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果园里的苹果花悄然开放,母亲带着侄儿来到果园里,看着一朵朵、一簇簇鲜艳的苹果花满是欢欣。母亲欣慰道:“今年的光景不错,苹果又是个好收成。”侄儿也感觉到花儿漂亮,拉着母亲的衣角撒娇道:“奶奶,我要花儿!奶奶,我要花儿!”母亲叹道:“人小鬼大,真和你爸爸小时候一样淘气。”说着,母亲从枝头较密的花朵丛中摘下一小簇苹果花给了侄儿。侄儿拿到苹果花后,用他娇嫩的小手玩弄着柔软的花瓣。
  小的时候,每到苹果花开,母亲就会带着我们兄弟俩去苹果园里疏剪花朵。我曾好奇地问过母亲:“妈,花儿开得那么好看,为啥要把花儿剪掉。”母亲说道:“花儿太密,营养就会供应不足,结出来的苹果便会很小。剪掉多余的花朵,拉开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仅能让花儿很好地吸收光照,结出来的苹果也会又大又圆,到时还能卖上个好价钱,我娃上学就有钱啦。”
  原本以为母亲是随意剪呢,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学问。更重要的是,母亲的目的是为了我和哥哥上学的学费。
  在我的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苹果园,村民的经济收入除了麦子、玉米等,大多数还是靠卖苹果。遇到好的年景,苹果会卖上好价钱;遇上不好的年景,苹果的价格则会大大下降。但村民也得想办法卖掉,毕竟是一年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不能让它说没就没了。
  一次在梳理苹果花时,母亲忽然揉着腰缓缓地坐在地上。母亲对着正在打闹的我和哥哥说:“你们学着剪一会儿,让妈歇一下。”我们来到母亲身边说:“我们不会剪。”母亲说:“你们看,让每小簇花朵之间距离为10~15厘米,其他多余的剪掉就可以了,不难。”
  我和哥哥拿着剪刀,用手比画着花朵之间的距离,然后把中间多余的花儿剪掉,接着继续比画、继续剪。剪顺手了以后,我们加快了速度,并乐在其中。
  “停、停、停,别剪了,快停下来。”母亲喊着我和哥哥。母亲指着苹果树底下说:“你俩这也叫剪花,明年的苹果都被剪下来了。”
  我和哥哥看向树底:母亲剪过的地面是花瓣,像是给树底下铺上了一层花地毯;而我和哥哥剪过的地面除了花瓣,大多数是树叶和毛枝,树底下七零八散、不堪入目。
  母亲站起身子来到我俩身边,要走了剪刀说:“你俩在一边儿玩吧,还是让妈来剪。”
  哥哥小声地问母亲:“妈,你不再歇一会儿吗?”
  母亲摸了一下我俩的头说:“妈不歇了,腰已经好了。咱家五亩果园呢,妈得抓紧时间剪,剪完了还得给果树打药、给苹果套袋,一大堆活儿呢,错过了节气就不好了。”
  母亲的话,有些我能听懂,有些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为了不惹妈妈生气,我俩只好乖乖地在一旁玩儿。
  后来上了初中,加之学习文化知识,我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理解,才明白母亲所说的节气对于庄稼是多么重要。在黄土高坡生活的居民,虽然利用自然资源种植庄稼,但每一种庄稼都有它的生长规律和时间,什么时间该种什么,一辈辈黄土人早已熟记在心。假如错过了节气,要花好多心思采取补救措施不说,最终庄稼的长势还会略低于那些按节气种植的庄稼。人有脾气,天气也有脾气,靠天吃饭的黄土人,始终控制着自己的脾气、摸索着天气的脾气,和谐共处着。
  农家的孩子早当家,能工巧匠出精品。在母亲多年的教导下,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成了一个剪花好手。
  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地点,母亲剪着苹果树外围的花朵,我站在木梯上剪着高处的花朵。我的剪刀一开一合,被剪掉的花朵顺着高处的枝叶飘落下来,落在母亲的头发上、肩膀上。我下梯子时,看到被花朵装扮过的母亲嬉笑道:“妈,你真美。”
