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tl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绘画史中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特殊意义,文人画这种绘画形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在它的发展道路中,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作品、优秀的画家和理论体系。在文人画众多绘画大匠中,董源被认为符合文人画审美标准的绘画技法的源头,董源平秀俊逸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江南画派的特有风格。中国的传统文人画是不拘一格不被拘束的,但在思想意趣、笔墨技法等方面有不同的追求。文章就此分析了文人画与文人画家董源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文人画;艺术精神;江南山水
  中国封建士大夫文人的绘画,取材局限于山水花鸟,片面追求笔墨趣味的倾向。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崇尚内在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他们的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感;文人画的作者们大多是远离世俗的雅士,他们游历各地,寄情于山水,不看重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这种特殊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不追逐功利的特点,成为人们沉醉于其中的主要原因。
  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其历史发展道路上,涌现出来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作品及绘画理论体系。关于文人画的创立,明代画家董其昌曾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认为王维是中国文人画的创立人。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卷》取材于文学作品,这在当时的时代,是一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中展现了文人画家的一些思想特点。所以说,顾恺之是文人画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从唐代到宋代,我们可以明确看出中国文人画发展历经的过程,其绘画形式突飞猛进,绘画理论更是越来越丰富,文人画逐步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元代是文人画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明清成为了文人画的成熟阶段。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文人画的发展历史上,王维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王维以诗入画,后世称他为文人画的鼻祖。若是以特殊的文化魅力而被推崇为文人画的开端的话,那么在中国文人画历史中,董源则被认为符合文人画审美标准的绘画技法的源头。《图文见闻志》一书这样评价他:“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画史中称呼他为“董北苑”,这个人就是董源。在中国的山水画历史中,董源是最为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不仅仅因为他对山水画形式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他本人也对文人画的审美也有决定性影响。
  《中国画家大辞典》谓:“董源,江南钟陵人。”钟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董源作为文人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大师,其身份也是举足轻重的。现存的资料把董源的身份定为画院画家或者是宫廷画家,后来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批评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想象了一个具有鲜明文人特点的董源。所谓文人的“风韵”和“气质”的特征,概括起来,大概有下面几个特征:逃避现实、消极隐居的思想,不畏权贵、不屈不挠的文人气节,潇洒不羁的文人风度,安贫乐道、清高脱俗的文人胸怀,淡泊、闲适的文人情操,仙风道骨的思想。这样董源作为文人画开端性的人也取得了绘画批评体系中的“正宗的合法性”。
  根据五代宋初的绘画特点,董源笔下的山石皴笔变更多样;画房屋结构是用线精准有力道;画叶子时绝大多数用夹叶法,只是在画远处树山草花时用点来代替;画河流多处用勾线,喜欢用网巾水画法。这一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期间,山水画产生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被后人归纳总结为“南派”和“北派”两支。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上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潇湘图》,绢本,水墨浅设色,纵50厘米,横141厘米,名取“洞庭张乐池,潇湘帝子游”诗意,刻画烟雨迷蒙的江南景致。画面上方峰峦叠嶂、郁郁葱葱,在宽阔平柔的潇湘之畔,右侧有数人围网,湖中一小船载着数人向岸边行去,岸上五人奏乐迎宾,在旁有三个女人悠闲散步。整个画面平和,宁静,轻柔,都是些平淡的生活场景,但颇有一番生趣,生动活泼。构图不做高远奇峭的观感,而着眼于平原拓展的奥秘,给人以天广地宽、情畅意抒之感。笔墨上多采取披麻皴画法,布局丰润,同时还用了“点子皴”来表现山间的树木丛林,细致的披麻皴和稠密的点子皴交汇出别样的风景。此画墨不浓,笔不刚,体现了董源平秀俊逸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江南画派的特有风格。
