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创造了更优的条件——但这只是一个工具性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教学质效的必然提升——教师是否有能力将这个技术条件用好,才是更关键的因素。而且,基于学生素养发展建设的需求,在信息环境下不唯教师需要信息素养,而且学生也需要信息素养的培养建设。
关键词: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意义;策略
确实,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飞跃性的。在我们因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推广并不断发展而“喜大普奔”时,其实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这种现代化教学条件的具备,是否就意味着教学质效的必然提升呢?显然,作为一个没有意识属性的工具来说,其效用发挥其实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使用它的“人”——教师能否具有对应的素养才是根本的、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因为我们现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素养,强调学为中心、生为主体,主张学生自觉、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发展。那么,信息技术效用的发挥还不唯是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素养,而且对学生也有一定的素养要求。
一、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1. 基本能力
信息技术本质上是工具,那么,使用者首先是需要会用它,才能发挥其效能。比如,有些教师只会简单播放多媒体课件、使用网络查找资源和编辑WORD文档,而不会构建信息平台、不会用软件处理视频、图片编辑课件或微课;比如大多小学生只会上网玩游戏,而不能操作电脑进行文字输入查找信息进行学习——操作能力,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
2. 信息获得
传统条件下,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比较窄,一般就是通过购买书籍或到图书馆去查阅的方式。而信息技术为资源的获得提供了便捷并具有无限的广度。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学生基于自主学习的资源,在现代环境和高效需求下,几乎不可能不去利用网络。
3. 分析处理
网络信息的海量,确实极大满足了信息需求,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的庞杂,一般来说需要进行后期整理、分析——比如视频剪辑、文本提炼精简,或者是更高级的知识系统化、教学内容图表化、数据化,借用对应软件(如PS、office、AI等),这比之使用传统手抄、脑算要效率高得多,且有些仅能靠它来完成。
二、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1. 教师方面
首先是强化对教师的信息意识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教学2.0”时代,教师(特别是一些教龄长的教师),思想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上,显然是不行的。而且,教师意识达不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无法推进。
其次是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大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他们大多只是基于学校信息水平进行了接触性学习,仅达到基础水平,还不能进行对信息技术功能的深度、创新性挖掘。而且,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原有技能很快就会落伍。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要组织,而且要动态的、持续的。
第三是组织观摩、交流——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并不一致,有些教师(以年轻教师为多)自学意识强,能够无师自通——通过组织其他教师观摩学习或组织集体备课、教研,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当然,最好是伴有激励举措和制度约束)。
2. 学生方面
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征,培养其信息素养可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趣味,尽早下手——小学生不是对信息技术没兴趣,而是兴趣点不在学习上。他们喜欢玩一些电子游戏、看动画片,但很少会去基于学习的应用。主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没有吸引力。所以,多采用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手段将学生的视线从“游戏”上抢过来,是首要的。还有,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比较晚,一般是在三年级后。但学生在家却早已接触了,前几年没学习有用的,而是形成了玩的习惯,这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应赶早,让信息化学习一开始就和“玩”对抗。
第二,强调自主,突出创新——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他们能自主且高效的学习。所以,我们宜采用较开放的形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学习。比如在教“我很诚实”(《道德与法治》)这节课之前,我们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诚实”和“说谎”相关的信息,至于学生是从概念解释方面找、还是去找一些案例,或是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我们则不必须进行具体规定——这就给了学生借用信息技术广阔的发挥空间,既能提升其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其信息素养提升。
第三,学科联合,综合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完全依赖给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一个是这个学科的教学课时不多,培养的内容和深度不够,二是这个学科主要关注在基础技术上,并不具有特定的指向性——而我们让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根据自身需求和特征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既能保证全面综合以及强度,而且素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强——比如音乐,学生学查找下载音乐、整理乐谱;体育,学生会获取视频,在线学习技术;道德与法治,学生去学习搜集社会新闻、思想引导读物、教育故事的电子文本等等。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助力作用发挥,决定因素在人。我们在信息教育条件下,必须注重对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具体的策略上,需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情态进行针对的、科學的设计操作。
参考文献:
[1]卢长龙. 信息素养——新时代的需求[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12):124-125.