  母亲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扑打着身上的花朵说:“妈都这把年纪了,还美什么呢,也不看看,你现在比妈长得都高。”
  母亲说完,我看了看母亲再看看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我已长高,母亲却变低了,时间的速度让人惊叹不已,有一丝惭愧绕在我的心头。仿佛是我的长大催老了母亲,让她原本黑色的秀发当中多了白发,让她润滑的皮肤多了皱纹,那双抚养我长大的双手,也布满了伤痕,白色胶布变成灰色,一条条、一道道。
  大学毕业以后我去了外地,只有放假时才回家转转。由于路途远、时间紧,在家待不了几天又得返程。然而,在我临走时,母亲总会早早地打包好两箱苹果让我带着,并叮嘱道:“吃苹果好,不仅补充维生素,还能吃出‘平安’。妈现在也不图个啥,只要你们在外面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就行。”离家的路上,我左手提着一箱苹果,右手提着另一箱苹果;左手提着母亲的爱,右手提着母亲的牵挂,心里揣着对家的依恋。
  如今,我在省城西安工作,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母亲依然会托人给我带苹果。除此之外,母亲还会保存一部分,为的是让我在一年中都有苹果吃。这样的安排,让我时时刻刻感觉到我是个幸福的孩子。
  走在上班的路上,看着环城公园里面绽放的花朵,触景生情,我又想到了家里的苹果花。我急忙停下脚步给母亲发视频,母亲恰巧在果园里修剪苹果花。母亲拿着手机正对着我,身后艳丽的苹果花紧紧地环抱着她。我对着母亲说道:“今年的苹果花真繁、真美。”母亲笑着说:“确实。”一边的侄儿从母亲手中抢过手机,从地上捡起一朵苹果花对着我说:“二爸,你看,苹果花。”小侄儿咯咯地笑着,母亲看着侄儿笑着,我看着母亲笑着。
  是的,每一位母親都是孩子心中那朵最美的花。我对着镜头默愿道:“今后,愿我的母亲每天的心情都像苹果花一样开放。”
其他文献
此刻我知道,今生再也不会见到陈鸿先了。就在几天前,我还以为我们各自安好,在现实中奔忙,终有一聚的机会。但命运,从来都让人难以预料。昨天,大哥在电话中急切而又伤感地说:“陈鸿先死了,你知道吗?”我惊诧地回答:“不知道。”  我当时十分不确信,以为大哥信息有误。但随后大哥说,是陈鸿先的儿子在微信上回复的,说他的父亲因急性脑出血没有抢救过来,已去世两个多月了。如此,我不得不信,同时有些恍惚。  陈鸿先,
期刊
《墙上的父亲》自发布以来就受到学界关注,不同角度的评析也证明了这部小说的可论析性。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墙上的父亲》,试图挖掘小说更深层次的意蕴,使阅读者走进分析者的视阈,提升小说的欣赏高度。同时运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和其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分析王蔷与王薇不同选择倾向的根本原因,并对其加以审视,从文学回归人性,给予多重角度的人文关怀。  《墻上的父亲》作为鲁敏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
期刊
“老师,我逮到了一只‘小强’,将它关了七天,让它不吃不喝,竟然没死!”上课前,思瑶同学兴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  事情源于课堂偶提“小强”生命力顽强,不吃不喝也可以生存七天的事例。没想到她真的去实验了,她就是这么古灵精怪。  她对生活永远都保持好奇心。上个月,我组织种花社会实践,她是最积极的,不仅带来了很多营养土,还找我讨要了牵牛花的种子,我相信她会认真去对待。她总是如此向往新奇事物,对生活保持新鲜
期刊
