校不容易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久而久之,内心会感到孤独、无助觉得世界对他不公。这个时候学生会沉迷于自己封闭的世界,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进而就会产生厌学,无心向学的情绪和行为,最终走向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行为的发生。
  (三)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许多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后,精神状态不佳,学习状态每况愈下,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最终导致成绩飞速下滑。这就会导致儿童知识水平不如同龄人,必然会限制其智力的发展。不管父母离异时间长短,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始终都在。所以说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
  二、正确地自我认识
  离异家庭子女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常常带有自我偏见,他们喜欢与同龄的完整家庭子女进行比较,以此来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喜欢在与人们的接触之中,通过以此作为认识自我的手段,并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形象,达到自我认识。显然,他们的观点只是依附于他人的观点,很难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所以,要使离异家庭子女正确地自我认识,要克服盲目受他人的影响不足,应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分析而正确地自我评价。
  三、教师针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策略
  针对离异家庭子女在学校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以求更好地减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
  (一)做好家校沟通,正视夫妻离异问题
  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选择不告诉老师家庭情况的实际情况,造成老师不清楚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学生出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的时候会导致一些敏感词汇刺激到学生从而起到反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让家长正视这一问题,并引导家长多关注学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无论他与谁生活在一起,父母双方都不会抛弃他、放弃他,以较减少孩子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同时还要让家长明白,夫妻尽管离异,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要多给对方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以弥补缺失的爱,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提前沟通,尽量保持一致,以求最大限度照顾孩子的心理。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关注并注意保护这类学生的自尊心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适时恰当的捕捉教育时机,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削弱或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更应该把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我们要充分信任他们,使他们重获自信心,樹立自立自强、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慢慢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去战胜生活和学习中困难和挫折。
  总之,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校、家庭应当通力合作,促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要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有效的沟通,关注好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用更多的爱来抚平学生的心里创伤,共同为离异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淅琮.浅谈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J].教育界,2020年(16).
  [2]张蕾.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探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2013,6(3).
其他文献
摘要:受地域,社会影响,家庭及父母的文化及重视程度,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不尽相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困状态。针对学科特点,及学困的成因,从听说读写译方面制定学科提升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策略  英语教学十年有余,在教育一线的摸爬滚打使得我对各层次水平的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对学困生的指导经验,特总结了英语学困生提升的一些策论,希望能够助更多的高中学子掌握学科特点,尽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语文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能力的培养多是从小学阶段抓起,教育教学也应当遵循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展开教学。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阅读对很多学生来讲比较枯燥、坚持阅读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育人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从育人理念角度入手,做好情感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获得更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情教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更加丰富的情感教育手段,并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
期刊
摘要:当小学生升入五、六年级以后,他们最恐惧也最厌烦的科目无疑是数学。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让高年级小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也为了能让数学事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运用较为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有趣,才能够逐渐消除掉学生对于数学的排斥感。本文浅谈笔者多年,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工作中对课堂教学趣味化的探究,望广大同行不吝赐教。  关键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主的重理性学科。而通过将实验教学法引入实际的课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所不擅长的知识和领域借助于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实验中发现新结果从失败中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探究实验教学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和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推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关
期刊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教学的某些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打造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教学课程。更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理念  我们都经历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大多是粉笔、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其实比较单调;
期刊
摘要:西班牙语作为世界第三大语言,使用人数众多,而初中教学西班牙语是学生打基础学习的最好阶段,因此为了满足初中学习西班牙语能够达到基本的听懂日常对话,听懂语速较慢,发音正常的语料等教学标准,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完成夯实西班牙语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对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兴趣引导;西语课堂;语言思维  在学习西班牙语中,由于国内对于西班牙
期刊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开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果评价方式的变化层出不穷。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发展性指标中学生认知发展成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学生内化过程成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潜能释放成为课堂的主要特色,学生有效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流文化,教师应该考虑最能激
期刊
摘要:数据建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位尤为重要,更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教学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素养;教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建模素养教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建模教学,必须正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经历了从儿童步入了青少年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关爱和教育,而在家庭关爱和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很有可能遭受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能够有效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