  跟董源最具对比性的画家要数荆浩。荆浩,五代人,擅长画山水,精通于写生,开创以描绘崇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与董源形成鲜明的对比。荆浩师从吴道子和项容,他们倾向泼墨笔法,通过泼墨来描绘山水,倡导观察山石的走向等。而荆浩能将这些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自成一派,形成了北方山水画派。《匡庐图》是荆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荆浩的这幅图中,山势雄伟壮阔而树木却很矮小,画面中的树木好像没有树枝,山峰在远处也没有明显的皴法,山高与云持平水在远处好像没有波浪但是又在隐隐波动,山峰冲破云霄远远地看到山间云雾缭绕,正符合骚人墨客心中庐山的完美形象。庐山也是归隐山林的好去处,画中依稀可见屋舍,有书法屏风作为摆设,有小童携琴而入,点出了高雅人士隐居于此的主题。
  从构图上来说,《匡庐图》的构图严谨,采用近、中、远景的形式来安排画面,整体工整细致。《潇湘图》构图潇洒,不拘于形式,趣味十足,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董源主要表现丘陵,山势低平,山间多为杂草丛生,山下沙地浅沟,采用密集的线和点表现出山峰和石头的不平之感但又不突显出山石的轮廓线。画风率真平淡,显示出一种柔美之情。荆浩则主要表现北方山石景色,山势巍峨耸立,画上多有高耸的山峰、质朴的古树、怪石和瀑布,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勒出山石的凹凸之感加以皴法,山石外轮廓线比较明显。画风雄伟壮丽,给人以崇高壮美的感受。
  我们通过画史可以了解到,董源与西方的伦勃朗、梵高、卡拉瓦乔这些艺术大师相同,是“艺术史的艺术家”。在去世后二百多年里,他默默无闻,直至17世纪起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最优秀的画家之一。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法,当时得到了巨然的追随和传承,后世把他们并称为“董巨”。在宋代,米芾、沈括十分欣赏与推崇董巨画派,到了元代,取法于董巨的风气渐渐流行开来。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更把董源看作典范,而明末的“南北宗”论者虽然在理论上尊称王维为“南宗画祖”,但是在实际上却效法董源。董源对后世产生的如此影响力,也是中国山水文人画史上比较罕见的。
  在绘画的创作中,中国的传统文人画是不拘一格不被拘束的,在思想意趣、笔墨技法等方面虽然有不同的追求,但都崇尚以形写神的写意手法,非常注重绘画中的思、情、意、趣。王维以诗入画,将诗和画结合,增强了文人画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后来的画家八大山人、石涛等也都一再强调绘画是他们心中发泄情感的工具,并且都在各自的作品里展现,让各自的作品都带有浓重的文人意趣。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梵高、高更、塞尚这三位画家也同样不愿受到约束,毕加索更是向往艺术思想绝对自由,不管规定、放弃偏见,随心而创作,以惊人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他的内心世界。在绘画精神这个层面来看,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文人画两个绘画群体虽然不处在同一个地域或者时期,但是却在艺术思想与精神创作中产生了默契。
  文人画的传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是可以不断创新和丰富的。黑白的艺术世界受到了文人这一群体的爱护拥戴,而宫廷画师使用的鲜艳色彩就遭之唾弃,所以文人画与职业的宫廷画家的作品形成鲜明的比较。洒脱飘逸的线条,寥寥几笔就能打动观者内心。在文人看来水墨画既超出了自然又最切近自然,笔墨已经被文人们发挥到了顶峰。
  传统的文人画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文人画中所包括的国画的艺术气韵和精华是永不过时的。特别是文人画的思想内容和形式語言的多样性以及传统的文人画发展道路中形成的延展性和包容性,这让文人画在当代艺术创新的领域里享有无法比拟的发展空间。文人画在广为吸取别的艺术营养的同时也深远地影响了其他体系的画种,例如文人画对画工画的影响。唐代画圣吴道子,他的绘画风格被画工门整理出一套体系——“吴家样”,广为流传,是文人画对画工画影响的典型。文人画对宫廷绘画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重大的,宋代一些宫廷画家又是文人画的画家,例如郭熙、马远等,明代的戴进等身上都有浓重的文人画家气息。越是到后期,文人画与宫廷画越是难以区分开来。例如清初“四王”,他们就是文人画中的“正统派”。
  文人画中蕴藏着非常壮大的先进因素。它注重画家的品格、特质、情操,也是对画家心灵的洗礼。文人画表达个人感情是有实践基础和理论进行支撑的。因此,文人画将来一定会以种种新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新时代里大放光彩。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环翠堂园景图》是晚明有代表性的徽州园林版画。文章从视点高度(即远景和近景)和空间建构角度来讨论这幅画作为“吴门”文人园林画影响下的产物和戏曲小说刊本插图体系中的版画,画面中两种不同风格如何交融,借此反映出晚明雅俗共融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环翠堂园景图》;“吴门”;园林画;徽州版画  版画《环翠堂园景图》(图1)由园主汪廷讷特邀苏州画家钱贡绘图、徽州刻工黄应组刻制,刊刻时间约是1606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和人才输出不断被设定更高的要求。早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现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信中提到的“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不应只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也应为艺术类专业以外的学生开设相应的美术史选修课程。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可以从