《在酒楼上》讲述了主人公吕纬甫由一个革命热血青年向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的转变,展现出鲁迅高超的叙事策略。本文选取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时空的构造和不同声音组成的复调三个方面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论述《在酒楼上》在叙事学上的特点。  一、叙事视角的转换  整篇小说的视角主要有两个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即观察点落在周围人和事物上的“我”的旁知型限知视角和观察点主要落在自己身上的吕纬甫的内知型限知视角。  故事由
期刊
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母亲虽离开我们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爱。每每想起母亲,总让我们心如刀绞、夜不能寐。母亲的爱,时常打湿我们的梦,如天边的弯月,把柔情洒在我们的心田。我们兄弟四人的成长进步,饱含着母亲的无数汗水与满腔热血。想起母亲,少时记忆梦萦魂牵,历历在目。  母亲目不识丁,但知晓大理。她深深懂得,让孩子学知识、长见识,是成才的必经之路。这就是母亲博大的
期刊
我一直都很喜欢喝爷爷煨出来的藕汤,浓稠的汤汁、煨得烂烂的湖藕、鲜甜的红枣,还有杂骨的清香,只要一想起来,就舌上生津,忍不住要流口水。  爷爷是湖北人。在湖北,素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举凡筵宴,压轴戏必然是一罐香醇鲜美的汤。湖北人爱喝汤,也很会做汤,尤其是用被誉为“水中之宝”的洪湖莲藕做出来的“莲藕排骨汤”,更是极具地域特色。  猪肋排用流水清洗干净,剔去多余的油脂、血块,再用厚背厨刀剁成小段。莲
期刊
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有情,但最易变的是爱情。你忠守的爱情,最后也会破灭,佳话永远是不真实的。你爱一个人,可以义无反顾,但最后伤的却不只有你一人。爱会改变一个人的本质,但是他的心却永远不会变。人生中,爱一次才能圆满,恨一次才能了结。不要再怕,去拥抱它。或许,这样才是最圆满的结局。  这是今天收的一个女学生抄的一段话,语言很唯美,也很有哲理,我想这一定是一个历尽情劫、悟得真爱的人的心灵感悟,而不会是那个青
期刊
吃中饭的时候,妈妈不经意地说道:“丫头,这是隔壁刘莉给我涂的指甲,好看吧。”我向来不喜欢这玩意儿,觉得把原本干净的指甲染上乱七八糟的颜色,实在很庸俗,便随便瞥了一眼—呵呵,是紫影中掺杂着闪闪的亮片,花枝招展得像变异的草莓,太嫩、太妖娆,一点也不符合妈妈的年龄与气质。我默不作声,低头继续喝骨头汤。“哎,我就觉得人家刘莉比你有能耐。”妈妈不知为何,越说越起劲儿,“你别以为你是大学生就了不起。刘莉天天5
期刊
我喜欢飘雪。雪花,吟唱着我对你的思念,还有我已破碎的流年。我依然在这雪中独舞,为你轻抚着心弦。这场没有了你的飞花逐梦,倾尽了我的苦与乐,悲与喜。因为只有在雪中,我才能再看見你—当初的那个少年。  纵有千般无奈,岁月也早被沧桑浸染成了斑驳。但你我的过往,在我心中从未搁浅。那些相爱的片段,漫卷在雪的世界里,有我刻骨的相思,永久的眷恋,让我柔肠寸断!你可知道,我在等你入梦,你却偏偏羞涩地不肯前来。那夜夜
期刊
每年临近中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年母亲生病的情景。  曾記得,天气渐暖,临近中考。我回家取些衣物和生活费,正准备返校,父亲拦在门口焦虑地唠叨:“油菜籽要人揉,麦子又熟了,要人割。棉花钵苗,要移栽。关键是要和人家大田,一起‘洇水’(农田灌溉)。你母亲忽冷忽热,茶饭不香,像‘打摆子’。家里实在忙不过来,你请几天假,突击一下,四夏大忙结束,给你买双皮鞋。”父亲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盯着我。  “爸,我没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