[2]幸皖云.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1):89-90.
关键词: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意义;策略
确实,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飞跃性的。在我们因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推广并不断发展而“喜大普奔”时,其实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这种现代化教学条件的具备,是否就意味着教学质效的必然提升呢?显然,作为一个没有意识属性的工具来说,其效用发挥其实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使用它的“人”——教师能否具有对应的素养才是根本的、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因为我们现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素养,强调学为中心、生为主体,主张学生自觉、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发展。那么,信息技术效用的发挥还不唯是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素养,而且对学生也有一定的素养要求。
一、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1. 基本能力
信息技术本质上是工具,那么,使用者首先是需要会用它,才能发挥其效能。比如,有些教师只会简单播放多媒体课件、使用网络查找资源和编辑WORD文档,而不会构建信息平台、不会用软件处理视频、图片编辑课件或微课;比如大多小学生只会上网玩游戏,而不能操作电脑进行文字输入查找信息进行学习——操作能力,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
2. 信息获得
传统条件下,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比较窄,一般就是通过购买书籍或到图书馆去查阅的方式。而信息技术为资源的获得提供了便捷并具有无限的广度。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学生基于自主学习的资源,在现代环境和高效需求下,几乎不可能不去利用网络。
3. 分析处理
网络信息的海量,确实极大满足了信息需求,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的庞杂,一般来说需要进行后期整理、分析——比如视频剪辑、文本提炼精简,或者是更高级的知识系统化、教学内容图表化、数据化,借用对应软件(如PS、office、AI等),这比之使用传统手抄、脑算要效率高得多,且有些仅能靠它来完成。
二、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1. 教师方面
首先是强化对教师的信息意识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教学2.0”时代,教师(特别是一些教龄长的教师),思想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上,显然是不行的。而且,教师意识达不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无法推进。
其次是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大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他们大多只是基于学校信息水平进行了接触性学习,仅达到基础水平,还不能进行对信息技术功能的深度、创新性挖掘。而且,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原有技能很快就会落伍。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要组织,而且要动态的、持续的。
第三是组织观摩、交流——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并不一致,有些教师(以年轻教师为多)自学意识强,能够无师自通——通过组织其他教师观摩学习或组织集体备课、教研,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当然,最好是伴有激励举措和制度约束)。
2. 学生方面
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征,培养其信息素养可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趣味,尽早下手——小学生不是对信息技术没兴趣,而是兴趣点不在学习上。他们喜欢玩一些电子游戏、看动画片,但很少会去基于学习的应用。主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没有吸引力。所以,多采用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手段将学生的视线从“游戏”上抢过来,是首要的。还有,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比较晚,一般是在三年级后。但学生在家却早已接触了,前几年没学习有用的,而是形成了玩的习惯,这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应赶早,让信息化学习一开始就和“玩”对抗。
第二,强调自主,突出创新——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他们能自主且高效的学习。所以,我们宜采用较开放的形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学习。比如在教“我很诚实”(《道德与法治》)这节课之前,我们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诚实”和“说谎”相关的信息,至于学生是从概念解释方面找、还是去找一些案例,或是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我们则不必须进行具体规定——这就给了学生借用信息技术广阔的发挥空间,既能提升其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其信息素养提升。
第三,学科联合,综合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完全依赖给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一个是这个学科的教学课时不多,培养的内容和深度不够,二是这个学科主要关注在基础技术上,并不具有特定的指向性——而我们让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根据自身需求和特征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既能保证全面综合以及强度,而且素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强——比如音乐,学生学查找下载音乐、整理乐谱;体育,学生会获取视频,在线学习技术;道德与法治,学生去学习搜集社会新闻、思想引导读物、教育故事的电子文本等等。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助力作用发挥,决定因素在人。我们在信息教育条件下,必须注重对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具体的策略上,需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情态进行针对的、科學的设计操作。
参考文献:
[1]卢长龙. 信息素养——新时代的需求[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12):124-125.
[2]幸皖云.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