期刊
摘 要:鉴赏课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相对较难授课的门类。文章结合“长信宫灯”教学案例,阐述美术鉴赏课中多元课堂形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针对传统美术鉴赏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单向知识传递,学生参与度低、思维局限的弊端,分析其背后的诸多原因。通过教学案例对比和分析,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设计与学生参与程度进行了思考,得出在缜密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参与得到心理认同后的教学对鉴赏课学习接受有较大影响,故而在案例中寻找改善鉴
期刊
陳秀珍作品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唐代隶书书家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来探求唐代隶书中有尚汉隶笔意的现象。从殷仲容、梁升卿、韩择木、蔡有邻四位书家的隶书作品入手,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梳理了唐代隶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书家们是如何取法汉代隶书来进行隶书作品创作的,总结了他们的书风特点。  关键词:唐代隶书;汉隶笔意;唐代书家;书法风格  一、背景  隶书兴盛于两汉,至魏晋以降,逐渐让步于楷书。在北朝末期虽有复兴古风运动,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受胎告知》这一宗教母题为原点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宗教元素表达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的焦点落在了教会之外的地方。艺术家们对于世俗生活和科学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强,圣像画对于他们来说不再仅仅是单纯传达教义的媒介,圣像画也需要与时俱进,吸纳当时的先进思想,成为表达观念的手段。  关键词:圣母形象;受胎告知;风格;本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课题“从《受胎告知》看图像学视域下的圣母形象
期刊
摘 要:研究木心的绘画,离不开对中西文化不同语境的探讨,文化土壤的更换是木心绘画作品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文化里成长萌芽后,又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徜徉过的木心,其绘画既保有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精神指向,又创新性地采用了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木心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化经营,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最终殊途同归,到达了山水画“以形媚道”所追逐的精神上自由的大世界。  關键词:木心;绘画风格;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解放女性运动浪潮高涨,女性主义一词开始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一批女性艺术家便被称作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先锋代表。弗里达就是其中一位,其因自画像而闻名。分析弗里达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创作题材和情感上弗里达与女性主义艺术是趋同的,但画作中的情感与思想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个人角度观察世界。  关键词:弗里达自画像;女性主义艺术;女性艺术;女性意象  弗里达·卡罗
期刊
摘 要:作为擅长表现人体美的画家,雷诺阿在传统人体画的基础上,融合多种形式因素,创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体画。文章主要从形式与手法的角度分析雷诺阿人体画的特点,并借此探究与传统人体画之间的联系,把握人体在雷诺阿绘画中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人体画;雷诺阿;传统人体画;融合;创造  人体一直都是西方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据华萨利记载:“意大利公认的领袖米开朗基罗说过,那些东西(田野、树木、工场)应
期刊
摘 要:漆画不仅是独立存在的新兴画种,也是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画种。中国的漆画艺术不断地发展,漆画创作的题材也随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漆画非常具有艺术特色,在漆画历史上也别具一格。目前关于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漆画作品比较少,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各方面的发展都强调創新,民族文化创新也是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从少数民族文化与漆画艺术的关系出发,借助南北方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分析研究其在南北方漆画创作
期刊